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始的房地产政策,恐将会对无房者与炒房者实现“双杀”

翠萱说商业 2024-05-19 06:55:01
2024年5月的几件大事,房地产市场与土地财政的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最新的财富密码,看懂能让你少走几十年弯路。 先说下是哪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看似相互独立,但其实紧密关联,都在蕴育着同样的财富密码: 1、5月17日,财政部招标首发400亿元人民币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且未来超长期国债会作为政府融资的重要工具; 2、房地产去库存重启,并且这次是国家队亲自下场收房,从开放商手里买走住宅; 3、进一步促进房地产租赁市场稳健发展,加大公租房供应(也就是所谓的新加坡模式,这不是最近发生的,只是这件事跟上面两件紧密关联) 以上三件,如果看过我过往文章,或者足够聪明的人,这三件事一放在一起就已经秒懂了,知道该怎么做了。 还没秒懂的不要紧,以下就手把手保姆式带你解读,到底这里面释放了什么讯号,其中蕴含了怎样的财富密码。 看过我过去发表的文章: 经济的真相 就会知道,现代市场经济的心脏就是金融业,或者说是“债务驱动经济”。 简单来讲,债务的发生与消亡会带来数倍于债务本身的GDP,并同时解决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问题。 举个例子,张三想买一辆车子但是没钱,于是从银行借出了几十万,拿着钱去车商那买了辆车,而接下来几年张三为了还债,不得不卖力干活搞生产赚回了几十万,最终还清了贷款。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社会多产出了一辆价值几十万的车,同时张三还债的过程也给社会提供了价值几十万的产品或者服务。 除此之外,车商收到了几十万的收入,会发工资给员工,员工拿着收入去消费,也促进了社会其他产业产品的产出。 而最终,这几十万会回到张三手里,因为张三为了还债不得不去搞生产。当然,肯定不是最初张三碰过的那笔钱,只是张三的负债行为使市场多出了一笔钱从银行流出,而随着张三的清偿债务行为,会导致市场上同样额度的一笔钱会流回到银行,当然还要加上利息。 并且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真金白银”的参与,它可以只是银行电子账户的一串数字。 也就是说,张三的负债行为,实质上就是在“印钱”,这“印”出的钱在金融学术语里称之为“派生存款”,而派生存款就是广义货币总量(简称M2)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时你可能要问,凭什么张三“印”出的钱可以流通?因为这笔钱本是因“债务”而生,本质上是“欠条”,只要有人需要追求它来还债,那它就有了能够流通的逻辑基础。 所以,现代国家通过扩大债务来扩大GDP。金融业同时解决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问题。 GDP有什么用?因为国家税收收入主要来源是流转税与所得税,只要GDP越高,那么税收就越高,本质上是每一笔交易的发生,这交易物有一部分是归国家。国家税收收入多了,自然就能搞基建,建航母。 所以说,金融业是市场经济的心脏,国家通过扩大债务来实现经济增长。 记住以下这番话:债务的发生是M2增量的唯一来源,如果没有债务发生,那么M2总量、也就是广义货币总量就不会增加,如果M2不增加,那么经济规模就只能局限于原来的规模,想要增加经济整体规模,于是债务成了唯一手段。 关键是,该如何使债务发生? 是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大杀器。 现在我们回到房地产市场,去理解什么是“土地金融”。 很多没系统学过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人会有这么一个错误认知:房价那么高,那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了,其他领域的制造业还怎么发展?所以房地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制造业。 我们先来看事实是怎样:事实就是,房地产飞速发展的近30年(也是房价上涨最快的30年),恰恰也是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的30年,两者几乎是同步的,我也不需要拿统计局官网的数据了,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真相就是,房地产业拉动了整体制造业——这里说的制造业不单只房地产上游产业或相关行业,还包括了很多跟房地产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如电器、数码、重机械制造业等。所以也许你会困惑,为什么房地产业能拉动其他那些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 这里涉及到宏观经济学里面一个很基本的概念:一个市场只要存在一样高市值且成交活跃的商品,那它就能拉动经济。 我就直接拿房子以最通俗的方式解释:你买房子需要挣钱对吧?例如一个房子卖100万,那么你就要挣100万,而你挣100万的过程就是劳动生产创造的过程,你可能是种菜的,生产手机的,卖雪糕的等等,总之你为了买房,于是给社会生产了商品或提供了服务,于是社会物质更丰富了。 然而,如果只是这样,M2是没有增加的,因为如果没有债务的发生,M2总量不会增加。并且大部分人口袋里都掏不出100万,于是房子卖不出烂在开发商手里。 于是,住房抵押按揭贷款诞生了。 住房抵押按揭贷款解决了消费的问题,让没有钱的人也能够出得起钱买房。于是,M2流通量因此增加。 所以当有人按揭买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增发广义货币M2。 于是房价越高,就越促进消费。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这么反驳我:如果不是因为高房价,人们可以把收入拿去其他的消费,这样不是更能促进消费吗?效果难道不跟把钱投入到房子一样,甚至更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问一下,人们的收入是怎么来的? 