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宁愿离婚也不愿改变中国国籍,春晚为她破例,75岁仍一个人

罗小藏说 2024-06-14 14:43:08
2023年,已经74岁的徐小凤在港区的一场音乐晚会中重返舞台,用她独特而沧桑的嗓音,深情演绎了一首经典的老歌。

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现场掌声如潮水般涌动,经久不息。徐小凤低垂着头,仿佛在认真聆听这阵阵的掌声,她的眼角在舞台聚光灯的照射下,泪光闪烁。

已经多少年没有回到这个熟悉的舞台了?又是多少年没有在她深爱的这片土地上演唱过了?在这一刻,往事像电影回放般在她的眼前闪回,她不禁流下了热泪,心情五味杂陈。

她曾是舞台上的天后,每次表演都能让无数歌迷为之疯狂。她的歌声曾穿透重重云雾直达人心,整个华语乐坛都因她疯狂。

现在重返舞台,往事如走马灯在脑海中闪烁,让她的内心百感交集,难以自持。

舞台、土地见证了她辉煌的青春和失意、坎坷的身世,如同她生命中的知己好友,从未离去,只是默默地守候和等待着她归来。

几十年前的一刻,徐小凤内心的动容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那时,年少有为的徐小凤便已展现出不凡的音乐天赋。在上海的一家小小酒廊驻唱的她,凭借一曲《卖汤圆》而声名鹊起,小有名气。

她的嗓音如百灵鸟般轻柔动听且饱含深情,让人难以忘怀,被赞誉为"百灵鸟之声"。然而,这位敢于尝试的歌手很快意识到,在上海的小酒馆只是她的一个小舞台,无法完全展现她的才华。

怀着对音乐事业的无限憧憬,徐小凤离开了上海,孤身一人南下,来到了那个充满机会与繁华的香港大都市。初到此地,她加入了几个歌舞团,每天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排练和表演,决心在这片音乐的沃土上捍卫自己的存在。

白天,徐小凤在剧场里反复练习舞台艺术,夜晚,她则身形单薄地在城中各个角落的小酒馆为食客们献唱。她一遍遍地重复着,一次次地磨练着,全力以赴要将自己生生推向事业的巅峰。

尽管她独自在香港打拼,饱尝孤独之苦,但她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未削减过半分。通过出众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态度,她在香港歌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逐渐被人们认可和喜爱。

1968年,25岁的徐小凤与富有才华的乐评人郑经翰相识。两人因共同策划并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互生好感。郑经翰不仅全力以赴地支持徐小凤的演艺事业,还协助她出版了个人的首张专辑。

他们在事业的高峰时期,共同在香港奋斗多年,最终在香港歌坛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徐小凤也因此在香港人心目中地位极高,被媒体赞誉为"歌后"。

他们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备受瞩目。

谁也没想到,当徐小凤的声誉和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他们的婚姻却在1973年突然破裂。面对媒体的追问,徐小凤只留下一句“感情的问题,我不想多说”,然后转身离去,用手一挥,将那段往事结束了。

外人之所以很难得知徐小凤和丈夫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使得这对看似非常合适的佳偶突然分道扬镳,是因为婚姻是非常私人的事情。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婚变之后,徐小凤对事业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反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歌坛地位更加稳固,歌唱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专辑接连大卖。

有评论指出,徐小凤是一个极其理性冷静的女人。她在追求音乐事业的道路上几乎没有迷茫或动摇。面对婚变这样的重大人生转折,她能淡定自若,迅速调整心态,重新振作出发,可见她对事业的执着程度。

很明显,对于徐小凤而言,爱情的重要性远远小于事业的追求和理想抱负。她可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追求后者。

即使经历了一段失意的婚姻,也未能动摇她对音乐梦想的执着。

婚变后,徐小凤很快又陷入了热恋,并与一个与她同样聪明能干的男人一见如故。1980年,42岁的徐小凤宣布与他订婚,这个喜讯令她的歌迷欣喜若狂,以为她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知心挚爱。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恋情并没有长久下去。订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迅速陷入了低谷。原来,在两人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后,男方突然提出了一个让徐小凤十分为难的请求——希望她能够为了两人的未来,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跟随他长期定居国外。

她面对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就意味着要放弃在香港和内地辛苦打拼多年的声誉和成就。自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一举成名后,她的许多代表性作品如《我亲爱的祖国》等在内地广泛传唱,深受人民的喜爱。

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从香港延伸到整个中国大陆对于放弃这一切辛勤耕耘的成果,她实在无法接受。

当记者追问她这个艰难的抉择时,徐小凤的眼眶渐渐被泪水填满,然而语气却异常坚定:"我是中国人,这是我最宝贵的身份。

为了一个男人而改变国籍,我做不到!"。

无论从情感还是事业,亦或是爱情和理想,这都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如此。然而,中国和人民的认同,对徐小凤来说,无疑是她心中最坚定不移的信仰。

是的,让曾经的知心爱人远走高飞,无疑让她心如刀绞,内心的痛苦自不必说但为了捍卫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她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做出了这个看似残忍却她认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在其他人眼中,徐小凤的行为或许显得有些固步自封、理想主义。然而,身处香港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她依然是一个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的艺术家。

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已经深深融入了她的骨髓之中,无可置疑。

进入20世纪80年代,徐小凤在内地的人气如日中天。她精益求精,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国语歌曲,如《歌声与微笑》等,这些歌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歌曲的创作集中展现了她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从而迅速在内地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追捧,人气一路飙升。

正当徐小凤的人气在内地攀升到一个新高度之际,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同灯塔见到曙光般,主动多次表达了对她的艺术才华的肯定和推崇之情。

他们数次亲自遣人奉上邀请函,希望这位"世界都知道的歌后级歌手"能亲自现身舞台,为广大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徐小凤一直希望有机会登上大型晚会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从而进一步扩大她在内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是她多年来的心愿。

春晚演出日期却恰恰与她已与多家内地演出机构签约有关,需要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巡回演唱会,这是她的商业合约,她无法在这期间抽身度过太久。

春晚的组委会几位主要负责人因此一筹莫展、扼腕叹息。

最终,在双方的多次努力和协商下,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折中方案——以录播的形式,在春晚现场播放徐小凤精彩绝伦的表演视频,同时她也可以按照原计划进行个人巡演演唱会,从而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虽然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种破例的革新,春晚的决定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然而,春晚的组委会始终希望能以最小的改动来满足大家,既不辜负徐小凤的才华,也不辜负广大观众的期待。
0 阅读:76

罗小藏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