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方协文把公司搬到北京、为什么没机会和玫瑰复合?

夏希聊 2024-06-24 15:50:33

大家有没有发现:

离婚后,方协文和玫瑰相处的状态,反倒融洽了不少?

明明婚内对玫瑰控制欲极强,分开后,方协文反倒愿意用人脉给情敌看病。

玫瑰惊讶于方协文的改变,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这种反差,让我想起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写的一段话:

爱任何事物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我们在互相伤害中达到的理解,比我们相亲相爱时要多得多。

如果方协文依旧禁锢着玫瑰,限制她出去工作、监控她的社交,掌控她的经济,两人的关系必然达不到那么和谐。

话说回来,为什么方协文用人脉帮情敌看病、把公司搬到北京、还是无法和玫瑰复合呢?

1,方协文的改变,前提是玫瑰在包容

方协文和玫瑰的感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年轻的时候,情敌有钱;

结婚的时候,自己作孽;

有钱的时候,情敌年轻。

方协文和玫瑰结婚的时候,心里住着庄国栋,一直暗戳戳较劲,心里的自卑无限放大。

明明已经成了人生赢家,方协文却要自己作孽,婚后对玫瑰各种限制,看的人险些弃剧。

两人彻底分开后,方协文已经逆袭成霸总,想要追回带娃跑的前妻,情敌又比自己年轻。

方协文差点破防,于是开始争夺女儿抚养权,险些闹到和玫瑰打官司。

父母之间感情破裂,最受伤的是孩子。

如果玫瑰没有控制住情绪,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冷静的和方协文商量,双方必然会撕破脸。

玫瑰看到了方协文的改变,但不会因此选择复婚,因为两人的爱情已经终结,存在的只有亲情。

2,玫瑰阅历增长,不再局限于情爱

这段话,我觉得对玫瑰的内核,概括得非常精准:

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

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是错。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哪怕面对同一个人,感触也截然不同。

年轻的时候,玫瑰可以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嫁给穷的叮当响的方协文。

结为夫妻后,玫瑰一点点对方协文去魅,爱情也逐渐消散,只想重新找回自己。

最终分开了,双方有孩子的牵绊,哪怕无法成为爱人,也依旧担任着爸爸和妈妈的角色。

这就好似:人在年轻时追求爱情、中年追求稳定、成为父母后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最后选择做回自己。

30多岁的玫瑰,眼里不再只有情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也活得更加通透清醒。

玫瑰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和男人结婚呢?

无论是初恋庄国栋冻,还是前夫方协文,早逝的白月光傅家明,又或者年轻帅气的弟弟,其实根本不用一一对比,择优选择。

单身和结婚,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完全掌控着自己的人生,有做权力的选择,并不代表着一定要二选一。

你觉得呢?

0 阅读:15

夏希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