或者说收入为什么会持续上涨? 当然,你会说是因为付出了劳动力赚来的啊,这个确实,但购买你劳动力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可以尝试追溯下这笔钱诞生的第一因是什么?——第一因就是广义货币总量M2增加了,如何增加的?就如我上一段所说,因为有人申请按揭贷款买房了,于是社会上就多了一笔M2的增量。而这增量就是作为房地产商的收入,同时也可以看成是整个房地产业上游下游的收入,这行业的人收入增加,那么消费就增加,也带动了其他行业,于是社会上的钱就更多了。 另一方面,负债购房者为了还债,不得不劳动生产,于是社会产能增加。 增加的产能,又对应上增加的消费力,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完美闭环。 ——这就是“土地金融”,过去三十多年来国家飞速发展的底层逻辑,我们常说的房地产业是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这一切,在2024年从根本上发生了重大转变。 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是百姓不敢去消费,不敢去负债,于是M2增量放缓,上述经济增长的闭环被打破。 现在年轻人都不去买房,宁愿去租房。 可问题来了,几乎没有人会去贷款租房吧?没有贷款,没有负债,意味着M2增长放缓。M2增量放缓意味着GDP增速放缓。 所以,即使租金再高,也替代不了住房抵押按揭贷款所带来的M2增量作用。 该怎么解决这问题呢? 是的,回到文章开头提到那几件大事,现在你明白了吧? 就是ZF来做债务发生的主体,来购买开发商手里的房产,实现去库存,解决消费端问题。 房产去到ZF手里了,ZF成了接盘侠,岂不很冤大头? 如果说ZF等过几年把房子转手卖出,可现在没人愿意买房啊!难道房子会烂在ZF手里?ZF手里的房子转手不出去,这样一来钱回不来,ZF发行的国债岂不要暴雷? 于是,在今年5月份,首次推出了30年超长期国债。 同时又开始大力推行新加坡模式。 那么国家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通过租金收入来清偿债务。 你可以不买房,但你在大城市生存总要住的地方吧?你不买房,就只能租房,你为了能租上房,于是不得不劳动生产创造,不得不去上班。于是生产端问题完美解决。 而购买国债的主体是银行,也是通过电子银行账户转账购买,而银行的资金来源就是储户存入的存款,于是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就是在“派生存款”,也就是在增加M2。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在债券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来发行基础货币。于是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越多,发行的基础货币越多,于是M2总量越高。 于是,消费端问题也完美解决。 这就是土地金融2.0版本。 想想看,过去因为土地财政,ZF卖地收入不可能低,于是房价也不可能低。 而现在土地金融2.0版,想想看什么会不可能低? 想想看,ZF作为负债者,支付给国债持有者除了本金还有利息,如果到时候还不上,那就是主权信用违约,你觉得国家会让这种事发生吗? 要让这种事情不发生,那么就必须得收入大于债务,而这收入从哪里来?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只能说,未来可以通过分析国债收益率来预判租金水平走势。因为国债收益率越高说明国债价格越低,国债价格越低意味着ZF融资额度越有限,于是能从开发商手里买到的房就越少,但是该到期还给债券持有者的额度却一点不会减少,那么为了确保债券不违约,只能提高租金。 同时前面说了,因为M2通过ZF发行超长期债券来买房而流入市场,于是市场流通性提高,俗称放水,自然就通货膨胀,租金也会随之上涨。 所以未来的租售比会比过去大幅提高。 因为这系统玩得下去的前提,是30年的租金收入要抵上债务本息和,并且这本息和必然远超于当初购房的房款。可以对比下,过去到现在的租售比如何,30年的租金收入能抵上房价不?显然不能,但未来则不一样了。可以预见,未来的租售比会大幅提升。 这时有人要说了,租金收入再高也是利好ZF,而作为社会上有房的业主,会有好处吗? 显然未来调控租金的手段是通过市场化。很简单的道理,ZF即使想把租金定的再高,例如定到10000元每月,但隔壁有个房东却愿意5000元放租,作为租客会选哪个? 那么,ZF要实现高租售比的话,必然带动整体租赁市场价格提高。 这时候你是不是以为我会说这会利好炒房客?毕竟只要手持几套房,一直收租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很遗憾,不是,因为国家针对租金调控还有另一个手段——房产税。 通过增加房产持有者的持有成本,来倒逼他们提高租金。 实际上最终还是由租房客承担。 如果租金提高不起,炒房客只能卖房,于是房价下跌,ZF能够以更低成本收购到更多的房产。 所以,房价——租金——房产税实现了动态平衡。 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其实都不利好炒房客与无房者,其实是“双杀”。 除了ZF外,唯一利好的是哪类群体呢? 将会利好一类群体,但其实不能说是利好,只能说是没有受伤而已。 ——那就是只有一套自住房的群体。 因为预计房产税只对持有二套房或以上的房产持有者征收,刚需自住房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现在国家释放的讯号很明显了,那就是想通过房产来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子未来会一去不复返了,包租公包租婆们不会像以前那样躺着把钱赚了。 刚需自住,可以;买房收租,不行。 最后总结,看懂上面内容的人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对于无房者来说,我建议还是拼尽全力的上车,至少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有一套自有房产。 对于炒房者或者持有多套房的人来说,我建议适当减仓再观望。
9 阅读:2158
评论列表
  • 2024-05-19 09:59

