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背后:为什么说益州集团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9-12 15:32:34

历史的背后:为什么说益州集团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声明一件事情:

虽然在三国时代里,蜀汉是存在时间最短,灭亡最早的国家,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它的伟大。

特别是诸葛亮时代,千古丞相诸葛武侯严格按照“依法治国”把最为弱小的蜀国治理成了三国时期最公平、公正的国家。

而与之相对的吴国情况却很是糟糕,甚至可以说是江河日下。

吴国大帝孙权早期确实可以君臣一心、上下一气,但到了晚年,这个情况却正好反了过来。

晚年的孙权猜忌心很重,残杀忠良,不听劝谏,导致吴国上下骨肉相残,政治混乱。

孙权死后,吴国皇室、宗室互相残杀,更进一步加重了政局的动荡。

那为何公平、公正的蜀汉最早灭亡,而政治混乱、骨肉相残的吴国却国运最久呢?

除了天险和领土较大以外,吴国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政权本土化”。

吴国孙家本来是江西氏族,孙策率领他们东进,并在江东建立了孙吴。

但这个时候的孙吴政权也并不稳固,因此孙策当政期间斩杀了许多江东土著氏族。

孙权时期,为了进一步稳固江东政权,维持统治秩序,所以不得不选择将政权本土化。

也正是因为孙权将吴国和江东土著氏族捆绑在了一起,实现了“利益一体化”,所以才将吴国治理成了一块“铁板”。

而同时期的蜀国采取的却是相反的措施,他们不仅没有将自己与益州土著氏族力量联合起来,反而还与益州土著氏族划清了界限。

出现了所谓的“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最后”局面。

益州土著氏族看不到“出头之日”,没有了入仕的希望,自然不愿意为蜀汉政权卖命了。

但这也不能怪刘备,更不能怪诸葛亮。

因为两人自始至终都把蜀汉看做“汉家正统”,此时身居益州只是无奈之举。

都是因为贼人(曹丕)篡汉,汉家正统不立,这才让两人来到了蜀地。

而且实现政权本土化,也与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相违背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是绝对不会选择政权本土化的。

参照吴国,虽然实现了政权本土化,却也让吴国丧失了争夺天下的可能。

无论是吴国的本土贵族,还是外来贵族,在实现“本土化”后都安于现状,失去了北伐的进取心,最终只能等待灭亡。

诸葛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千古丞相,他在看到这一点后,自然也明白了“政权本土化”的后果。

而且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也不需要“政权本土化”。

在诸葛亮时代,蜀国一直都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运转,这个时期的蜀国是三国中治理最好的存在。

治理蜀国期间,诸葛亮任人唯贤,因此无论是本土势力(益州土著氏族)、刘璋旧部(东轴集团),还是刘备亲信(荆州集团)都对诸葛亮忠心耿耿。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没有能力改变刘备自立国之日起就定下的国策“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最后”。

因此益州集团自蜀汉立国之日起就对这个政权没什么“归属感”。

只是迫于诸葛亮以及刘备的个人威信以及荆州集团的强大,这些人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但即便如此,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院罗开玉先生统计。

自刘备夷陵战败后,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到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益州土著氏族发动了高达九次大规模武装叛乱。

只不过就算刘备去世了,也还有诸葛亮这根“擎天柱”,所以已经坐在火山口的蜀汉政权最终还是稳定了下来。

可诸葛亮管得了生前,可管不了死后。

诸葛亮去世后,这些益州土著氏族立刻又蹦了出来。

后来诱导刘禅投降、覆灭蜀汉政权的首要“功臣”谯周就是益州土著氏族。

他虽然反感蜀汉政权,可并不反感诸葛亮。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即便刘禅已经发布了不可奔丧的诏令,但谯周还是赶在诏令未发布前跑到了前线,给诸葛亮奔丧。

但归根结底,刘禅不是诸葛亮,他也没有诸葛亮万分之一的才华,诸葛亮可以有效协调三方势力,但刘禅可不行。

因此,自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就已经进入灭亡的倒计时了。

许多人因为敬仰诸葛亮,所以对刘禅以及益州集团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敌意。

对于益州土著氏族来说,他们本来是这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第一等臣民,结果刘璋来后沦为了二等,心中自然有怨气。

