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攻占长安后,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北伐,反倒是进入南方称帝呢?

承冲说历史 2023-06-19 22:02:23

417年,随着关中的欢欣鼓舞,刘裕带领兵马来到了长安,直接就拜访了汉高祖的坟墓。实际上,在五胡乱华之后,关中就被少数民族给攻占了,紧接着刘裕将秦国给摧毁了,而这也是关中的老百姓一直盼望的王师。这个时候形势是非常良好的,刘裕的地盘达到了黄河北方,要是刘裕北伐,完全有可能一统天下。但刘裕却没有考虑北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个时候,天下的势力最大的就三个,而东晋的地盘是在黄河南方,刘裕随后攻占了关中,属于当时权势最强的一个地盘。然后是北魏统治的河北和山西,最后一个掌管朔方的夏国。在历史记载中,刘裕进入关中之后,本身打算北伐,但意外却出现了,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心腹撒手人寰,大本营不够稳定

同样是这一年,刘裕最看重的将领刘穆之患病而亡,刘穆之原本是西汉的王亲贵族,刘裕决定起事之后,一直都是刘穆之在出谋划策,紧接着,刘裕变成了东晋权力最大的一个官员,刘穆之也备受提拔。刘裕出兵征战的时候,身后事都会交给刘穆之处理。

但刘裕准备北伐的时候,却听说刘穆之死了。于是开始痛哭流涕,直接持续了三天,甚至担忧朝堂上会出现变故。要知道,这个时候,刘裕还没有成为君王,自己在外面打仗,而自己信任的小弟死了,一旦权力落到其他人的身上,就算北伐能够成功,也是为别人做了嫁衣。所以就返回朝堂了,仅安排一万兵马坐镇关中。

第二个方面,刘裕开始北伐,也有自己的目的

东晋出现后,刘裕还没有北伐的时候,东晋已经不止一次的北伐了,也就祖逖在北伐的目的是一统天下,别的北伐都有自己的想法。东晋出现了很多的权臣,而权臣都是想通过北伐,来提高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依靠积累战功,提高自己的实力,最好能够篡位。

最关键的是,刘裕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桓温就已经北伐了,他就打到了关中,坐镇灞水,马上就到长安了,但不愿意继续进攻,最后桓温的想法,被王猛看出来了。刘裕原生家庭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最开始还是靠卖草鞋求生存,最后凭借赫赫战功才变成了东晋的权臣。而没有多少威望的刘裕,唯有选择不断的征战,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才可以篡位,这个时候,刘裕的名头,早就天下皆知了。

第三个方面,北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裕本身是一个武将,虽然带兵打仗的实力很强,摧毁了南燕和后秦,但随后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易与之辈。不管是北魏,又或者是夏国,全都是少数民族,骑兵实力非常强,要是刘裕渡河后继续北伐,而等待自己的就是北魏的精兵悍将。也许现代人认为北魏骑兵也很一般,刘裕祭出却月阵后,就将北魏骑兵给收割了。

但认真分析才会明白,却月阵尽管很强,然而想要完美发挥出却月阵的威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必须要靠近河水,而且要控制住河道。第二,将领的能力也不能差,可以直接统领水军和车军,还有步兵和弓兵。第三,却月阵主要是用来防御的,是无法进攻的。东晋的兵马大部分都是步兵,要是来到平原征战,完全没有机会战胜对方,刘裕也是门清。

参考文献:《宋书》、《资治通鉴》

2 阅读:262

承冲说历史

简介:历史波澜壮阔,抚慰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