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陈永贵去世,送别仪式上来了一个重要的人,正是华国锋!

阿粥看历史 2024-06-07 03:42:37
悲惨的童年

许多人并不认识陈永贵,这也难怪,毕竟他已经是年代久远的人物,并且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也鲜少抛头露面,更重要的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政绩就是大寨村,那么到底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又如何把大寨村做成了全国模范村?他与伟人又有怎样的交情?为何他去世后,在他的送别仪式上,唯独只有华老一位领导人出现?

1914年,他出生于山西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里,众所周知那是一个并不太平的年代,到处一片狼藉,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家破人亡随处可见,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当时他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几个孩子,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在偏僻的大寨村定居下来,年仅只有八岁的陈永贵已经见惯了世态炎凉,人间沧桑,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地面对一切苦难。

成为农民代表

大寨村虽然又穷又荒凉,但唯一的好处就是安全,外面的战乱很难影响到这处穷乡僻壤,陈永贵由于家里太穷,村里也穷,所以从小都没有读书的机会。

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十分懂事,思想觉悟很高,别的农民耕田种地只会按部就班,收成不好只能怪老天爷,可他不一样,他会研究农业种植技术,发现问题会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如何能够提高田地产量,如何抗击天灾,保护农作物收成等。正因如此,年纪轻轻的他很快就在村里独当一面,他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建国后,他成为了大寨村的村干部,负责带领村民们生产粮食。那时候生活非常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建设,更可怕的是三年自然灾害让本就艰难的群众百姓雪上加霜。

然而就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他带领的大寨村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他通过自身经验,全面分析了大寨村的情况,并且为大寨村制定了一套独特的生产模式。

他带领村民开荒种地,开凿水井,改进种植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寨村焕然一新,不仅年年粮食大丰收,圆满完成种植任务,并且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相比起全国各地受困的农村地区,大寨村的表现无比耀眼。

经过媒体一番宣传,大寨成为了全国模范村,而陈永贵的大名也风靡全国,就连伟人也知悉他的事迹,授予他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身居高位

陈永贵可以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农民居然能够一下子成为了中央领导。自从大寨村模式成功了以后,他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人对于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当时为了解决全国农村生产问题,伟人特意邀请他到北京开会。

当时的陈永贵受宠若惊,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会议,并且还被伟人安排坐在身边,这种待遇放眼天下也只有他陈永贵一人。当看见伟人的那一刻,他激动坏了,掌心后背全是汗,伟人当面赞扬了他的表现,并对大寨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这一刻起,他与伟人之间就结下了羁绊。

会议结束后,他的升迁之路就像是坐火箭,从村里一下就被调到了省里,没过多久,在伟人的安排下,他更是调到了中央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全国的农业生产工作,向全国传播大寨经验。

当得知自己要去中央时,陈永贵连忙拒绝,他说自己只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怎么能担当此任?然而在伟人与周总理的劝说下,他还是上任了,纵观近代,也许只有他能有如此这般不同寻常的晋升之路。

与华老的情谊

华老与陈老的相遇是从1976年开始。虽然两人算是老乡,但在这之前两人并没有机会互相认识。一个是早早加入部队,在地方当干部多年的公务员,一个是长期在偏远农村里耕种的农民,八竿子打不着。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一路走上来,他们同样得到了伟人的欣赏与青睐,两人同样都是因为能力突出,政绩卓越而被伟人提拔。

所以当两人第一次真正碰面时,有一种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们俩都是“老实人”,三观相似,生活作风也相同,刚坐下两人就有许多共同话题,很快两人便成为了朋友。

对陈老而言,华老是他难得的知己,由于陈老的出身以及履历,他身边没有多少朋友,另外他又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不懂得社交,整天只会埋头工作,因此人缘并不好,华老的出现,让陈老十分高兴。只可惜两人在工作上经常由于政见不同,常常闹矛盾闹分歧,而陈老脾气倔,因此总是不欢而散,关于两人关系差的流言瞬间传得沸沸扬扬。

送别仪式

1980年,随着大寨模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陈老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胜任工作,于是决定辞职。第二年,华老也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决定辞去职务,两人各自归隐田居,不再过问国事,从此两人也没有了联系。

几年后,陈老因病去世,在送别仪式前夕,他的家人接到了华老的电话,询问关于送别仪式的安排事宜,众人十分惊讶,毕竟谁也不曾料到华老与陈老之间竟然存在着友谊,大家都认为华老与陈老之间并无交集,甚至连朋友也谈不上,可事实却是华老一直都把陈老当成是朋友。

陈永贵与华国锋

送别仪式非常简单,然而却没有中央领导出席,而华老成为了唯一一位到场的领导,当时的华老泪流满面,也许是回想起当年与陈老那一段并肩前行的岁月吧。

0 阅读:0

阿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