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厉害之处

翰林编修馆 2024-06-22 10:20:21

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在于解决了皇权不下乡的难题。

这和他的身世有关,开局一个碗的主流王朝开国皇帝,就这老哥独一份,因为他就是从乡里,甚至连乡都算不上的地方升级打怪来的,所以皇权怎么深入基层,他比谁都清楚。

想要皇权下乡,就得知道皇权与乡土之间,到底是什么把他们分开了:文官系统和乡绅势力。

那么皇权到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掉薅羊毛的“中间商”。

但肯定不能直接干掉文官系统和乡绅势力,要不国家就整段垮掉了,只能削弱,然后再绕过。

理论上的解决办法是,由朝廷直接掌控各地方的人口和土地资源,文官系统和乡绅势力协助统计和执行,他们之间顺便互相监督。

在没有北斗导航的当时,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文官和乡绅的互督。平衡各方势力的方法看《资治通鉴》,这本“皇家工作技术指导”写得很全,如何整肃文官集团办法也是多不胜数。

真正难度在于如何统计全国各地有多少土地,有多少人口。

首先是摸清有多少人,但如何让地方准确无误地将人数报上来,是极大的难题。

因为一旦报上来,朝廷就知道了各地的人口,进而推算出税赋,地方官员想做点手脚,留点私房钱的空间会被急剧压缩。自然他们不愿意。

另外,底层百姓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底和盘托出。

但朱元璋有破解之道,先是从百姓入手:百姓告诉官府自家财产,官府核查无误后进行统一登记,并颁发给你凭证。

一旦被豪强掠夺,官府依据凭证帮你主持公道。如此一来,百姓配合度极高,这就是朱元璋的第一步棋“户帖”制度。

户帖制度主要统计人口,房屋和土地,附带将每家耕牛的数量都统计了出来。

当然,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弄虚作假,朱元璋用了两个手段进行监控。

一是所有参与户帖查验核实的官员,均要留存令印、编号、年月日和官吏的签押,以便责任到人,日后追责;

朱元璋还特意派各军队到各地进行复核,在最大程度保证了第一手数据的准确性。

户帖制度搞完之后,就是第二步,黄册制度。

黄册制度建立在户帖制度之上,是户帖制度的超级细化版。

户帖主要登记籍贯、户主名、户口数、男子丁口、妇女口、与户主关系、资产等。

黄册则在此基础上,新增事产部分,载有田地、山塘、房屋、车船、牲畜等各种买卖细目,分为旧管(即期初余额)、新收(即增加数额)、开除(即减少数额)、实在(即期末余额)四列。

黄册编造之时,已经将每户所属户籍、户等、列于第几甲、何年承受何种差役预先编定、记录在册,并与户帖进行核对。一旦出现差池,则是严厉的问责。

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进呈册(进呈户部的册籍)用黄纸面,所以称之为“黄册”,而布政司、府、州县册用青纸面,成为佥派差役的根据。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绕过了文官和乡绅,对全国最基层的百姓的家底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

文官系统已经无法从信息上对抗朱元璋,他们的权利逐步被削弱并演化为皇权的延伸。

但这在朱元璋看来还远远不够,了解和实施管理还缺少一种制度: 里甲制度。

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百户为一图。其中十户编为一甲,选出一名甲首,一图再选出一位里长,管理十个甲首,里长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

里甲承担着户籍的基层编制、税粮的催征和起运、勾摄公事和处理诉讼、追究逃亡和拘捕罪犯、应支官府各种杂泛差役、劝课农桑、主持祭祀及教化百姓等职责。

这很像是低阶版的街道办。

此时的皇权,通过户帖和黄册穿透文官集团,直击最底层的县衙;

再通过里甲制度直达每户,皇权成功照耀每一处细微。

但朱元璋认为这还是不够,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是田地,户帖、黄册尽管有所记录,但远远不够细化。

而且这些记录都是百姓申报,官吏简要核对,军队形式复核。

但百姓申报的田地究竟是肥沃还是贫瘠?百姓自己是否有瞒报?百姓是否受到欺压而不敢报?

这里面的水太深。

所以,朱元璋决定趟一趟这浑水。

但没有卫星导航、没有高清地图的明初,丈量田地是一个非常高的技术活,全靠人力,但是会这项技术的人少之又少。

纯靠地方官吏去重新丈量,又是一滩更浑的水。

乡绅打点官员,可利用丈量的机会得到更大的面积,更好的土地。

真正底层的穷苦百姓,很可能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亩三分地,也被瓜分得所剩无几。

但朱元璋的棋很早就在下了:

那就是大批量培养技术员,这个任务交给了国子监。每年毕业的国子监生,不但要学习丈量之术,还要对各种“疑难杂地”进行丈量训练。

在此阶段,就低调的将江浙和直隶田地丈量完毕。

随着一批批年轻的国子监生熟练掌握了丈量之术,时机终于成熟。

国子监生从京都分赴全国各地,与地方粮长(粗通丈量之术)一同对全国田地进行丈量。国子监生与地方粮长互相监督,所算数据互相印证。

这一招妙棋,完全绕过了文官和乡绅,打了一个他们措手不及。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这次丈量田地,编制成影响了后世历史的“鱼鳞图册”!

整个文官集团和地方乡绅,面对朱元璋,输的体无完肤。

如果再想想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天下大权独揽的废相等等,这,就是朱元璋的厉害之处。

“我爱东风从东来,花心与我一般开。花成子结因花盛,春满乾坤始凤台。”(朱元璋《东风》)

0 阅读:248

翰林编修馆

简介:飞雪连天冰三尺,每天来点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