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地理点穴、认气、捉脉论!

玄风吉日表 2024-06-16 20:40:33

研习堪舆术,有三个境界,此三个境界亦即三种眼界,第一个境界是俗眼,第二个境界是法眼,第三个境界是道眼。

第一境界最难突破,曾见看山三四十年,依然停留在第一个境界之内者,类皆有三种弊病,其一是不肯虚心求明师指点,稍为涉猎,仅知皮毛,自以为得诀;其二是不能磨以岁月,穷搜书盲讨于山水之间.其三是自恃有几分聪明,每见一山,即以私意臆度其是非,意之所向,认为理之所在。

何谓俗眼?

第一种俗眼是喜欢尽龙,认为龙尽气钟,穴必在此,不知龙尽则局势多散漫,龙虎不包里,明堂必矌荡,水口不关拦.

第二种俗眼是最爱龙虎钳口,不问气胍是否融聚于此,不知砂水顺逆,见有开钳之地,即于当中点穴.

第三种俗眼是喜欢在两水合襟之处搜求,以为穴在是矣.不知往往合襟于前,则山嘴必尖,去水必直,龙虎必长,真气必荡.所以,不论来胍及穴星,而以两水合襟为先务,则枝脚桡棹,三条五条,亦有合水者,皆可作穴乎?

第四种俗眼是作穴一定要后枕主峰正顶,不知龙从左来,穴须右裁,龙从右来,穴须左裁之理,不明釜虚不可中心下,土实偏宜角上裁之法,不识匾大临弦出,粗雄向侧寻之道.

第五种俗眼是喜欢阔大明堂,不知内堂要紧,外堂宜宽之理,不知明堂矌荡,生气散于飘风之忌.

何谓法眼?

第一:于群山缭乱之中,众胍拥出之处,审其大会之情,知其正胍结作,高出云霄而不失于孤寒,低近泥涂而不沦于卑下.或结穴在至斜至侧至隐之处,而不失于险诞.虽余气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数里奔逸而不为嫌,虽穴前无水无田,无朝对,一臂掬转,不见外堂,而不以为异,如所谓顺骑龙,斗斧下,斩关下,皆了然于心目中,而安然有把握。

第二:看来龙过峡而知结穴之远,近,高,低,大,小,穴星之形状如何,穴中之土色如何.

第三:能知结穴之地,葬后速发,迟发,暂发,久发,或先败后发,或先发后败,败而又发,或发后即败,败后不复发等等…。

何谓道眼:

乃望气而预知盛衰,察形而预知兴替.如“传说”清代曾国藩观天象五星连珠,即上表预期太平军之乱即可平.又如南宋传伯通观临安(即今之杭州),上表有云:“金匮凌云,虽少府有积年之聚,廉贞?主,必大臣多持柄之虞,昂日星亏,武臣多咎,鬼金位起,阉寺施权,文曲多山,俗尚虚浮而诈,少微积水,人多文饰而贪,虽云自昔称雄,实乃形局两弱,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宜作百祀之京畿,驻跸暂足偏安,建都难奄九有.”其后果如传公之言。

三国时,管辂有言:“物不精不为神,数不妙不为术,得数者妙,得神者灵.”及其卒也,弟子发其箧书,皆世所常有,叹曰:“世患无才,不由无书,谅哉!”由此可知.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者亦非尽然,袛要学者不断寻求突破,则由技而进乎道,可期也,杨曾廖赖云乎哉,彼人也,我亦人也,彼能是;我何不能是?

