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这件小事建议你多尝试

嗨猪的家庭 2024-06-21 14:37:46

现如今,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很多生活富足的孩子,内心并不快乐,他们备受关爱与呵护的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学业压力、家庭矛盾压力、社交压力……在小小年纪的孩子身上,我们就能看到焦虑的影子。

《反脆弱养育》的作者玛德琳·莱文曾说:

“我看到的孩子享有各种物质上的优势,但觉得人生没有方向,他们缺乏自发性、创造力、热忱,最恼人的是没有快乐的能力。”

所谓快乐的能力,不仅是指感知生活的丰富和快乐,还包括对压力、困扰的自我调节。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如何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危机,成为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一件成本极低,却能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的小事——运动。

运动,让孩子更快乐

当我们提起运动时,最先想到的是强身健体。

实际上,运动也有益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运动能让孩子获得纯粹的快乐。

我们都曾记得儿时与小伙伴们在田野间、巷子里追逐嬉闹的画面,整个人的身心都得到最大放松,一些不开心很快就会被抛诸脑后,在那一刻,我们虽然没有学习到什么知识,却是成长中最宝贵的瞬间。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作者也曾将运动视作是对孩子教育的一部分,他写道:

“我经常在教小斯宾塞一些知识后,带着小斯宾塞从镇上跑步到德文特河边,在那里先是大叫一阵子,然后用石块在河中打水漂,看谁打得多,或用泥沙堆城堡,看谁堆得快。

我们在夹杂着苜蓿草气息和河水气味的岸边尽情地呼吸着,看着夕阳在对岸的小山坡落下,把金黄绛紫的余晖洒在丛林和教堂的尖顶上。

这是每天最让人惬意的事了。神秘而壮美的大自然更像一只小牧羊犬,又跳又闹。”

运动真正传授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身体之外,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从这个角度来说,具体的运动项目对孩子来说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迈开腿,让身体和大脑活跃起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整日坐在电视机前。

尤其对于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来说,多运动,还会帮助他们消耗掉过剩的精力,学习起来更能集中注意力,身体也能得到能量的补充。

运动,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有研究表明,即使是每天只运动十分钟的人都比那些久坐不动的人快乐、开朗得多,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经验,感到疲劳或烦躁时出去散个步,跑两圈,心情会好很多。

对于孩子而言,运动同样可以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有朋友曾说,读高中那会,每当感到压力时,他就和朋友出去打打篮球:“我知道运动可以让我解压,所以就去运动一下。”

有一天,他和妈妈因为学习吵架,他离开家去附近篮球场打了一小时的球,在挥汗如雨的过程中,对妈妈的愤怒情绪不知不觉消失了,继而感到轻松和平静,接着抱着球回家,一场亲子大战无声息地结束了。

成长中很多类似的郁闷时刻,运动都可以让孩子巧妙化解。

而现在的孩子是如何应对压力呢?

他们选择了网络、游戏、零食……表面上似乎放松了、快乐了,实际上几个小时下来,烦恼没有消失,精神反而愈发萎靡,时间与精力被掠夺,沉迷这些事物的快感转瞬即逝,留下来的只有空虚。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他们的慢性压力没有得到及时地排解,内心的焦虑也越深。

正如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所说:“处理压力的方式不仅能改变你的感觉,还能改变你的大脑。如果你只是被动应对或听之任之,压力极可能变成危害。”

运动,有时候就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宣泄渠道,放松身心,让孩子的大脑远离生活的压力,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紧张。

运动,让孩子更自信更有活力

有位家长曾跟我们抱怨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不爱动:

“他很宅,成绩虽然好,但就是不乐意出门,一天到晚坐在家里,除了学习,就是看手机。回学校上课,课间十分钟也不见他离开座位,对他脊椎、颈肩都不好。儿子现在走路就不喜欢抬头,有的时候真挺担心他的。”

按照他的话来说,孩子身上,少了一份少年的活力。

爱运动和从不运动的孩子,一天两天看不出来差别,但长期下来,差距真的蛮大的,有时候从精神面貌上就能看出区别。

我们经常能从爱运动的孩子身上,看到那种健康活跃、阳光自信的形象。

这是因为运动增加内啡肽,这些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释放到孩子的身体中,直接改善孩子的心情和精力。

运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孩子白天多动一动,晚上睡眠更好,自然充满活力。

仅仅是这两点,就能让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希伯特在《心理健身房》一书中也提到过锻炼可以提升自尊:

“体育活动会显著影响孩子的胜任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有规律地锻炼可以增强自尊、自信、自我效能(相信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自我接纳和自我意识(如何看待自己)。当我们锻炼时,我们会更加积极,更加充满爱心和自信。”

除了自信以外,勇敢、坚持、抗挫折能力、积极思维,这些优秀的品质,孩子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

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个人的思想、意志,这些内在的品质,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的运动时间。

我们虽然不必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职业运动员,但是运动的习惯要从小给孩子培养,哪怕是多带着孩子去户外走一走、转一转,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

等到孩子6、7岁,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一到两项运动专注发展,如游泳、排球、足球、乒乓球.......如果能坚持,几年过后会有惊喜。

家长对运动的重视,也会让孩子爱上运动。让运动的习惯伴随他的一生,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点个“赞”,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多出门运动,获得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的放松。

0 阅读:29

嗨猪的家庭

简介:本号主要以分享亲子教育、育儿、家庭关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