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副国级干部,晚年却不敢回四川,妻儿含冤离世,他说:不查了

近现代史源 2024-05-14 21:56:57

抗战时期,贺老总曾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与他搭班子的干部叫李井泉,是晋绥军区政治委员。后来新中国首次授衔仪式,转到地方任职的李井泉没能参加,若按照过往职务和资历,评上将或大将均有可能。李井泉的能力是很全面的,他长期在西南地区主持党政大局,深得中央领导器重。

不过在五十年代末,李井泉面临生涯重大考验和难关,多数高级干部,建国后没有体验过李井泉那样的特殊际遇。“大跃进”运动期间,李井泉是西南局第一书记、党政一把手。由于指标虚报、自然灾害,导致全国农业形势极为严峻,多地百姓吃不饱饭。作为“天府之国”,四川粮食产量大,因此承担对外调粮的重任。

李井泉责无旁贷,积极执行中央指示,但他没想到的是,四川的虚报情况也很严重,并且随后便遭遇严重旱灾,粮库很快就空了。如此变化急坏了李井泉。他请示中央,希望减少四川的调粮指标,但周总理和李先念同志回复李井泉,京津沪等地情况更严重,只能维持三四天的供给,要求李井泉必须顾全大局完成任务。

经过权衡,李井泉最终执行命令。三年来四川省外调粮食147亿斤,省内艰难情况可想而知。由于饥饿导致的浮肿病,致死率非常高,四川百姓损失异常严重。后来其他省份形势好转,四川却由于常年调粮“失血”过多,用了约5年时间才逐步恢复。李井泉面临的压力和指责谩骂,像大山一样压过来。但这并非一个人的责任,他缺少选择余地,只能先保“大局”。那几年残酷的现实是,问题爆发在京津沪,会比四川等省份更不堪设想、国内外影响更大。

四川不少百姓家里扎了李井泉的“草人”,甚至喊出“活捉李井泉,解放大西南”的口号,民怨太深。川人即便不外调粮食,自己都不够吃,何况一直外调?李井泉那段时间的作为,确实不好准确评价。毛主席曾很有深意地对李井泉讲:你懂得大公无私,却不知有时候要“大公有私”。四川百姓,为全国大局承担了太多。李井泉职务最高时,当过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属于副国级领导人;但他离开四川后,再也不肯踏入川境半步。

因为调粮经历,李井泉背负巨大心理负担,最常说的话是“我对不起四川百姓”。1967年社会形势特殊,李井泉的二儿子李明清被造反派迫害致死,两年后李井泉的妻子肖里也含冤去世。周总理非常震惊,指示公安部门严查真相,李井泉却对组织“大度”表态:不查了,就到此为止。他的态度耐人寻味,丧子丧妻无疑十分悲痛,但李井泉晚年非常消沉,事事得过且过。

家人们都知道在四川的经历对他影响太大,想请组织给予适当说明,并鼓励李井泉写回忆录解释一下经过。李井泉神情肃穆,明确告诉他们:我不写,坚决不能写。你们以后也不要做任何说明。也许李井泉的做法是对的,这是一件不宜解释、也解释不好的事情,前因后果过于复杂。1989年4月,八十岁的李井泉在北京病逝。

6 阅读:4347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9:22

    上世界纪八十年代中期,李井泉儿子西南师大体育系实习时,是我初中实习老师

  • 2024-05-15 15:41

    主政一方,为护一方。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