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能做什么?

跃幕 2023-12-27 10:28:47

在精细化深耕市场的大背景下,可以形成一个持续探索窗口。文/bobby即将封关。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到了第五届,2023年也是海南全面启动劝导封关准备工作的重要节点。2024年,海南将完成封关的各项准备,2025年将实现全岛封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也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今年的开幕论坛上,所有议题都是围绕着“封关”之后的自贸港发展进行的。与此同时,电影产业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尤其是今年分线发行的推出,预示着整个电影产业在重回600亿的道路上希望实现精细化的市场探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属性”,作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先导性项目之一,所希望形成的“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的目标可能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1

—能否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电影放映市场?—一个相对大胆但又确实可行的“建议”。

在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的上半场,即将结束时,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找了找坐在台下的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长张军,随即提出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一个新思路。“我们能不能可以在海南有自己的电影市场?更加国际化的一个概念。想到自贸港我们很容易想到香港,香港相对来说它是有一个自贸的体制,在香港它的院线只有三到四条院线,两三百块银幕,每年可以上映的电影,可以上到五百部之多。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放映市场,一万多家电影院,八万将近十万块银幕,我们每年只上映的电影是300到400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放映市场但不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市场,也不是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这个就是没有精细化管理。“我们能不能可以在海南有自己的电影市场?更加国际化的一个概念。想到自贸港我们很容易想到香港,香港相对来说它是有一个自贸的体制,在香港它的院线只有三到四条院线,两三百块银幕,每年可以上映的电影,可以上到五百部之多。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放映市场,一万多家电影院,八万将近十万块银幕,我们每年只上映的电影是300到400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放映市场但不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市场,也不是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这个就是没有精细化管理。在随后接受跃幕专访时,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也认可了王中磊的想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它不是一周,是全年艺术电影做放映,艺术电影也愿意来这里宣传,这样可以和岛内旅游进行一些结合,最终评选的是全年在这里上映的艺术电影。”这等于让电影节的概念得到了“延伸”,或许对于未来刺激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活力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与此同时,分线发行虽然今年刚刚开始推行,但是华谊今年贺岁档的《非诚勿扰3》率先选择分线发行模式。而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表示,分线发行对于爱奇艺来说则给了云影院项目新的思路。“我们每年会规划20部左右的云影院项目,原来的考虑是不上院线,只是为平台用户提供一些独家的内容,是纯线上发行。但是分线发行模式提出来以后,我们可能也会考虑在一些院线、一些地区做短时间、小规模的线下发行然后再转线上。”爱奇艺的灵活发行模式,实际上也符合当前全球电影产业的潮流。尤其是Netflix大局进入电影产业之后,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类似的灵活发行模式。但由于国内引进片目前的市场困局以及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由流媒体平台出品的电影很多放弃了在内地发行的机会。如果海南可以探索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电影放映市场,实际上对于激发海南的电影消费潜力可能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电影市场仍然是一个靠90后和95后、00后支撑起来的“年轻消费市场”,内容是如此、消费习惯也是如此。这就决定了35岁以上且没有城市观影消费习惯的人群,在没有超低价票补以及超级爆款的双重刺激下很难成为电影市场的“基本盘”。

2

—海南如何靠政策和东南亚抢“市场”?—一是让IP留下来,二是让电影拍起来,

在开幕论坛上,几乎所有嘉宾在谈到在海南取景拍片最大的痛点在于“太贵”。尽管海南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让其外景取景资源异常丰富,但是由于交通成本和相关配套资源极不完善,导致很多电影在海南取景拍摄有很大的难度。亚宁就提到,目前正在上映的《瞒天过海》就是在陵水拍摄。“当时的影片在陵水拍的,应该说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是瓶颈,首先海南的交通成本非常高,在一个剧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现在的剧组好几百人,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演员主创还要反复的进出这个岛,所以这个成本是一方面。另外比如说群众演员或者是特约演员的资源有点局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岛外请群众演员。”但这两年,很多国产片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东南亚。从《误杀》系列到今年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掷》、《拯救嫌疑人》,从中也能看到实际上在东南亚拍摄有潜在的需求。所以,海南就面临和东南亚吸引剧组拍摄的竞争,海南自贸港的建立如何让政策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得到延续,其实至关重要。《路边野餐》的制片人单佐龙表示,海南可以学习在欧洲落地多年的“文化测试”,对电影进行一个身份的认证,通过积分制的方式让更多电影可以受益于海南自贸港对于电影方面的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华谊在海口的冯小刚电影公社已经运营了接近10年,成为了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电影+文旅的代表地。不仅为多部电影提供取景拍摄,同时也成为了海口重要的旅游打卡地。海南对于电影产业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希望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而电影产业也需要不断衍生和落地。所以在吸引剧组取景拍摄的同时,是否能让更多文旅项目结合落地其实是对海南岛未来的期许。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提到,如果想要让大型电影的IP留下来,或许可以通过文旅管理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让电影企业可以享受文旅项目的衍生收入,这无疑会吸引电影企业。如果未来能在旅游门票收入的百分比上能有一定的分成,必然会让更多IP考虑落地。

3

—电影节不能没有“电影交易市场”—电影交易市场实际上才是整个电影节的灵活所在。

从2020年开始,实际上国内电影产业完成了一次非常隐性的“洗牌”,目前国产片和引进片票房占比严重失衡。这一方面体现了国产片获得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对于国产片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带领整个大盘前行。但一直以来国产片在制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空间,这一定程度上给了翻拍机会。这两年,翻拍电影的数量也明显增多。但是从版权的合作和交流上实际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今年爱奇艺出品的《瞒天过海》翻拍自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当时是众合千澄买了翻拍权,然后找到我们希望一起开发。导演陈卓是我们推荐的,之前我们合作过《彷徨之刃》,也是翻拍。我们觉得他比较适合,他也比较感兴趣。”倘若海南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放映市场,国际影片可以相对自主决定是否在海南岛放映。与此同时,海南在取景拍摄上能够在政策方面能够进一步落地,那么海南岛的电影活力无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在这个基础上,实际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应该考虑的是能否建立“电影交易市场”。实际上对于全球的国际电影节来说,电影交易市场都是绝对的灵魂。未在国内院线放映的《分手的决心》,通过戛纳电影市场售出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目前三大交易市场:戛纳电影市场、欧洲电影市场以及美国电影市场是全球三大主要电影交易平台,每年电影节期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近万名注册的片商和买家以及逾500家展商,组织放映超过1,000场次。而在亚洲地区,香港国际迎战和釜山电影市场组成了“双头”,显然釜山国际电影节期间的釜山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了亚洲目前最大的电影市场。其实除了成片的版权交易,实际上全球发行体系当中“预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一些影片都是在早期阶段通过全球市场的“预售”来进行融资,通过预售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能在银行获得贷款。所以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季度依赖国际市场。

那么,国产片的“出海”和优质电影的“引进”以及翻拍权、改编权的交易以及更下一步的全球市场“预售”,都是中国电影产业需要考虑的“下一步”。此前无论是北影节还是上影节以及金鸡影展都已经将触角伸向了电影交易市场。而海南岛依托于自贸港的相应政策,倘若能够打造一个辐射整个东南亚的电影交易市场,那么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策略可能有极大的帮助。

0 阅读:38

跃幕

简介:影响有影响力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