    別忽悠,不买。天塌不下来。

  • 2024-05-19 16:20

    前几年一边倒的说房地产不是实业,严重阻碍制造业和科技发展,现在又说房地产是制造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你们这些人的嘴还是嘴吗?

  • 2024-05-19 17:21

    现实中,张三有可能从固定职业者成为自由就业者而造成贷款逾期,车子被银行收回拍卖,张三还因此在征信榜上有名,接下来的处境嘛自行脑补。

  • 2024-05-19 17:58

    开发公司没有敢拿地的,你敢进场?你牛[点赞],降房价降地价没有第二条路,拭目以待

  • 2024-05-19 18:09

    恒大碧桂园等房地产巨头们:谢谢你给我们的辩护![呲牙笑]

  • 2024-05-19 18:20

    好东西能发到网上?三岁小孩也懂这个道理啦,这只是一个忽悠人的套路。做人千万不要超前消费,更不可借钱消费,否则后悔终身。

  • 2024-05-19 16:28

    是否要把房贩子要跳的结局转嫁到现在忍不住进场的接盘侠手中?”

  • 2024-05-19 20:27

    普通人就是观望,等涨起来才会去接盘。买房门槛低真是大力好炒房者,成本低了很多[笑着哭]

  • 2024-05-19 20:11

    可是,张三会生病,会失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许多不确定的事,这时,房贷成了压垮他,稻草,跳楼,自杀,被告上法庭收走房子,这时,张三回想当年,要是两三年的工资就可以全款买房,未来的日子就可以不用辛苦的加班熬坏了身体,可以多陪伴家人,有病的时候可以有充足的医疗费用,没有了疲惫之躯和还贷的压力还可以去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和事情

  • 2024-05-19 16:37

    小偏,电器与房产没关系?工程机械与房产没关系?八杆子打不着?

  • 2024-05-19 18:22

    房子卖便宜点资金不就流转起来了

  • 2024-05-19 20:28

    寅吃卯粮?

  • 2024-05-19 16:49

  • 2024-05-19 20:24

    超长国债,不知道20年后,还是啥情况。能兑现?

  • 2024-05-19 20:02

    胡言乱语!歪曲国家重大政策!用心险恶!

  • 2024-05-19 20:41

    那么问题来了,房地产高速发展了30年,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劳工们都有工作,大家都赚到钱了,应该这样发展下去才对,那为什么很多人不买,还不是没有钱吗?

翠萱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