更何况刘备来后,他们甚至连二等都数不上了,沦为了三等臣民,心里更是一万个不愿意。

天下本来就是“天下人”的天下,就算汉高祖刘邦当年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者不侯”的盟约。

可此时汉朝(东汉和西汉)坐拥天下已经四百多年了吧,已经比后世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都要久了。

没有人规定此时的天下必须要姓“刘”。

而且东汉末年政治混乱,政局黑暗,统治者没有能力治理百姓也就罢了,还给天下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

东汉的灭亡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诸葛亮自然是一个雄才伟略的一代雄主,可以靠着自己的政治魅力重新扛起“兴复汉室”的大旗。

但诸葛亮可不是“汉室”,他也没有听刘备的劝继位。

诸葛亮在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在他的面子上,上下一心,协力北上。

诸葛亮死后,刘禅哪有什么个人魅力啊?大家又怎么会给他这个面子呢?

再说了,北方的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更得世家大族的欢心,比起已经衰败的汉朝宗室,显然曹魏更具有吸引力。

蜀汉灭亡后,曹魏以及司马家族实行的是“本土治理法”,益州土著氏族又回到了“一等臣民”的地位,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且更重要的是,连年北伐,实在是太累了。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刘禅投降的时候,蜀国一共有九十四万人口,二十八万户籍,和十万军队,四万官吏。

换一句话说,也就是七个户籍要供养一个官吏,九个人民要养活一个士兵。

这个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如果诸葛亮在世的话,诸葛亮还可以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让益州人民心甘情愿奉献,但诸葛亮去世,刘禅继位后,他们可就不愿意为这个“扶不起的阿斗”买单了。

总之,还是那么一句话,在封建时代,一国实际统治者的个人能力对国运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刘备和诸葛亮都是雄主,所以他们可以确保国运,但刘禅可不是。

当然,说到这里,笔者又想给刘禅翻个案。

刘禅被骂了两千多年,他也很无奈啊。

刘备在世的时候,他是太子,本来就没得到什么历练。

诸葛亮继位后,刘禅虽然已经成为了天子,但实际上也没得到什么锻炼。

刘禅一直都放心地把朝政大权交给了诸葛亮,也就是所谓的“政由丞相,祭则寡人”。

刘禅一直都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从来没有得到过有效的锻炼。

刘备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个“路人甲”。

但当刘备和诸葛亮都去世后,根本就没有掌管过一天政权的“路人甲”突然上位成了“男一号”。

刘禅估计只有是“神童”才能撑起整个国家。

“最后一个当然”,当然,也不能怪刘备和诸葛亮不给刘禅机会。

蜀国本就国力最为弱小,而且正处于战乱时代,两人能把蜀国治理好已经是万幸了,怎么还奢望培养刘禅成才呢?

更何况刘禅也确实没什么治国才能。

玩归玩,闹归闹,历史人情套路多。

历史上的人物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们不是小说里的人物,没有人被事先安排好了命运。

三国里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个人利益,他们也都为之付出了努力和鲜血。

无论谁能够实现统一,都是他们各自努力的结果。

唯独司马家族实现统一,笔者是不服气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司马懿诛杀曹爽时用的计策很低劣,他明明说好不杀曹爽,却转头就翻脸。

2.三国时期曹魏的领土大部分都是曹操打下来的,而司马懿基本上没什么功劳,却摘了最后的桃子。

3.司马家族统一后很快就腐朽了,八王之乱给中原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灾难。

当然了,虽然不服气,但笔者也必须承认,司马懿活得久确实有用。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3 阅读:823
评论列表
  • 2023-10-28 08:23

    司马懿笑的最长久,首先,曹操死了,然后曹操的儿子死了,再然后曹操的孙子死了,再然后是时候反了[呲牙笑]

  • 2024-02-03 21:33

    安逸久了,投降是唯一选择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