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为啥李卫被外放当官,高福却不行?答案在这4个细节里

卿心君悦 2024-04-10 20:40:11

文丨卿心君悦

火烧百官行述一事之后,在江夏镇大开杀戒的年羹尧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被康熙点名升为四川巡抚。

鉴于年羹尧不太稳定的表现,老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决定派个可靠的人去监视年羹尧,以免其背着自己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而这个人便是李卫。

也是这次外放,彻底改变了李卫的命运,最终成为雍正朝举足轻重的宠臣加权臣。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高福与李卫是一同入府的,两人起点一致,为何被选中的是李卫而不是高福呢?

别说是因为高福不够忠心,背叛了老四,那是后来发生的事,在此之前,高福与李卫一样,一心一意的近身伺候老四。

而李卫会被老四选中外放当官的真相,就藏在剧中的四个细节里。

细节一:初见

李卫与老四初次见面的时候,李卫还叫狗儿。

当时,正值老四与老十三到江南筹款赈灾的当口。老四先是看了一场李卫与高福自导自演的“卖身葬兄”的戏,然后又看到了李卫被出尔反尔的人贩子摁在地上摩擦的场面。

动了恻隐之心的老四命年羹尧出手,制服了报出车铭、任伯安名号的人贩子,解救了一批女孩,这其中包括李卫与高福要救的翠儿。

也是这次偶遇,让李卫、高福以及翠儿三人拿到了王府的正式编制,成功上岸。

那么老四为何要收留李卫、高福以及翠儿呢?

要知道,老四虽不是太子,可那也正经百八的皇子阿哥,身边自然不乏当差使唤的人,又何必千里迢迢的将三人带回京城?就算是可怜李卫三人,大可以留些银子让其置办些田地谋生。

而老四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原因有二个:

其一:三人特殊的身世

老四的身边是不缺伺候的人,但缺死忠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卫三人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因为他们身上有三个特质——

①无家可归,这意味着没有后路可言;

②没有亲人,这意味着无牵无挂无羁绊;

③年龄不大,这意味着可塑性高,很好调教。

这三个条件要是放在江湖上,那是妥妥的挑选死士的标准。老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选择收留他们。

同时,从李卫与高福为了翠儿不是“卖身”,就是打架,以及翠儿卖身葬母的举动,老四看出了三人都是重情重义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懂得感恩,绝对不会轻易背叛他这个救他们于水火的恩人。

其二:李卫的表现。

年羹尧制服了人贩子之后,跪在地上的李卫对身边的高福说了这样一句话:

“坎儿,那个就是给咱们银子的人,看来不是坏人,走,咱们走,豁出去了,求求他!”

注意李卫说话时跟老四的距离,还不到一米!也就是说,李卫的话老四完全可以听清楚。

再注意李卫话里的一个关键点“看来不是坏人。”

李卫这是在跟高福分享心中的猜测吗?

自然不是!这明明是在拍老四的马屁,顺带再给老四强行安上一个“人设”——好人,为后续向老四求助做铺垫,降低被老四拒绝的概率。

正是李卫的这一举动,让老四发现了李卫的优点——脑子活、脸皮厚、心思细。

能在如此混乱的时刻,冷静的分析形势,知道谁能救他们,并能为了让对方出手相助,当面演起戏来。

也是李卫的这个举动,让老四动了收留李卫三人为他所用的心,毕竟机灵又重情的下属,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四选中李卫外放,也与此有关。

相对于不善言辞的高福,机灵的李卫留给老四的第一印象最深且最好。

不要小看第一印象的份量。

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的交往以及关系发展的方向。说白了,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越好,越有利于得到对方的认可。

这算是偏见,但这也是人的本能,毕竟人都是从自己看到的、理解的角度出发,去评判一件事或评价一个人。

因为李卫留给老四的第一印象更好,所以老四的潜意识里会不自觉的认为“李卫强于高福”,除非后期高福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或是立了什么大功,否则老四脑中这种“李卫比高福强”的印象评价,很难被改变。

细节二:老四“生病”

为了躲避刑部冤案的差事,避免背上扳倒太子的罪名,老四用烤火加冷水澡的方式,硬生生的把自己整成了风寒。

咱们暂且忽略一下老四这惊人的意志力,将注意力放在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上。

此时的李卫与高福已经进了王府多年,两人的工作内容是负责老四的日常起居,所以端火盆、拿棉衣、倒凉水的活自然落在了二人的身上。

等老四烤完火,叫二人准备凉水的过程中,高福一边往桶里倒水,一边问李卫:

“你说四爷这怎么回事啊,又烤火又披棉衣的,现在又要弄凉水。”

对此,李卫只回了一句:

“我怎么知道,干活吧你。”

高福自然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只是想不通老四到底在干什么,所以才随口问了一句。可就是这随口一问,从侧面表明了,高福并不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更不是一个能管住嘴的人。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官场,管住嘴都是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的好,祸从口出,万稳万当不如一默,管住嘴对自保、对上进都有好处。

至于如何管住嘴,除了少说话,最简单的就是,不该问的不问,更不要私下讨论领导,哪怕所谓的讨论没有恶意或是别的心思,但这依旧是大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知道你的话会以什么模样,什么方式传到领导的耳中,到那时领导会怎么想?

