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基层部队如何迎接上级领导检查

美军评美军军事 2024-06-16 13:00:44

许述工作室

执笔 许述

在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新著《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于2024年6月5日正式上市当天就夺得“京东世界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一名”且连续九天蝉联冠军,在当当网也斩获“政治军事类新书热卖榜”第一名。

今天是周五,马上就周末了。以前上班的时候,总担心上级周末要来检查,周末就泡汤了。后来研究美军,想知道美军是怎么迎检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开了眼了。下面摘引《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其中一篇文章以飨读者,原书标题为——“美军如何迎检”。

如果在百度输入“美军如何迎检”,基本上看不到啥有关信息。“度娘”不理你,笔者来代劳。

作为被视察对象,部队不会主动承认自己在迎检中弄虚作假,所以需要“领导视角”。下面是某“领导”的回忆:“在我走访军事设施时,通常会有一名校级军官陪同,为了预定食宿,安排在不是那么简朴的城市短暂停留,如拉斯维加斯,在基地留出车位并标上我的名字,通常还要保证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1]

美国政府问责局工作人员惠勒

上文中的“我”叫惠勒,在美国政府问责局(类似中国的审计部门)工作。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专门给政府各部门“找茬”,比如找国防部的毛病。这种人来部队,军方当然要好生接待,不然给你找一堆麻烦,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除了政府问责局的人,军方对国会的人也不敢怠慢。如果你觉得国会议员不算领导,带“长”的(如国防部长和州长)才是官儿,就有点儿推己(中国)及人(美国)想当然了。在美国,立法与行政互相制约,特别是国会负责看管军队的钱袋子,军方要是得罪了议员老爷,军费就给你砍砍砍。所以,尽管美军背后骂最大的敌人在国会山,但面上还得把议员当爷伺候好。

如果议员大人去视察部队,军方又是什么阵仗呢?惠勒写道:

“动员军方要员运输机(不是民用飞机),住豪华宾馆,与当地所有军政要员共进晚餐,在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做更长的中转停留,为多辆豪华轿车预留多个车位。妻子有时陪同,而随员几乎要跟随前往。”[2]

鲍威尔少将在国防部当差的时候,仗着自己是国防部长的高级军事助理,想抵制参议员威尔逊这种行为。对方马上威胁道:你晋升三星中将的时候,我还是有发言权的哦。鲍威尔一听,赶紧认怂,表示马上安排。议员对军方的制约,除了管着批准军费,还能影响将军个人的职务晋升。国会属于立法系统,国防部属于行政系统,本来国会不是军队的上级,但因为国会捏着军方两个命门,军方不得不要把议员老爷好生伺候。

现在的腐败,总是让人怀念过去的清廉。搁以前,美军可谓风清气正。下面这个二战时期的故事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它和杜鲁门有关。当时,杜鲁门还不是总统而是国会议员,他走访部队的情景是这样的[3]:

军人时期的杜鲁门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干到中校)

1.没有随员陪同;

2.自己开私家车前往;

3.没有大堆军方人员迎接,也没有人为他安排食宿。

然而,这种清正之风很快随着“革命战争年代”的远去而散去。

一般来说,战争年代迎接领导视察没那么讲究,但进入和平时期,道道就多了起来。这不,二战结束不到20年,美军基层部队迎检已经开始搞形式主义[4]:

美军基层如何搞形式主义

“形式变得重于内容,注重外表整洁甚至超过了注重战备。我们用淀粉把作战服装浆得像硬板,为的是裤线笔挺。当地有句成语叫‘打浆粉’,就是用条帚把拍打裤子,把裤腿拍开,这样把腿伸进裤子时,才不至于擦伤皮肤。校阅时我们要等到最后一刻才穿裤子,扣上裤扣,拉上拉锁,最后穿上靴子。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持军服笔挺,不起皱。”

爆料者是马萨诸塞州德文斯堡步兵第2旅[5]A连连长鲍威尔,后来当上了美军参联会主席和国务卿。他还说,自己作为连长带头践行形式主义,“干得比谁都强”[6]。好吧,笔者也干过这种事儿:把帆布装在被套里层,叠出来的被子棱角分明,比豆腐块还豆腐块。笔挺的裤子,笔直的被子,两军还真是异曲同工……

越战毕竟已经比较久远了,现在的美军又是如何迎接领导视察的呢?

