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考编8次上岸异地县城值得吗?考生回应,考编钉子户或成趋势

万晴指南 2024-06-24 04:40:35

考研不考名校,考编不考乡下。只不过现在考编竞争激烈,报录比不断攀升,对于考试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想要上岸只能另辟蹊径。

时下各地大学生为了增加考编上岸的成功率,除了努力备考以外,还采取凡考必报的方式,不仅把所有本地举行的体制内招聘考试报个遍,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报考周边省份的省考或者事业编制考试。

否则如果只盯着省内是省考和国考,每年只有2次机会,错过就要再等一年。对于考生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时间更宝贵的事了,脱产备考时间越长,越容易没有信心,最后可能真的沦为“全职儿女”。

26岁考编8次上岸异地县城值得吗?考生回应

为了尽快考编上岸,大部分考生都会选择脱产备考,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否则工作和备考会相互影响,最终鸡飞蛋打空悲切。很多考生也是做好了长远准备的,能在1、2次考试就上岸,自然是非常理想的,考不上也不能气馁,还要继续努力。

山西一位牛同学,毕业于双非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她从大四那年就下定决心要考编,可惜国考省考全落榜。离校后,她便开始脱产备考,为了提高成功率,不放过任何一个考试机会。有的考场在外地,还要定宾馆和路费,开销还是很大的。

牛同学几乎每隔1、2个月就有一场考试,终于在离校一年半后看到了曙光。她考上了内蒙古包头市下属一座小县城的岗位,离家乡400多公里,月薪只有4000。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异地县城的岗位没必要去报到,背井离乡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即使考上公务员又有何意义?不过牛同学本人倒是如释重负,毕竟他已经参加了8次考试才上岸,到后面基本已经麻木了,学不进去了,只是机械地报名考试,能上岸已经很知足了。

牛同学的家长开车送她去包头报到,还帮她租了房子。别看工资不算高,当地物价水平也不高,房租一年才6500。像牛同学一样的考生不在少数,很多大学生都是考了数次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选择了异地县城岗位,否则就要继续当“考编钉子户”。

考编钉子户或成趋势,不妨尝试异地县城岗位

高考钉子户众所周知,实际上现如今考编钉子户更加普遍,尤其是脱产备考数年仍旧没上岸的考生,被称为新型啃老。表面上很忙碌,又有远大志向,实际上家长也很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要是一直考不上难道要考一辈子吗?

牛同学这样到处考试,3年考8次的考生有很多,好在她最终向现实低头,愿意接受异地县城岗位。还有很多学生只想留在大城市体面的岗位,其余岗位压根不考虑。他们表面上是宁缺毋滥,最终却因为备考数年而成了考编钉子户。

有人夸赞这些考生有毅力,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否则一旦放弃就会前功尽弃。牛同学这样的考生,若是能到异地县城岗位认真工作,也算是他们对得起这些年的努力,如果取得好的成绩,说不定未来大有可为。

要是这些考生一直考不上,那就要重新思考自己选择的路是否有待商榷。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一旦方向错了努力也都将付诸东流。

异地考编的利弊分析

所谓的异地考编,大概率不是去大城市,而是相对偏远的二线以下城市或县城。这类地区人才外流严重,这才会出现竞争难度小,上岸几率大。考生难免会出现背井离乡的情况,以后大概率会在当地结婚生子。除非是选调生,否则外调的概率很小。

异地岗位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孤独,人生地不熟,生活习惯和气候可能都会不适应,只要考生本人没有严重的抵触情绪,用心接纳感受新生活,相信很快就会交到新朋友,建立新的人脉,迎接新生活。

不要觉得大学生就要留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当白领,真正的人才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总比成为考编钉子户好得多。

要是考生连本地或异地县城岗位都考不上,那可能真的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或者备考策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工作,给自己制定一个年限,超出时间就尽早另辟蹊径,人生不止考编一条路可走。

今日话题:异地县城岗位值得报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万晴指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