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本养猪隐藏了一个巨大成本未披露

猪哥技术 2024-04-08 07:58:47

这几年的集团养猪业务,很可能是一个惊天陷阱,特别是在这几年非瘟毒株多样化,弱毒化的大前提下,拔牙也变得非常困难,成活率普遍走低,而这一切都没有在财报上面体现出来,这个成活率成本在未来的某一天,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导火索,平地一声惊雷。

其实平常在网上,以及各大平台,关于疫情的说法,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边是广大养殖户的口口相传,哪里哪里很厉害,哪里哪里又平扫,亦或者哪里哪里全年不断,根据各机构草根调研的结果,也往往是能够体现这部分产能去化的,可是在各集团公司的各种月报年报里面,又几乎不提这事,或者几句话轻易带过,几乎不体现这部分成本,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发生这一切的底层原因是,非瘟这个病,不是你随便一个检测机构检测了就可以出结果的,没有结果出来,你说破天也说明不了什么,没法证明是这个病,你说什么说?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养猪人,咱们可没有权利说哪里哪里非瘟严重,连检测结果都没有瞎说什么瞎说,这种触霉头的事情我才不会去触呢,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18/19年以后,猪很不好养,行业成活率大幅度下降,一口气降到了三十年前,这总是事实吧,咱们今天就说成活率,不说什么病,什么病那不是我们该讨论的事情。

行业成活率普遍都偏低,每年30%的死亡率,三年一轮的平扫,这是符合普通养殖户的实际情况的,广大的生猪养殖户,不管大规模的还是小规模的,不管成绩多么好,按照现在行情,三年内只要一次非没拔牙成功,基本就要换下一个接盘侠了,过去的五年里面已经空置了大量的猪场,即使现在还有存栏的,也已经存栏量很低了,50%到75%的存栏密度是真实的情况,已经转租,代养,出售掉的猪场比例也不低了,基本达到了30%到50%之间,猪场还是那个猪场,老板可不是那个老板了。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集团公司怎么养殖水平这么高?愣是没见他们披露这方面的成本。当真病毒有眼睛不找集团公司?这恐怕说不过去吧,还是说集团公司生物安全水平比普通猪场高?要我看来,即使高,也高不了几个点,大概率还是比普通猪场更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集团公司有他的优点,但是也有他的缺点,不能只看着他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平心而论,集团公司确实制度更严格,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更为高大上,但是他的缺点呢?也是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场养殖规模大,存栏密度高,更容易中标

这点相信养猪的都认同吧,其实不但养猪的认同,养殖行业的都认同,甚至种植行业的都认同这个观点,不管养什么种什么,密度越大数量越多,毛病就越多,越容易爆发疾病,不能单看生物安全水平高,忽略了密度问题,密度越大疾病越多,很容易冲销掉生物安全水平高带来的那点概率。

2:人员管理复杂,漏洞较多

集团公司嘛,猪场所有的人都是打工领工资的,可别看基层的饲养工人严格执行封场策略,半年一年才能出场一次,进场还要接受层层洗消检测,场长技术员那些可未必会这样做,高管那些进场参观也只是表面上做做样子罢了,头发都打了定型水的你叫我洗澡洗头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妆洗掉了叫我怎么见人?场内衣服谁知道你们洗没洗干净的啊?就算洗干净了,我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我能穿你们穿过的衣服?

还有需要从外面请的那些修宽带的,修水电的,修设施设备的,进场洗澡执行你的流程,嘴上肯定说配合,真正洗澡间里又能配合到多少?给你干两天活你跟我谈企业文化企业理想有意义吗?

3:制度执行不到位设施设备空有其表

猪场毕竟不是监狱,做不到严防死守,你有你的路子,我有我的路子,反正爱抽烟的不报计划也天天有烟抽,隔着围墙就叫老乡丢进来了,爱喝酒的自然也能搞进酒来,甚至爱吃猪肉的也能搞进猪肉来,别跟我说太多,反正偷吃的猪肉它就是更香!

所以别觉得集团公司没有疫情困扰,只是不说罢了,不说就是没有吗?集团公司上下那么多的养殖工人,中管高管,都靠保密协议能够约束的吗?也许短期是可以,但是公司爆雷了以后呢?拖欠了基层饲养员工资不发了以后呢?手机里面的小照片小视频自然也就出来了。

所以随着未来这种事情越来越普遍,人们就会发现,这个隐藏成本才是最大的一个坑,哪里有财务报表里面写得那么好哦,PPT养猪罢了,当这个公司爆个雷,那个公司爆个雷的时候,养殖业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有人会相信吗?当各大机构基于假的财务报表得出的这个分析那个调研都没有人看的时候,我觉得那才是我们生猪养殖行业最大的悲哀。

而对于这种悲哀,我们其实可以做出一些改变。首先,对于养猪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看待财务报表和调研报告。不能仅仅依赖企业自己披露的数据,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包括疫情、市场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养猪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检查,确保企业真实、准确地披露成本和风险。同时,加大对非法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正在被应用到养猪行业中。比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防控疫情,提高养殖效率和成活率。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也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养猪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虽然面临着疫情、市场波动等种种困难,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才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共赢。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管、推广新技术、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措施,共同推动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普通中小型猪场在这件事情里面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很遗憾,竟然是一个旁观者,为什么会是旁观者呢?因为疫情这个东西,对集团公司来说是一件财务造假的事情,只是掩盖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但是对普通养殖场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普通中小型猪场可不是集团公司,有那么多的猪场。假设集团公司有一百个猪场的话,拔牙了一个猪场,无非是推高了1%的完全成本,拔牙了十个猪场,也无非就是推高了10%的完全成本,并不会伤其根本,只是今天盖着一个坑,明天盖着一个坑,总有一天盖不住而已,而中小型猪场没有这个问题,中小型猪场不中标就是100%没有问题,一旦中标了就是归零,归零了就是倒闭了,离开这个行业,或者说重新洗洗消毒监测后转型给集团公司代养,或者出租给别人,换下个接盘侠去继续。

而每一个普通养殖户的被动离场,都会导致大量的银行,私人,供应商债务还不上,谁还会去主动披露这些屁事呢?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集团公司的优点,而忽视了他们的问题。集团公司虽然有着更高的生物安全水平,但是他们的养殖规模、人员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疫情的爆发和财务的造假。相反,普通中小型猪场虽然生物安全水平可能不如集团公司,但是他们规模小、管理简单、决策灵活,更容易应对疫情的挑战。

然而,普通中小型猪场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同时,他们也很难抵御市场的波动和疫情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帮助普通中小型猪场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我们也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推动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同时,养殖企业也应该加强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让市场更加公平和透明。

总之,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我们需要正视行业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合作和监管,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沟通生猪养殖行业的各种信息,不卖兽药不营销,诚交各位养殖同行,我们养殖群里见。

3 阅读:2926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