国防部长盖茨与驻伊美军一起吃饭

国防部长盖茨与驻阿美军官兵座谈交流

盖茨当国防部长的时候(2006.12.18-2011.7.1),多次到海外部队基层调研,他这样总结自己的“视察经验”[7]:

上级领导了解部队真实情况的正确姿势——

“我在首访行程中养成了一个习惯——与军队一起用餐。后来继续以国防部长身份访问伊拉克、阿富汗及各处军事设施和部队的时候,我都保持了这一习惯。用餐通常是与十几个士兵一起,其中包括年轻军官(中尉和上尉)、新入伍士兵或中级士官。他们对我惊人的坦诚(部分原因在于我把他们的指挥官请出了房间),而我也因此收获良多。”

上面这段话的亮点是最后一句。军方安排高级军官跟随首长,一方面是重视,另一方面也想震慑士兵,让其不敢爆部队的黑幕。如果是这样,国防部长就了解不到部队的真实情况,看到的往往是部队想让他看到的。

盖茨当过兵,还当过中央情报局局长,对部队那些花招门儿清,很清楚怎么对付。所以,他把指挥官们撵走了,这样士兵们就可以敞开了说。

那么,盖茨听到了哪些真话[8]?

在内华达州的克里奇空军基地,他与无人驾驶操作员聊天,对方说工作和吃饭环境都不咋地;在彭德尔顿海军陆战队基地,他看到指挥官在模拟器上学习如何使用无人机,对方表示没有真的无人机可用;从一个美军士兵女儿的信中,他知道大兵们的亲人对长达15个月的轮换期非常失望和不满。尤其是这封信让国防部长盖茨感到羞愧,其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9]:

“第一,15个月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它长到当家庭成员回到家里时会觉得很尴尬,不是有点,是真的很尴尬。他们错过了许多事情,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去做。第二,他们并没有真正‘在家’待上一年。当然,他们是回国了,但并没有回家。我父亲回国后整个夏天都在参加训练,所以我并没有经常见到他。这还不算太糟糕,最糟糕的是,当他以为可以回家的时候,却在最后一分钟再次被叫去执行任务……”

领导视察基层部队以示重视和关怀,但基层官兵其实不太欢迎——尤其是周末或节假日这种日子。

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上将(右)

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刚履新半年的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搭乘UH-60黑鹰直升机,对6个哨所(属于小散远单位)进行不打招呼的探访。他觉得,当地最高司令官那么晚不辞辛劳去看望基层官兵,大家会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司令大人有点儿受伤:“军官和高级士官都是彬彬有礼而友好的,年轻的士兵一开始总是表现得冷淡和沉默寡言,仿佛他们只是因为服从命令才出现在这个场合的。”[10]

领导岁数这么大了(55岁),不在家过圣诞节,而是深更半夜冒着严寒去看望基层官兵,大兵们为啥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动?

