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银时代|新中式美学之佛教七宝—金与银

经略事要 2024-02-08 14:05:06

佛教有三宝是佛,法,僧。佛教中也有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在佛经中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不尽相同。

《阿弥陀经》: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

《称赞净土经》: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

《般若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法华经》: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四部书的内容制作成表格)

七宝通常都包括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五种,其余两种可能是珊瑚、赤珠、珍珠、玫瑰等。这些宝物都有各自的美丽和特性,也有各自的寓意和功用。

当然在首饰的世界中,金与银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星。这两种金属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因为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美丽的外观,被广泛用于制作饰品。

佛教七宝·黄金

金(suvama):指黄金,又称为紫金。梵名苏代刺那(修跋拿),译为妙色或好色。代表了金刚不坏之身,健康,百毒不侵等。

佛经中在赞叹佛身妙好庄严时,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语。《翻译名义集》卷三引真谛的解释,举出金的四种特色:(一)色无变,(二)体无染,(三)转作无碍,(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净、我、乐四德耳。

金以其不变的品质和璀璨的光泽,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金属,几乎不与任何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这使得金在首饰制作中具有极高的耐久性,很多寺庙里都用金箔来装饰佛像。

金的开采和冶炼困难,成本高昂,因此金饰的价格相对较高。然而,这并未阻止人们对金饰的热爱。金饰的种类繁多,包括项链、手镯、戒指、耳环等。

佛教七宝·白银

银(ripya):指白银。代表健康长寿同时,银还是避邪之物,银代表着“佛祖”的智慧光芒,真如圆满,刚出生的小孩戴银饰就是祈求平安,健康,同时也是开启智慧之意。

我国古代也曾把银子作为货币流通使用,因此也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

银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一般不会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银饰的种类也很多,包括银链、银镯、银戒、银耳环等,这主要得益于其低廉的价格和美丽的外观。

金银二气

中国古代的饰品,多以金银为原料,纹刻吉祥图案,镶嵌珠宝翡翠,精工细作,造型丰富多彩。首饰的佩戴,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为了驱崇辟邪,中国民间传统神秘观念认为:金银能够散发出肉眼凡胎所不能觉察的“气”叫做“金气”和“银气”据传“金银二气”能够抵御世间一切作祟的鬼魅,所以每每清明祭祀先祖时节,人们走出室外,为先人扫墓之时,往往都会佩戴银饰,以防邪祟入侵。

本草纲目有云: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试之,则银之无毒可征矣,其入药,亦是平肝镇怯之意。所以银被视为灵性之物,为神州各族人民所喜爱作为饰品原料。

0 阅读:0

经略事要

简介:有趣、有料,分享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