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周总理问大军区三号首长:把你从大将名单中拿掉,有没有意见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5-12 00:02:31

毫无疑问,对一个军人来说,最能体现其素质和能力的便是军衔。哪怕只是简单的一级的提升,其背后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隐秘过往。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近乎所有有能力和才干,以及那份傲气的年轻才俊,都对那个位置抱有憧憬,为此他们乐此不疲的挥洒血汗,将脑袋勒在裤腰带上。只为那份荣誉。

  然而,在1954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授勋仪式前,拟授大将的11人名单中,却在最后关头由位于杭州休养身体的毛主席直接修改。

  他从名单中将其中一人的名字删掉,随后增加另外一个名字,而那个被毛主席从拟授大将名单上删减下去的名字不是其他人,正是时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革命之路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张际春。他的名字为何会在最后关头删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走出小山,开始与斗争相伴的人生

  张际春同志,于1900年的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宜章县。与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张际春同志的出身并不富裕,并且也是被强权迫害和压迫的穷苦大众的一份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幸运的是,张际春同志的父亲思想开明,明明生活已经很艰苦了,但他们一家还是在深思熟虑下,决定自己多吃些苦,拨出了一笔钱将年幼的张际春送入学堂读书,学习知识,希望他能够不会和他们一样被困在这一亩三分田,可以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农民的孩子早懂事,知道了家人生活不易的张际春同志自然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就像是块海绵源源不断的汲取知识,纵使在读书期间他有过几次因为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辍学的经历,但在家人的关怀和殷殷期望中,他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在学堂的学业,带着家人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来到了衡阳第三师范学校进一步深造。

  然而,这样的想法在那个时代注定是难以实现。走出了小村子后,不公的压迫,人民的苦难,理想的破灭……种种事物开始在他的眼前呈现出了全貌,让他接触到并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世道是复杂多样且充满苦难的,而现在他所学习到的东西并不能够挽救当下的局势和国家。

  面对这样的困难,张际春同志并没有轻易言弃,反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决心去学习。

  在衡阳第三师范学校的日子里,他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更是响应了社会和青年声音的号召,开始研学革命思想和在文章中所出现的先进的进步思想,与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伙伴不止一次的深入讨论其精髓内容,正式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光阴似箭,从学校毕业后,张际春同志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工作。因为大革命,又或者说国共一次合作的破裂,蒋介石对革命分子和进步人士开始了丧心病狂的追杀的缘故,他的革命工作也只能在地下进行。

  因为学校的关照,张际春能够以教师的身份作为掩饰,白天教书育人,而在暗地里则是撰写革命公文,进行地下工作等帮助革命人士,以及用文字和实际行动来唤起有志青年们那被强权覆压,迫不得已被掩埋的一腔热血。

  只可惜,纸包不住火,不知从哪儿开始传出来他是地下工作者,是革命者的风声。本就对知识分子的行踪有强烈掌控欲望,担忧节枝生变的国民政府立刻加强了特务的盯梢,甚至是开始追捕张际春同志。无奈,他只得远走他乡,孤身一人前往笆篱堡地区继续地下斗争的伟大事业。

  而这一次出走,也是他人生路程上一次重大的转折。也许就连张际春同志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出走后没多久,他就能参与那一次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并且成为一位光荣的革命战士。

  2.光荣的征战时光,男儿当自强

  1928年的年初,对湖南的人们来说,这本应是和以往一样的,一个一成不变的冬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却燃烧起了革命的火苗,并不断开始壮大成燎原之势。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部队,在宜章县的农村地区附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起义运动。也正是这时期,率领着一支农民部队的张际春同志也找到了自己应该前往的场所,毅然决然的带领自己的队伍加入到这支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不能说是精良的部队中。

  显然,国民政府低估了革命和人民渴望自由的那份声音。没有多久,这支由朱德,陈毅带领的,本来也只有百来号人的部队顿时壮大成了千人有余的队伍,并且还达成了以游击战的形式,一个团战胜六个团这一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壮举。

  而在这支大部队中,因为有过系统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当地情况有所理解的缘故,张际春同志加入后立刻担任了宜章县委农委书记和县农协秘书长这两大要职,成为了部队和农民沟通的桥梁。

