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青春期孩子为何总说“不知道”?父母必读的心理学真相

这李说世界 2024-06-19 19:08:14

当十来岁的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锁上房门,对父母的询问回答一律是“不知道”,这是否让你感到困惑?或许,这正是青春期的无声抗议,但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想象一下,父母带着孩子去逛街买衣服,承诺让孩子自由选择。然而,每当孩子拿起一件心仪的衣服时,父母总会以各种理由否决:“太短了,不适合你”、“这颜色不好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累积了无力感,仿佛每一次尝试表达自我都被无情地打击。于是,他们学会了沉默,用“不知道”作为自我保护的盾牌,以免再次遭受拒绝带来的侮辱感。

这种无力感,其实是孩子对自我价值感的质疑,是对父母过度控制的反叛。他们渴望被尊重,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然而,父母往往未能察觉到这层含义,甚至在孩子的“不知道”面前感到挫败,从而加剧了控制欲,形成恶性循环。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教授通过著名的“习惯性无助”实验揭示了这一现象。实验中,狗在无法避免电击的情况下,即使后来有机会逃脱,也会选择放弃挣扎,陷入更深的无力感。人类亦然,当我们的愿望屡次被忽视,最终会选择不再表达,因为那样似乎更安全。

那么,如何打破这堵青春之墙,让孩子重拾自信,学会表达自我呢?

答案在于家庭中的“分化”。这不是物理上的分离,而是心理上的独立。这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无论他们的年龄大小。在家庭系统治疗中,分化被视为最理想的内心状态。它强调的是“相互尊重”,承认并尊重彼此的不同。当父母放下控制,给予孩子真正的自主权时,孩子便不会感到被侮辱,无力感也将随之消散。

面对孩子的无力感,父母应首先承认其存在,并细致观察。不要回避负面情绪,因为它们往往是内心真实情感的保护者。正如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权秀永所说,悲伤、愤怒、厌恶等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它们在努力保护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尊重与理解的家庭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表达自我,不再被“不知道”的沉默所困。青春之墙并非不可逾越,只需用心倾听,就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

0 阅读:3

这李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