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岸上”养鱼打破传统养殖方式

新黄河 2024-06-03 10:21:28

走进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高密度现代渔业养殖基地,一个个直径6米、高1.5米的“巨型水桶”在厂房内依次排开,十分引人注目。

走近一看,桶里满满都是水,不时微微波动。工作人员抓一把饲料撒下去,水里顿时像炸开了锅,鱼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

“这是圈养桶,里面养殖的是加州鲈鱼。”志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行志介绍,“每个圈养桶可以养殖6000尾鱼,从鱼苗到成鱼的生长周期仅需5个月,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占地空间小,而且养殖密度大、周期短、产量高。同时,养殖废水经过多次过滤净化后还可以循环利用。”

“岸上”养鱼模式打破了传统养殖方式,效益高又环保。顾行志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加州鲈鱼由1.5两长到1.2斤,抢在一月中旬、年关前上市供应,每桶收益可达13.7万元。刨除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每桶毛利润在7万元,48个桶就是336万元,全部销售完成后进入第2批养殖,预计6月中上旬上市,这样算下来两年就能回本,远超传统养殖的平均效益。

“这么好的前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顾行志高兴地说。这处养殖基地位于大吉城二村,过去是一处荒废6年、占地10亩的废弃养虾场,为壮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旧县乡盘活废弃养虾场用于发展高密度现代渔业养殖。

“盘活后,土地租赁费由1.2万元/亩增长至2万元/亩,年项目收益分红达到9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年均分红可达到500元以上。”旧县乡大吉城二村党支部书记刘忠诚说。

为了获得更高效益,顾行志经过多次考察,做了下一步转型打算:“我们准备向更高效益的鱼苗繁育领域转型,每桶投放一万尾加州鲈鱼、鳜鱼幼鱼,45天长至2两上市销售,一年可养殖8批。按照2.5元/尾的价格出售,刨除每桶1.4万元成本,净利润1.1万元,一批就是50.6万元,一年纯利润可达405万元。”

好水养好鱼,好鱼引客来。近年来,乘着政策的东风,生态渔业养殖在东平大地遍地开花,在商老庄乡新光村的鱼市上,渔民们把一筐筐鱼放在地秤上过秤,采购商一边装车,一边现场结账。

“这个水质养出来的鱼很好吃,肉质细腻。”来自河南的采购商郭先生平均两天往返一次拉鱼,给河南、中原地区的各个市场和超市供货,一次能拉八千到一万斤鱼。

鱼肉品质好不好,水质是关键。去年,商老庄乡投资建设了尾水处理项目,采取“四池三坝”的尾水治理模式,通过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净化等手段降低污染物含量,定期请专家测水质,定期调水、换水。

近年来,东平县锚定“30万亩生态渔业”发展目标,依托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等优势,统筹东平湖内25万亩、湖外5万亩水面,科学布局大水面生态渔业、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渔旅融合产业发展、渔业科技发展等工作,构建起“一湖一洼三片区”生态渔业发展格局,实现了“粗放式”养殖向生态智慧渔业转变。

来源:新华社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