6月开始,新一轮“涨价潮”要来?4样东西或大涨,早看早准备

秘闻娱超 2024-06-14 12:00:44

"6月物价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许多人还没从年初的涨价阵痛中缓过劲来,又要面对新的涨价压力,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据悉,此次上涨的主角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日用品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

面对"无处可逃"的涨价魔咒,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一、新一轮"涨价潮"的成因探究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品价格的上涨往往有其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这一轮涨价潮,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国际贸易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来看,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行,这意味着工业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而PPI上涨,又会传导至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导致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价格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在推波助澜。

受疫情影响,去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大增,国内供给相对减少,价格随之上涨。

今年随着全球经济重启,主要经济体纷纷祭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进一步加剧了输入性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方面,去年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

但过多的货币投放,客观上也助长了通胀预期。

近期,央行收紧货币,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平抑物价过快上涨。

但货币政策的调控往往存在时滞,涨价的惯性仍在延续。

二、四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剖析

说了这么多宏观层面的原因,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几类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商品。这其中,既有供需失衡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和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

先说蔬菜和水果。今年春季,受极端天气影响,多地蔬菜减产,春笋、豌豆、丝瓜等应季蔬菜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西瓜、甜瓜等夏季水果,也因产地气温偏低,上市时间推迟,加之需求旺盛,价格坐上了"火箭"。

这些都是供给减少,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

再看肉类。今年3月,国内生猪存栏量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按理说猪肉价格应该回落。

但进入5月以后,猪肉批发价格不降反升,背后原因是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上升,挤压了养殖户利润空间。

加之消费旺季来临,猪肉价格重心不断上移。其他肉类受此影响,涨价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后是日用消费品。造纸、日化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如木浆价格同比上涨30%以上。同时,包装材料、物流运输成本也在上升。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多选择提价,或是通过"缩容"变相涨价。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高端日化用品需求增加,这也拉动了整体价格水平上移。

结语

总的来说,本轮涨价潮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宏观到微观,从供给到需求,从成本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藏着价格上涨的玄机。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或许无法扭转大趋势,但理解了背后的原因,就能更从容地应对,不至于被涨价的烟雾迷了眼。

适当囤些必需品,优选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把更多钱花在刀刃上,或许是个不错的理财小窍门。

毕竟,涨价不可怕,怕的是涨价了还要被它牵着鼻子走。

理性看涨价,灵活调生活,才是消费达人的生存法则。

0 阅读:97

秘闻娱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