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宇宙:中国和法国发射太空科研卫星

角狮话世界 2024-06-24 21:36:34

这是中法太空合作的象征:周六亚洲巨人发射了一颗卫星,任务是发现“伽马射线暴”,从而提供更多有关太空的信息。

这项名为“天基多波段天文可变物体监测”(Svom)的任务由中法两国工程师共同开发,是中西方在太空领域的一次重要合作,旨在探测和定位那些非常遥远的宇宙现象,及其巨大的能量。

重达 930 公斤的卫星包含四台仪器(中法各两台)。

这颗卫星在北京时间周六下午 3:00 左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07:00),由中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四川省(中国西南部)西昌航天基地发射升空。

至于卫星的任务——伽玛射线暴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通常发生在质量超过太阳20倍以上的大质量恒星爆炸、或紧凑型恒星骤变之后。

作为宇宙中最强大的爆炸,这些巨大的明亮的辐射暴可以释放相当于超过十亿个太阳的能量。

这些伽马射线暴引人关注的点是什么呢?

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法国伽马射线暴领域的主要专家之一Frédéric Daigne 向法新社解释说:“观察伽马射线暴有点像回到过去,因为它们的光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球,最遥远的射线暴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

非常极端

当这些光线穿过太空时,也会穿过不同的气体和星系,留下它们的印记。这就是了解宇宙历史和演变的宝贵信息。

法国专家指出 :“我们对伽马射线暴本身也很感兴趣,因为它们是非常极端的宇宙爆炸,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些恒星的死亡”。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的伽马射线暴发生在宇宙大爆炸后仅 6.3 亿年,相当于目前宇宙年龄的 5%。

专家强调:“所有这些数据还使得我们有可能用地球上实验室无法再现的现象来测试物理定律”。

经过分析后,这些信息还可以用于更好地了解太空的构成、气体和其他星系的动态。

这一科研项目是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合作的成果,两国的一些科技机构也参与其中。

中西方在这一层的太空合作虽然并不罕见,但也不常有。特别是自 2011 年华盛顿禁止美国国际航空航天局( NASA) 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以来,这种合作更是凤毛麟角。

与时间赛跑

哈佛中心天文学家 Jonathan McDowell在美国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对技术转让的担忧导致其盟国与中国的合作放缓。”

2018年,中国和法国联合发射了一颗专门用于海洋气象的海洋学卫星CFOSAT。欧洲国家也参与了中国的嫦娥探月计划。

Jonathan McDowell强调,尽管 Svom 项目在同类项目中并非“独一无二”,但在中西方航天合作的背景下仍然“非常重要”。

这颗卫星被置于高度 625千米的地球轨道上,将向地球上的观测站发送珍贵的数据。

科研项目的主要困难在于:伽马射线暴的时间极其短暂,这意味着科学家门必须争分夺秒地收集信息。

一旦 Svom 检测到射线暴,它就会向全天 24 小时待命的研究小组发出警报。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就会触发一个地面望远镜网络,这些望远镜将精确地对准爆发源,进行更详细的观测。

天基多波段天文可变物体监测

0 阅读:0

角狮话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