两个原因。第一,玩得正嗨或睡得正香,突然被叫去参加集体谈心,搁谁心里恐怕都不爽;第二,司令大人这么做,的确有关心官兵的情怀,但也有宣传的需要。

麦克里斯特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每一个站点,我们都会停留,跟士兵进行一段简短的交谈,地点通常会在他们的食堂。”重点是下面这句——“我们借此机会跟他们交流、合影,让他们把照片寄回家。”[11]可以想象一下美国大兵的父母收到照片的反应:哇塞,儿子和司令一起照相了,领导这么关心一线官兵,我们放心了。娃儿,你在部队好好干啊,别辜负领导的期望……

领导当然应该去基层看看,基层官兵也想得到领导关心,但视察的“度”要把握好(一概不去或去得太多都不合适),视察的时机也要选好(不能想去就去,要考虑基层官兵需不需要)。大兵们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我们需要的时候,你能及时出现多好;但我们不需要的时候,你来其实是添麻烦……华裔美军刘翔熙对迎检工作吐槽道:“最讨厌的就是啥领导下基层视察,那叫一个折腾。后来去了旅部就发现,纯粹是底下军官想讨好上级而已。”[12]

华裔美军刘翔熙

美军领导下基层,有的时候来真的,有的时候走过场,还有的时候干脆懒得去,就看看材料。部队应付这样的“隔空检查”,糊弄起来就更好办了。

勒穆尔海军航空兵基地

在加利福利亚州勒穆尔海军航空兵基地,F-18大黄蜂战斗机和超级大黄蜂战斗机[13]飞行队本来是分开的,合并后出现一个问题:维修一种战斗机的人不够用,而维修另一种战斗机的人却闲得蛋疼。

对此,上级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给你们三个月,两个维修组互相学习,修大黄蜂的要学习修超级大黄蜂,反之亦然。

看起来很完美,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由于三个月内根本不可能把对方的本事全部学会,所以互相都只学了一点皮毛,但递上去的材料却说这事儿落实了,大部分人学会了“两能”。亲历者华裔美军郑一鸣回忆道:“上级从表格上一看,很多都能修两种飞机了,太好了。实际上我们还是只会修理自己的发动机,对方的根本不会。想让我去代替他,或者让他来代替我,都是不可能的。这种事就是自己骗自己吧,长官看着开心就行了,我们自己该忙不过来还是忙不过来。这些长官其实就是被糊弄了。”[14]

看了美军的迎检工作,大家可能会心一笑。当然,有人可能感到疑惑:美军也这样?

别忘了军队在美国是一个特殊集体,军官不是选举产生,而是上级任命。在这样的体制下,想要升官必须得到上级领导认可。领导去部队视察,是军官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当然要使劲儿表现,甚至做一些过头的准备。

本文参考资料:

[1](美)温斯洛•惠勒等著、陈学惠等译:《美国军事改革反思》,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内部出版),2013年,第15页。

[2](美)温斯洛•惠勒等著、陈学惠等译:《美国军事改革反思》,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内部出版),2013年,第15页。

[3] 麦卡洛:《Truman》,纽约,Simon & Schuster出版社,1992年,第256页。

[4](美)科林•鲍威尔著、王振西主译:《我的美国之路》,北京:昆仑出版社,1996年,第63页。

[5] 步兵第2旅长叫小约瑟夫•史迪威,没错,就是抗战期间到中国当蒋介石参谋长的史迪威之子。

[6](美)科林•鲍威尔著、王振西主译:《我的美国之路》,北京:昆仑出版社,1996年,第63页。

[7](美)罗伯特·盖茨著、陈逾前等译:《责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2页。

[8](美)罗伯特·盖茨著、陈逾前等译:《责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3-104页。

[9](美)罗伯特·盖茨著、陈逾前等译:《责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8页。

[10](美)斯坦利•麦克利斯特尔:《重任在肩》,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6页。

[11](美)斯坦利•麦克利斯特尔:《重任在肩》,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4页。

[1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601757

刘翔熙:曾在美军当战地工兵,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现在是美国劳工部探员。

[13] F/A-18大黄蜂战斗机和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的主要区别:大黄蜂战斗机出道早,“体形”较小,后者个头儿更大,速度也更快。

[14] 海攀、一鸣著:《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第288页。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军事学博士,出版过《这才是美军》《兵道》《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现创办工作室,聚焦研究美军。

0 阅读:1

美军评美军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