生气

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气是六合大初之清气,化而生乎天地万物者,乃万物之源。生气即太初清气的形态之-,郭璞《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注云:“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礡乎大化,贯通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一气化而生阴阳,折而为五行,故亦名阴阳之气、五行之气。

《葬经》云:“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因其行乎地中,其形不见,故又名内气。风水师认为内气行则万物发生,内气聚如山川融结,故土为气之外体,水为气外形,是以山水之势行,即气脉之行,山水之势止,即气脉之止。山水之奇秀明丽者,乃地中吉气即生气所融结。《葬经》所谓“内气横形,外气止生”即指此意。风水师又认为,人与父母之身体,皆为生气凝聚而成,子嗣为父母所生,体气有相通之处。父母亡后,葬之于灵气聚钟之地.则父母之形体不仅不腐,反可受气,父母之本骸得气,其遗留之体-一子嗣则以体气相通之故而能感受生旺之真气。

《葬经》云:“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注曰:“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于其中矣。苟盗其精英,窃其灵秀,以父母遗骨葬于融合之地,由是子孙之心寄托于此。……以人心之灵合山川之灵,故降神孕秀,以钟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夭、贤愚、靡不修系,至于形貌之妍丑,并皆自象山川之美恶。故嵩岳生申,尼丘孕孔,岂偶然哉?”因此所谓葬事,即以父母之体葬于山川灵秀一 生气凝聚之所.以期己身及子嗣感应其生气受福。是以风水之事,举凡寻龙脉、察形势、觅星峰、辩水源、测方位、定穴场、倒仗法、放棺诀、究深浅…诸如此类!其最终日的,即是求乘生气。

经曰:夫葬者,乘其地之生涌也。生气行乎其中,有聚有散,有顺有逆,有起有止,有强有弱,有浮有沉,有正有杂。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惟在审察、详辨、弃就、乘接之得宜。凡地理,先明其理气,察于阴阳,熟于山川,辨于脉息,然后以逆顺而控善恶之用。凡论龙穴、砂水,备有一辨,龙辨支宠,穴辨其伪,砂辨顺逆,水辨出入。以龙言之,龙即山也,以山言之,山即土也,以土言之,土即气也、体也。寻龙者,必欲夺其所起,乘其所止。起之一字,结穴之伊卜寻其所起,勿脱其体,原其所止,勿脱其脉。

指择定安坟立宅之地。名为点穴者,谓其地当立于龙脉真气融聚的结穴之所。风水家认为,点穴是堪舆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可稍有闪失。郭璞《葬经》:“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注云:“止之一字,最谓吃紧。世之葬者不乏全气之地,但于止处则有昧焉耳。夫千里来龙,五尺入手,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奇峰耸拨,秀水之玄,皆不为我用矣。

廖禹云:立穴若还裁不正,纵饶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浅如葬误,福变为灾起祸愆。”而且,真穴步位极小,尺寸不可更变,如果左右移易,则失其所在。又云:“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窍,当细审阴阳,熟辩形势,若差毫厘,谬诸干里,非惟无福萌佑,抑且酿祸立至,可不慎欤?”要点得真穴,当如《葬经》所云:“乘其所来,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乘其所来”指的是辨明龙脉真气的来势行止,使脉不离穴,穴不离脉,细察其阴阳、强弱、顺逆、急缓、向背、生死、浮沉、虚实,来确定地点的前后左右,尺寸增减,达到内接生气,外扬秽气的目的;

“审其所废”,指的是形局入首自然之势,往往为人工所破坏,或牛羊践踏,或开垦种植,或修筑损益,或锄掘增减,使三分三合之势不复存,使蝉翼、金鱼之形不可得,真伪莫辨,于此则当以其龙真局正,水净砂明,观其前后左右之护卫,心目相度,酌量扦穴;

“择其所相”,相者辅也,指当观其蝉翼之护卫,三分三合之崎急平缓以定葬口之所在;

“避其所害”,谓避去死气以求生气,讲究阴阳、生死、大小、深浅、向背,求三吉,远六凶,避五不葬之山,十贫十贱之地。如此则能点得真穴而顺天命夺神功,得自然造化之灵秀。

8 阅读:483

玄风吉日表

简介:了解人生命运的目的,不在于猎奇、迷信,而在于调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