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独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现实而扎心

菁妈育儿 2024-06-24 13:10:29

文|菁妈

01

从2016年放开二胎以来,刚开始那几年出生率确实提高了,但是慢慢的出生率却越来越低,再后来放开生育也挽救不了逐年下降的出生率!

而很多经济学家也提到生二胎三胎的主力军其实是70后80后,80后还是指80~85年左右的年龄,到85年之后90年甚至00年,这些年轻人都不乐意生孩子了,原因也非常的现实,也很扎心。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小的时候自己是独生子女,享受了家庭一切的资源,他觉得独生子女很好,自己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而且他觉得独生子女就是一种很正常的状态。

正是因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里所有的资源,所以他们是非常乐意享受的,当乐意享受的时候,他就发现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多的金钱和精力,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养了一个孩子之后就不愿意再养第2个孩子了。

国家放开二胎三胎,甚至是给一定相应的奖励,对于他们来说不痛不痒,他们也不想生孩子,所以出生率逐年下降。

02

我跟身边人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不想生二胎的大部分的都是女性!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和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15年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就表明:女性如果是“传统型”“事业型”或者是“混合型”,生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幸福度是最高的,生育第2个孩子会降低这三类女性的幸福指数。

而事实上,我们身边大部分的也都是这三类女性,要么就是传统型的相夫教子,要么就是事业型的在事业上拼杀,要么就是这两类也有。

其实这三类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女性,所以大部分女性觉得有一个孩子就行了,至少证明我是能生的,而且孩子也是有一定的乐趣,但是在生育第2个孩子的话,就会分散我的精力,就会破坏我的事业,就会让我更劳累,毕竟在育儿中主要是女性会付出更多的精力。

而其实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慢慢的到了父母五六十岁,也就是养育孩子大概30年之后,独生家庭和二胎家庭还是有不少差距。

30年后父母老了,“独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差距一:孩子的幸福感

欧美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在放学的时候和手足待在一起的时间,是远远多于其他人相处的时间的。在童年时建立的这种手足关系,会影响他们一生。

有研究发现,手足关系会在中年时趋于稳定并延续终生。比如说我们到中年的时候,身边有个兄弟姐妹确实会感觉没那么孤单,有些话跟自己的孩子不好说,跟自己的妻子也不想说的时候,就愿意跟自己的兄弟或者是姐妹说。

前段时间我坐的士的时候,的士司机就告诉我,他过几年退休了准备买一辆十几万的房车跟他的弟弟一起出去旅游,他说房车比较省钱,而且两个人轮流开车觉得很幸福。

我当时跟他开玩笑的说:那你不跟你老婆出去吗?他说哎呀,我这老婆出不去的,还要带孙子,而且老婆也不喜欢出去玩,总是嫌我乱花钱,跟我弟弟就玩得来,他说起跟弟弟小时候也经常的打架,但是到了老了之后才发现兄弟才是最亲的。

所以二胎家庭的孩子慢慢的长大,在长大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这些挫折可能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婆讲,但是能够跟兄弟姐妹去倾诉一下,这样能够缓解这种精神压力,而且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是其他困难,还能够有兄弟姐妹帮一下,这样整个压力就会降低很多,孩子的幸福度也会更高。

差距二:父母的幸福感

有研究发现,在年轻的时候孩子多会降低父母的幸福感,但是到40岁之后,孩子的存在能增加父母的幸福感。

三个孩子的父母在40岁幸福感是最强的,比如说父母年纪大了,就希望有孩子热闹一下,这个孩子这个星期来,下个星期另外一个孩子来,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大家子围着一张桌子吃饭,也能让孤单的父母会觉得幸福感强很多。

特别是父母老了可能生病要住院的时候,护工照顾得没那么细致,而且有些心里话不方便跟护工说,有孩子过来看一看也是极好的,所以有二胎甚至是三胎家庭的父母,在老年的幸福感肯定会更强一些。

所以趁年轻还是再生一个吧!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0 阅读:617

菁妈育儿

简介: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