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在对于三国时期的尊刘还是尊曹的问题上,各朝为何不一样

清水空流 2022-08-15 07:41:28

辛弃疾有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在后世,对于三国里曹魏和季汉谁为正统争议一直不断,各个朝代也是出于各自的政治需求,认定也是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认东吴为正统,曹家和刘家谁是正统的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着许多争论。曹魏国正统是因为“禅让”,季汉则在于“传承”。东吴则是“天命”。后世王朝中,大一统政权会尊曹魏为正统,偏安政权会尊蜀汉为正统。

其中正史《三国志》体现的是尊曹思想,毕竟西晋继承是曹魏的法统。而《三国演义》是彻底的尊刘贬曹,把曹魏塑造成乱臣贼子,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在尊曹或尊刘的问题上态度不一变化的背后不过是各自需求不同。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术称帝就是乱臣贼子。都知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只要名义上还代表着汉朝,就没有人能够把曹操怎么样。后来献帝禅让,就是要把各种仪式做足。这样他的政权才具备合法性。确立谁是正统,就是“必也正名乎”。

曹魏和季汉谁是正统的问题,在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政治问题,曹魏一方受禅于汉,曹丕受汉献帝禅让,走了正当程序自然会以正统自居。刘备是汉室宗亲,以反曹兴汉起家,高举兴汉大旗,也是以延续汉祚自比。曹魏只在西晋期间被尊称为正统。但到了东晋和南北朝时就开始不断出现问题,北朝群雄和南朝东晋都不一样,有尊曹魏的也有尊蜀汉的。北方的各少数民族政权尊曹魏为正统。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需要借助中原的法统和文化巩固政权根基,西晋是曹魏继承者,而北方少数民族又自称继承西晋法统。这是他们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法理,建立北魏政权拓跋氏便是效仿曹魏典章制度,以曹魏继承者自居的做法。西晋南迁,东晋开国之后,面对现实的政治状况, 不得不采取尊蜀汉为正统,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北方政权尊曹,南方政权尊刘。隋唐代尊曹魏为正统,在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尊曹魏为正统,是唐太宗李世民认定的,李世民对曹操评价不错,称其“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尊不足”。李世民肯定曹操,实际上就是官方认定,北宋尊曹魏。司马光所编纂的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三国历史时,也是以曹魏年号纪年。

但从南宋开始,就一直尊蜀汉蜀汉为正统。北宋尊曹魏,南宋尊蜀汉,看似出尔反尔,说白了都是政治问题。所谓正统,在帝制时代攸关自身的合法性问题,是头等大事,北宋主张曹魏为正统的,是因为禅让问题,如果把曹魏定义为篡位,那赵匡胤陈桥兵变又怎么说,南宋认定蜀汉为正统的,都是因为偏安一隅,若以占据中原为正统,自己又何以自处。而同时代的金朝蒙元也认定蜀汉为正统。后来明清也不例外。

这些朝代认定蜀汉为正统就是说因为曹魏篡位登基。为了避免有人“学习”,这才以尊蜀汉为正统。而民间舆论一边倒地尊刘贬曹,与国家命运的变迁、民众朴实的情感和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无论是以曹魏为正统,还是以蜀汉为正统,其实都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都要为当时的政权服务。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3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