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东亚历史,曹魏最后的忠臣,这个被忽视的三国名将做了什么?

琴琴说国际 2024-03-16 15:54:34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许多朋友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一个窗户。《三国演义》总共塑造了1191个人物,其中包括436位武将。不过演义毕竟是小说而不是历史,所以当时其实还是有一些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几乎被演义所遗忘,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说的毌丘俭。虽然他在演义里也曾经出场,却只是在108回到110回零星登场而已。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毌丘俭却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曹魏最后的守护者,差点阻止了晋朝的建立,而且还曾对中原以外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永久性地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走向,那么他究竟都做过什么呢?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武将形象

桃花石杂谈说毌丘俭几乎被演义遗忘,除了指与他相关篇幅非常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含义:在演义里他的名字其实都是错的。桃花石杂谈相信,看到这里的许多朋友即使感觉到了“毌”这个字字形有些奇怪,恐怕还是会习惯性地把毌丘俭在默念成wuqiujian。但这样念其实错得离谱。

不过大家犯这样的错误却也不怪大家,因为在《三国演义》里,毌丘俭的名字长期是被写成“毋丘俭”的。而“毋”字在现代的标准发音就是wú,所以大家这样念也很正常。但在真实历史上,毌丘俭的姓是“毌丘”而不是“毋丘”,而“毌”字在现代的标准发音是guàn,所以演义里的毋丘俭可以说就是错别字所造成的误会。

不过演义里虽然把毌丘俭的名字都写错了,但还是简要提到了在魏晋交替之际,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反抗司马氏,试图阻止晋朝建立的事件。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毌丘俭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却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永久性地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

鼎盛时期的公孙氏势力范围

之前桃花石杂谈在其它文章里曾经提到,在三国前期,其实在汉地还曾长期存在一个割据自立的第四势力,也就是辽东公孙氏政权。公孙氏在鼎盛时期曾经力压我国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高句丽,取得了“东夷九种皆服事”的局面。

但公孙氏政权对于志在统一中原的曹魏来说当然是眼中钉,而且公孙氏政权还曾与孙吴政权有过密切接触,配合孙吴牵制曹魏,这也就使它成为了曹魏必须除掉的后顾之忧。这样在公元234年,曹魏曾遣使高句丽,与其和亲。此后,曹魏曾联合高句丽对公孙氏政权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在公元236年将前往辽东联络公孙氏的孙吴使者斩首,并在公元238年完全灭亡了公孙氏政权。

此后,率领魏军将公孙氏政权灭亡的司马懿在辽东玄菟郡设立了高句丽、高显、辽阳和望平四个县,也就是将高句丽也视为了曹魏的臣属。但在曹军主力撤退之后,高句丽却很快反水,从公元242年开始对辽东西部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妄图将公孙氏政权故地全部占领,成为辽东新霸主。

中原王朝与高句丽在辽东周边对峙形势

当时,高句丽对今天辽宁丹东周边的西安平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试图夺取当地的出海口,进而效仿公孙氏政权通过海路与孙吴取得联系,联手对付曹魏。而这当然是曹魏没法容忍的,所以当时担任曹魏幽州刺史的毌丘俭也就很快对高句丽改动了一系列强力反击。

公元242年,毌丘俭率1万马步军队,从玄莬郡(今辽宁沈阳周边)出发向高句丽统治区域进军。很快在今天吉林通化周边遭遇到了由高句丽君主东川王所率领的2万高句丽军队,双方随即爆发了一场大战。

虽然毌丘俭的军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其战斗力却明显要强过高句丽军队不少,所以此战最终以魏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高句丽的两万军队被歼灭1.8万人,东川王和高句丽王后最终只率领1000出头的骑兵逃出了战场。

此后,毌丘俭率军对东川王进行了持续追击,很快抵达了高句丽都城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周边)周边区域。毌丘俭在丸都附近的赬岘(chēngxiàn)对丸都地形进行了观察,发现丸都是座山城,魏军骑兵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他当机立断,将所有战马都系在了丸都周边的山上,将所有军队都变成了步兵,之后集中兵力对拱卫丸都的要塞发动了猛攻。

描绘高句丽人骑射场景的画作

而魏军的战术很快奏效,高句丽重兵屯集的要塞很快被攻破,魏军顺势将丸都城完全占领。而为了一劳永逸地消除高句丽的威胁,毌丘俭很快下令将丸都城完全摧毁。虽然在魏军撤退之后,高句丽东川王曾率残军重返丸都,但毌丘俭又很快派遣手下大将王颀(qí)重返丸都,对东川王残部发动了一系列打击,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使之前对其臣服的周边部族纷纷脱离其控制,之前在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也重新被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近代有观点甚至认为,毌丘俭的东征堪称历史上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最远的一次征讨。

此后,东川王认识到高句丽在丸都重建都城已无可能,决定向南跨越鸭绿江,在今天朝鲜平壤周边建立了新的都城。此后,虽然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割据政权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后来也曾将都城再次迁回中国境内,但在这次迁徙之后,它也对朝鲜半岛的历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毌丘俭可以说就是直接促成了这种变化的人,因此说他曾经永久性地改变了东亚历史也一点都不过分了。

毌丘俭击败高句丽之后所立的纪功碑片段,1905年出土

而取得如此战功的毌丘俭此后也很快得到提升,先后担任了曹魏的镇南将军和镇东将军,在公元253年,他还和扬州刺史文钦一同挫败了孙吴太傅诸葛恪对合肥城的围攻。

而在此前后,司马氏已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朝政,并开始逐步清除曹家的亲信势力。而毌丘俭就当时仍然对曹魏皇室保持忠诚,因此逐渐和司马氏之间产生了龃龉。公元254年,毌丘俭的好友夏侯玄、李丰又先后被司马师诛杀,使毌丘俭感到非常不安。最终毌丘俭在公元255年2月与文钦和文鸯父子一同在寿春(今安徽淮南)起兵,对司马氏发动了讨伐。

而司马师在得到消息之后,很快调集各路大军前去平叛。此时司马师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战术,他要求各路大军到寿春周边驻守,却严令其不得与毌丘俭叛军交战,这样反而使毌丘俭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他们的兵力主动攻击司马氏军队很难取胜,而退守又无处可退。

司马师击败毌丘俭,为晋代魏扫清障碍

这样在双方形成僵持后不久,毌丘俭部很快士气低落,士兵纷纷投降。此时司马师命令邓艾引诱文钦父子率主力出战,将其大败,并很快对毌丘俭据守的项城发动猛攻。自知不敌的毌丘俭只得弃城突围,最终被周边平民张属射杀。可以说此事过后,曹魏境内与司马氏对抗的势力被基本清除,可以说也为西晋最终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不过毌丘俭虽然丧命,但他的儿孙却有多人在兵败前后逃到了东吴境内。而在后来西晋灭亡东吴之后,也没有再追究这些毌丘俭后代的责任,反而允许他们重返中原。毌丘俭的儿子毌丘宗和孙子毌丘奥等人后来还先后成为西晋的官员。不过无论如何,毌丘俭本人是个被演义相对忽略但在真实历史里却发挥过重要影响的人还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8

琴琴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