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三短报文+GNSS的水库大坝形变监测方案

钒星物联网 2023-12-29 11:56:44

水库大坝是国家水资源利用和调度的关键设施,对于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大坝可能会发生变形、沉降等问题,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库大坝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显得尤为紧迫,为了及时掌握大坝的状态变化,科学有效的监测体系变得尤为关键。

水库大坝监测面临的问题

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库大坝的监测要求极高。然而,传统的水库大坝监测方法往往受到一些困难和难点的制约。传感器的布设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定期巡检方式效率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人力不足:传统监测需要人员定期巡查,但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

监测数据传输不及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受限于通信网络,无法实时反映水库大坝的状态。

监测范围受限:传统监测手段难以覆盖大坝的每一个角落,导致监测范围有限。

方案目标

为强化形变检测,利用北斗三号短报文卫星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限制的通信服务及短报文覆盖范围广、无信号盲区等优势为水库大坝监测信息传递提供了稳定、可靠、安全的通信手段,构建一种高效、成本低、实时性强的水库大坝监测方案。

实现全天候监测:利用北斗三号短报文技术,实现对水库大坝变形、沉降等重要信息的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实时性,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利用北斗短报文的实时性,确保监测数据在第一时间传输至云端,提高反应速度。

实现高精度定位:利用GNSS技术实现对水库大坝位置的高精度定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提高监测范围: 利用北斗覆盖广泛的特点,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大坝各个角落的监测。

提高系统稳定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备份措施,确保监测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

提高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大坝的异常情况,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

降低成本: 通过北斗短报文服务,降低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可持续性。

方案概述

技术基础:北斗短报文+GNSS

(1)北斗三号短报文技术的应用

利用北斗三号短报文技术,建立水库大坝监测系统,通过在大坝关键位置布设北斗终端,可以实现对水库大坝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北斗系统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导航和通信服务,具有高可靠性、广覆盖、实时性强的特点,为监测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

引入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水库大坝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变形监测。这种全球定位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的精度,为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2.系统构建

(1)传感器网络

在水库大坝关键位置部署GNSS接收器,实现对大坝变形、沉降等信息的实时采集。

(2)北斗短报文终端

部署在水库大坝及周边地区,用于接收传感器数据、实现数据传输。

(3)数据处理中心

负责接收、存储、处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北斗短报文服务实现实时监测。

3.数据传输与应用

(1)北斗短报文服务

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的短报文服务,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2)实时监测系统

在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实现对水库大坝状态的实时监测。

(3)数据云端存储与分析

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大坝潜在问题,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实际应用

1.踏勘选点

(1)选点原则

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等)距离不小于200m;

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以免GPS信号被吸收或遮挡;对于某些应用,甚至还可能需要跟踪地平线(即0°高度角)上的卫星;

站址与周围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通讯基站、变电所、泵房等)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

站址应选在基础坚实稳定的地方,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域(除特殊应用外),如:断层破碎带,易于发生滑坡、沉陷等局部变形的地点(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漏斗沉降区等),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点;

将参考站设立在建筑物上有显著的优势,因为通常具有电话和电力连接,设备也相对安全。具有一个相对大的基础的中等高度的评定建筑物一般非常稳定,适于设立参考站,可设立屋顶观测墩;

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方便到达进行检查和维护;

(2)GNSS基站选点

水库大坝变形监测GNSS基站一般选在坝两岸稳固、开阔的地方,可以参考大坝变形监测校核基点和工作基点的选点位置。

(3)GNSS测站选点

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GNSS测站选在大坝背水面一侧。

(4)选点方式

踏勘选点可以选用无人机航拍标注点位,或者手机拍照标注点位的方式进行,配合奥维地图记录定点位置和水库轨迹。

2.设备安装

基础浇筑完成后需要等待3-7天,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开始安装设备。

设备、配件运抵现场后首先辨别朝南的方向, 设备箱和电池箱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以太阳能板朝南的原则先确定太阳能板在立杆上的固定方向,再确定避雷针的安装方向,依次安装好太阳能板、GNSS天线、避雷针,将线缆穿至指定的位置后竖起立杆,固定好立杆后再安装设备箱、电池箱,最后是接线、检查、通电测试。

设备安装步骤如下:

辨别方向,确定太阳能板和避雷针在立杆上的固定方向

将太阳能板和避雷针固定在立杆上,并将线缆引至相应的穿线孔

安装GNSS天线,调整天线方向,将线缆引至设备箱穿线孔

竖起立杆,用水平尺配合调整立杆,使立杆垂直,如因基础浇筑原因导致立杆垂直后底板下面有空隙,需用混凝土填满压实

安装电池箱和设备箱

接线,接线时需要辨别太阳能板、电池正负极,严禁反接短接

检查、通电测试

信息记录,记录GNSS设备的SN、IMEI码

清理现场,拍摄安装完工照片

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的整体安全和发展,基于北斗短报文+GNSS的水库大坝监测方案,以其实时性、高精度和成本效益等特点,为解决传统监测方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整合高可靠性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技术和高精度的GNSS技术,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水库大坝形变的精准监测,更为全面地提升了对大坝结构安全的实时感知。这一方案不仅有望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也为未来类似监测系统的推广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这种整合高新技术的解决方案将推动水利工程领域的智能化和安全化发展。

0 阅读:1

钒星物联网

简介:专注北斗卫星定位&RDSS短报文和LoRa通信的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