  乍一看,虽然湘南起义的军队稳中向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实际上仍然是危机重重,因为他们的敌人并不是简单的几支部队,而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丧心病狂的国民政府。为了将革命胜果最大化,同时也为了保持有生力量,在敌人集中力量准备反扑之时,这支队伍决定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军队会师。而张际春同志自然也跟着大部队前往井冈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虽然都是胸怀大志的有志青年,但不得不说,队伍中知识分子的含量归根结底还是较为稀缺的。因此加入红军的大家庭后,张际春同志这样的文化人士很快就得到了组织的重用,让他去负责最重要的宣传工作。

  乍一看,宣传工作很简单,但实际上这大有学问。宣传工作代表着这个部队的倾向和门面,毫不客气的说,宣传者自己的倾向是必须正确的,不然会发展成严峻的思想问题。

  不过客观现实说明了,张际春同志没有辜负大众的信任。自从加入了红军后,张际春同志就一直处于宣传工作第一阵线。

  在红军服役期间,他所在的岗位就有许多。包括但不限于在红一方面军担任了宣传处处长、红一军团宣传部部长和红五军团宣传部部长等重要职位,这足以看见中央对其的信任。

除此之外,张际春同志在这期间,还短暂的兼职过一段时间的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虽然是兼职,但他仍然是认真的将其当成自己的本职看待,恪尽职守的完成岗位任务,绝不马虎任何一次宣发工作。这样的认真能干,也为后来党中央决定重点栽培他,让他进入红军大学深造奠定基础。

  等他在红军大学学习后不久,抗日战争——这场席卷全中国的,涉及到民族危机的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战争期间,张际春进入抗大任职,担任过抗大政治部主任和代理政委两大要职。

  虽然不是在正面战场上抛头颅撒热血,但在这另一片名为“精神”的战场上,他就是那鞠躬尽瘁的定海神针。不仅安抚着每一位将士的心,更是在用最慷慨激昂的语言来唤醒他们灵魂中的斗志,让战士们能够苦中作乐,得以在烈火中奋强。

  抗日战争胜利了,还没让人民更多的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起了进攻。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蒋介石的心胸狭隘,更是宣告了解放战争的开始。

解放战争期间,作为主力宣传员的张际春同志自然也是被赋予了重大的使命。在这期间,因为其态度认真,刻苦勤奋,因此党中央决定让他长期担任中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这些职务可以说算是中野前三的地位,足以可见党中央对其的重视。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职务很高,但张际春同志并没有忘记一直以来的艰苦,就算身居上位,他也一直是保持着艰苦奋斗,躬亲自省的工作作风。因此,在许多基层工作的岗位,经常能看到这位同志的身影。

  3.为何没有其名字

  除去以上所说的,张际春同志还在大西南解放后出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时身兼西南局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农村工作部部长等重要职位。身兼数职的他所有事都鞠躬尽瘁,为西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拟授大将的11人名单中按理来说应当有他一个名字,但为什么要将他的名字划掉呢?

  原来,这是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许多事物都百废待兴,虽然说张际春同志的贡献足以位列其中,但是,新中国的宣传部门也需要这位在战场上第一线的精神支柱。

经过重重考虑,毛主席决定调任张际春同志出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这毋庸置疑是一项重大的使命,但是,这一职务的调遣也意味着张际春同志要脱下穿下这身军装,而且无缘之后的大授勋。虽然说是为了国家,但这对他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取舍。

  是荣誉,还是之后国家的发展——对此,周恩来总理也亲自去征求他的意见,并表示了国家这边会尊重他的决定。但张际春同志表示军衔等升迁不过云烟,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并继续战斗在第一线。

  这样的榜样,怎能不可歌可泣!

  参考文献:

  高成林;.记忆中的张际春同志[J].党史博览,2016,(09):51-54.

  苏振兰.出色的政治宣传家张际春[J].文史春秋,2014,(04):29-35.

  叶尚志.井岗山上一面打不倒的红旗——缅怀张际春同志[J].人才开发,1996,(07):36-37.

0 阅读:1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