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辐射患癌全身出血,在妻子怀里离开人世

路人君啊 2022-05-26 01:06:59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都对中华这片土地虎视眈眈。为了扼制新中国的崛起,他们动不动就会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核威胁,妄图从精神上打倒我们。可正如毛主席所说:“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到最后我一定能战胜你。”

核威胁对人类影响巨大

求学报国

决定研制核武器时,正值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连最基本的物资技术都极端匮乏,研究核武无异于登天。经过长期交涉,中苏最终决定在1956年10月15日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标志中国正式在核武器方面接受苏联的帮助,并制定了开展原子弹研发工作的596计划。

1958年秋,核工业主管部门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表示国家要准备放一个“大炮仗”,问他是否愿意加入这项艰苦的、高度保密的研究工作,邓稼先听完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应下。

邓稼先正在工作

抗日胜利以后,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反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之中。第二年,他便受聘担任北大物理学教授,开始逐渐萌生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留学的想法,好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知识用以报效祖国。

于是,在1947年,邓稼先成功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在第二年秋天进入美国印第安州的普渡大学进行深造。由于他学习成绩十分突出,仅用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的邓稼先仅有26岁,因年纪太小,他便得了个“娃娃博士”的名号。

邓稼先旧照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他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也取得成效,以《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研究理论奠定基础。

隐姓埋名终成两弹元勋

1958年6月21日,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邓稼先与家人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邓稼先想尽办法搞来有关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的理论书籍,由于这些书籍都是外文书,而且仅此一份,为了满足所有研究人员的学习资料需求,邓稼先带头组织大家连夜印刷,一个人负责念,大家一起翻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我国“争气弹”的研制殚精竭虑。

由于当时基础科学发展程度的限制和研究条件的艰苦,许多研究人员不得不使用十分传统落后的打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有的时候,为了演算出一个数据,他们甚至要一日三班倒地花上一个月甚至一整年多的时间,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邓稼先伏案工作

好在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奠定了中国和事业发展的第一步。1967年,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国就成功研制出氢弹,举世震惊。要知道,当时的美苏法等核武器大国都没有搞出氢弹,但我们偏偏创造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邓稼先讲解知识

1985年,61岁的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不得不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终于可以与妻子好好地相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皮肤却因辐射影响开始出现大面积溶血性出血,止痛药的使用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眼见邓稼先一日比一日虚弱痛苦,妻子许鹿希心疼地直掉眼泪。

1986年7月29日,在忍受了整整363天的病痛折磨之后,邓稼先最终在妻子的怀抱中永远地离开人世。去世前,他还在关心着国家科研国防事业的发展,叮嘱道:“不要让其它国家把我们落后得太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正是有邓稼先这一种先辈的奉献牺牲与努力,才撑起来中国的脊梁,换来了如今这个繁荣昌盛的中国,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2 阅读:93

路人君啊

简介:没有年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