即便没有传到领导耳中,可一旦没有养成“管住嘴”的习惯,难免会有不小心的时候。

高福这随口一问虽然老四并没有听见,但细节决定成败,这次没听到,不代表下次听不到,更不代表老四真的不知道高福的这个小毛病。

相对于大事,小细节反而能看清一个人,也就是所谓的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卫比高福更懂得混职场的规则,也更懂得细节的重要性,这也是李卫能够得到老四青睐的原因之一。

细节三:通报

热河狩猎期间,太子胤礽与春华的丑事被康熙撞破,慌了神的太子来找老四寻求帮助。而此时的老四正与邬思道和老十三一起喝酒。

重点来了,我们注意一下对于太子的突然到访,李卫是如何通报的。

李卫进门之后,先是看了一眼喝得正在兴头上的邬思道与老十三,然后俯身小声叫老四出去。在老四不悦的瞪了李卫一眼之后,李卫顶着压力,依旧坚持把老四单独叫出去。

按理说,在场的都不是外人,李卫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李卫大可以当着二人的面直接向老四汇报,说是太子来了。就算他不说,事后老四也会一五一十的告诉邬思道与老十三。

那么为何李卫宁愿惹老四不悦,也要单独叫老四出去呢?

从表面上看,李卫此举有不懂事之嫌,让老四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可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正是李卫的聪明之处。

领导的自己人,不是你的“自己人”。

李卫当然知道邬思道和老十三与老四的关系,那是一个战队的盟友,同舟共济、戮力同心的存在。

可李卫更清楚一点,他是老四的人,是老四的下属,所以关系到老四的事,他只能对老四一个人说,即便在场的人都是老四的“自己人”,即便老十三与邬思道和他的情分不浅,但事关原则,他必须拎得清。

这是作为下属必备的分寸感与边界感。

同时,李卫这么做,其实是在把事情的主动权与决定权交到老四的手里。

也就是说,在李卫看来,老四告不告诉老十三与邬思道发生了什么,那是老四决定的事。作为老四的下属,他不能自作主张的替领导做决定,更不能让领导陷入被动。

说白了,李卫此举是用实际行动向老四证明了,他的心中只认老四一个人。

如此拎得清、有分寸又忠心的下属,老四岂能不喜欢。即便李卫此举让喝酒的氛围变得有些尴尬,以至于老四不得不瞪他一眼,但不悦是短暂的,事后的老四只会更加看重李卫。

而这也是李卫被选中去监视年羹尧的原因之一。

老四清楚,李卫不会因为与年羹尧的情分而对他有所隐瞒,或者帮着年羹尧骗他,毕竟没有他的授意,李卫对老十三都不是知无不言,何况是年羹尧呢。

而这一点,在李卫即将离开王府之前,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对于要离开王府的理由,李卫是这样对翠儿说的:

“就为了万永当铺假当的事儿,四爷怕人家认出我,因此要撵我走。”

很明显,李卫没跟翠儿说实话。

之所以让他走,是为了监视年羹尧,对此李卫一清二楚。这一点从后续李卫到达四川,写信向老四汇报年羹尧的动向就能得到验证。

也就是说,老四导演了半夜抓李卫与翠儿约会的这场戏之前,一定单独向李卫交代过具体的任务。

而李卫之所以没跟翠儿说实话,一方面是戏还没演完,翠儿不知情戏才更逼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李卫来说,领导交代的任务他必须守口如瓶,哪怕翠儿是他未过门的妻子,他也不会吐露半分。

细节四:取百官行述

得知百官行述被任伯安存在老八的万永当铺里,老四派了高福拿着当票去赎回百官行述。

可没成想,狡猾的任伯安留了后手,与当铺掌柜签了契约,只能本人赎当,以至于高福没能顺利完成任务。

无奈之下,邬思道提出走一步“贼喊捉贼”的险棋,让李卫扮成纨绔子弟,假装变卖祖产(老四府上的东西),再由老十三勒令刑部破案,趁机查抄万永当铺。

而李卫凭借高超的演技,成功完成了老四交代的任务。也是这件事,让老四更加的看好李卫。

那么问题来了,李卫能够完成任务,是因为能力比高福强吗?

不是!

在这件事上,只能说李卫比高福的运气好。如果老四最初派李卫拿着当票去赎当,李卫同样赎不出来,也就失去了在领导面前加分的机会。

况且,从高福在此事中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做得很好了,赎当失败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来,而是特意打听了一下当铺的背后老板是谁,为老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可即便这样,在老四的心中,依旧只会给完成任务的李卫记一功,却不会记住高福的实心用事。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能否成事,能否得到领导的认可,运气也是因素之一。

举个例子,两个能力相当的人,一个接了相对简单的任务,另一个接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者顺利交差,后者失败而归,你觉得领导会更认可哪一个?

自然是完成任务的那一个。

因为领导在意的向来都是结果,至于任务的难度,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正是以上这四个细节,才注定了老四在监视年羹尧的人选上,第一时间选择了李卫,而不是一同入府的高福。这也导致了李卫与高福最终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

在职场上,从来就没有偶然的巧合,只有不变的规则,李卫能够华丽变成,完成阶级的跳跃,亦是如此。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0 阅读:81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