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诗词可抵十万雄兵,欣赏毛主席令敌人胆寒的十首诗

俇攘 2023-08-20 15:34:28

文字有时如枪炮利刃,有时可惊天地泣鬼神。三国演义中曹操官渡之战前评价陈琳的讨贼檄文,可胜十万雄兵。那文字真的就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当然有,曹操的《观沧海》就可以收服天下士子、笑傲千年文坛。且看一千七百多年后的另一位气势磅礴的大诗人毛主席的诗歌,更上一层楼。

毛主席的诗歌,自带开天辟地,舍我其谁的豪气,即使在不得志期间,也能抒发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浪漫主义豪情;在革命受挫的情况下,能写出“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开阔胸襟;而早在青少年时期,便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伟大志向。

读毛主席的诗歌,无论是哪一时期的作品,都有着为理想拼搏不息的意气,和视眼前困难如平地的豁达气魄。而毛主席的经典诗歌,大部分都是在革命期间所创,抒发着当时的情感,同时可以鼓舞士气,并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有时候一首豪迈的诗歌,完全可以提升士气,令敌人胆寒,堪比十万雄兵。接下来,我们就简单欣赏下,毛主席的十首令敌人胆寒的诗歌!

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席最出彩的一首诗词,自然就是足以震古烁今的《沁园春·雪》,这首诗歌创作时间应该是在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打败了晋绥军和国民党军的围剿之后,见北国雪景,而有感之作,通篇气势磅礴,指点江山,笑谈古今风云,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霸气。

而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而这个时间刚好是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之后,当时敌我双方处于表面和平,底下激烈的竞争阶段,在敌我双方争夺白热化时期,这首词的发布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主席从气势上已经完全碾压敌方。身处革命之中的伟人,以如此豪迈之心胸,坚定地传达了自己的信仰,让所有中国人民都愿意相信,革命一定能够成功。

据说,当时这首词一经发布便轰动全国,大半个文艺界、商界和民主人士都被毛主席的胸襟所折服。而国民党内部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时组织了很多人重新填沁园春回应,却没有一首亮眼之作,在气势上就先输了一大截。此词发布,其威力堪比政坛文艺圈的一枚核弹,岂止抵十万雄兵?

念奴娇·昆仑

2、《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主席的诗词中,可称第二豪气的,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此处不做评述。单说笔者以为还是这首《念奴娇·昆仑》,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概是1935年冬到1936年春,具体历史背景大概是,红军长征结束,在陕北立足,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之后。

有了生存空间之后,伟人所需要考虑的自然就是全国和全世界的局势,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开创出一条伟大的道路,诗中下阕最后一句立意非常高,原文解释为倚天拔剑,转换乾坤,将昆仑裁为三段,分别给欧洲、美国和中国,还世界以太平。表达的意向是:唯有彻底变革旧世界的社会结构,才能真正铲除战争的根源,全人类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身处陕北狭窄革命根据地,却有解放全人类工农阶级的理想,如此胸怀,岂不令敌人胆寒?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主席诗词中,最具有气势的一首律诗,创作时间为1949年4月,国共谈判破裂之后,解放军挥军百万,在从武汉到南京数千公里的长江北岸,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晚,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毛主席在此伟大历史时刻写下了这首七律,影响极为深远。

诗歌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示解放大军在取得渡江战役胜利之后,要对敌军残部穷追猛打,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这一句对反动派的军事势力的压迫力度基本处于无敌状态。

4、《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毛主席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1930年下半年,当时工农子弟兵在彭总的带领下进攻长沙,但是被湖南军阀所击败,主席带领支援部队前往长沙,再次进攻长沙,可惜当时红军缺乏攻城的重武器,最终损失不小,却没有攻下长沙,毛主席下令撤军,在撤退途中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豪迈干云,豪情万丈,即使在战役失利的情况下,仍然有席卷东南的豪情,将革命风暴卷席中国得迅猛,工农们非常踊跃进入红军队伍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不服输精神,岂不是令敌人恐惧的一种顽强意志。

娄山关

5、《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创作于红军长征途中的一首词,是毛主席极具影响力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四渡赤水过程中,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已经确定了毛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核心。在二渡赤水后,红军折返遵义,翻越遵义最险要的娄山关时,毛主席意气风发,讲述了红军在日出前,早行军的景象,又写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取得了胜利的景象。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句最有意味,仿佛一切竟在掌控之中的心境。

长征

6、《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前夕,1935年10月左右,红军翻越岷山之后,毛主席回忆红军一路走来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即将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曙光在前,胜利在望,过了岷山,一切都豁然开朗。展现了工农子弟的不屈不挠风貌,展现了革命胜利就在前方的伟大志向,更是展现出了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

7、《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当时红军从湘赣转战赣西,攻打广昌路上的行军情况,当时彭总和朱总的两支队伍在赣西取得了不错的战果,1930年2月上旬,红军在吉安外围举行会议,决定继续进攻吉安县城,毛主席兴致所至,写下了这首词。其中风卷红旗过大关,和十万工农下吉安两句尤为出彩,展现了工农子弟兵在战争中无往不利的状态。

井冈山

8、《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将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思想展露无遗,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这首词所表现的是在二次反会剿期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毛主席意气风发时的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1928年,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抒写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也是毛主席革命题材的第一首作品。

9、《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红军转战甘陇地区,再次击败了多次反攻势力,登上六盘山之后,兴致勃勃写下的作品。“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一句格外出彩,展现了工农红军已经摆脱束缚,革命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豪迈之情,“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二次反围剿

10、《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这首词创作于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1931年5月前后,国民党集合二十余万人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提前部署,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了五个胜仗,缴枪二万余,取得了重要胜利,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展现了红军将士打倒反革命武装如风卷残云一般。

18 阅读:1799
评论列表
  • 2023-08-24 21:45

    千古绝唱。

  • 2023-08-20 18:07

    你有没有用深情的眼睛望着毛爷爷

  • 2023-08-30 17:47

    为什么没有沁园春长沙的

  • 2023-08-25 19:58

    伟人诗词,人不能及!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