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去印度都不来中国!两大汽车巨头为何迟迟不愿在中国建厂!

源源看点 2024-06-12 15:24:52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汽车业。大众,丰田,马自达等众多国际品牌都在中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表明他们对中国市场有着极大的兴趣。不过,两大汽车生产商没有在中国设立工厂,而是在印度设立工厂,这也引发了人们的质疑。有报导称,这样的决定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认同中国市场。

在中国,很多人的经济目的都是买车买房子。虽然国内的轿车市场起步比较晚,但很多人还是更喜欢进口的,尤其是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国品牌。

今年年初,保时捷放弃中国,而是将工厂设在马来西亚,这一举动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马来西亚和中国相距不算太远,但是保时捷的这个决定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雷克萨斯,虽然中国的工业技术看起来更有优势,但还是决定将工厂设在印度。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因为看不起中国市场,或者另有什么战略考虑?

保时捷对此做出了回应,称中国顾客非常信赖德国品牌汽车,因此即便没有在中国设厂,也不会对其销售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另外,如果在中国设立工厂,由于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偏好,也有可能影响销售。雷克萨斯的决定或许也是基于类似的考量。

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无论哪个品牌的工厂都有相同的品质管理标准。以宝马X5为例,多年来一直在东南亚制造,其品质和德国制造的并无区别。所以,这些企业在做出决定时,很可能都是在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消费心理的基础上:保持一个品牌的神秘性,相对于在当地制造,在市场上的声誉会更好一些。而且,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已经非常成功,他们或许还想在马来西亚、印度等世界其它地方拓展自己的业务。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大车企也在不断地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以满足各国及区域的需求与消费心理。这两大车企的决定显示,虽然中国是一个庞大而诱人的市场,但是公司在进行全球化战略时,需要综合考量成本、供应链管理、政策环境和品牌导向等诸多因素。

首先,费用是一项很大的考量。在一些案例中,印度、马来西亚的产品成本比中国要低,特别是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另外,它们还可以通过税收鼓励和其它奖励来吸引外资,而外资对制造业尤为重要。

其次,多元化的供应链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在多个国家建立工厂,企业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增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和其它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就市场接纳程度与品牌导向而言,对一些市场而言,维持"进口"的商标,对提高消费者认同及品牌价值,或许会更为有利。举个例子,中国的顾客也许更喜欢"德国制造"的车,原因是它与高质量和精良的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保留一些产品的进口地位,可以帮助它在高档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最终,将工厂设在印度、马来西亚这样的新兴国家,或许也是看中了这一市场的潜力。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产阶层的增长,对汽车的需求有望上升。这样,既能降低物流费用,又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加快其进入本土市场的步伐。

总而言之,尽管有些决策似乎并未被中国市场充分重视,但其全球化战略却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为目标,以长期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如此迅速地对全球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充分体现了它们的国际化眼光和策略眼光。在中国,我们不能忽略它,要做的是在世界各地进行适当的布局,才能达到可持续的发展,获得长远的收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