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采样后,中国也要去火星挖一勺,普京:中俄同上是好主意

南蓉谈军事 2024-05-20 07:28:23

中俄又要联合“开展火星探索”了?的确,这个消息又让不少人回想起了一件事情,觉得合作需要考虑下。

不过,真的是站在航天领域的角度来讲,我国一直都是走的“国际合作”路线,如果最终真的走向了中俄火星探索合作,那也不奇怪。

而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详细来看看,只能说这事情,从部分人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得商量。

中俄火星此前也有

没错,这里提到了关于中俄合作的问题,其实两国之间也出现过合作火星任务合作,那就是2011年中国的“萤火一号”计划,这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

这一项任务我国还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并且在探索方面也是想通过一次任务获得更多的成果,在技术,布局等问题上,都是达到了一个新高。

比如,萤火一号主要科学探测目标是对火星的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变化规律,以及火星大气离子逃逸率进行探测,重点探测火星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等空间环境,还可以进行对火星地貌,火星地面环境等探索。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之中,我国也是拿出了不少的创新成就,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比如:实现了萤火一号上的热控技术前所未有的突破,实现了无磁材料方面的突破等等,这可以说相当不错。

而当时的萤火一号整个探测器,长、宽各约75厘米,高60厘米,两侧太阳帆板展开近8米,质量约115公斤,设计寿命2年。而在2011年发射升空之后,不少人也是带有很大的期待,想通过中国的探测器了解火星。

结果呢?该探测器在发射深空之后,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搭载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两个引擎均未能点火,后面虽然先后尝试连接,但都出现了失败,最终该任务也就没有后续了。

后续的说明就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及其所搭载的萤火一号的碎片坠落在太平洋海域。

所以,这也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失败了。

但是,中国对火星并没有放弃探索,也开启新一轮的任务,在2016年就立项进行新一轮的火星探索,也就是后面的天问一号,这下没有进行合作,是中国独立完成的。

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利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且在开启了中国火星探索的新时代,中国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中国的足迹,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技术,实现了世界先进行列的局面。

所以,这一次很多人看到了中俄再次提到了火星联合任务,这让很多网友都出现了“满满的回忆”,想到了“萤火一号”的任务。

那这一次任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继续看。

普京:中俄同上火星是好主意

没错,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的事情,在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时候,该校向普京介绍了航天技术展品——具有自动展开国旗技术的火星探测车模型,同时,普京同时对该校的合作表示感谢。

中方代表指出,希望继续与俄罗斯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以使中俄两国国旗同时在火星上飘扬,普京对这一建议回应说:“好主意。”

这其实就是说,普京认为中俄同上火星是好主意。

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中俄在火星任务上又要进行了合作呢?这里只能说,虽然是表达了想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就要合作,而且我国似乎在火星探索任务上,还不会那么快开展。

在2025年5月左右发射的天问二号任务,也并不是前往火星,天问二号任务是我国进行小行星2016HO3开展伴飞探测并取样返回的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从行星际取回样品。所以,不是去火星,这个任务上也不可能合作了。

这可能让很多人也有点意外,那就是为何天问二号不去火星,要去小行星?其实小行星采样也是有意义的,这一颗小行星非常特殊,可以说2016 HO3小行星是月球之外,地球的另外一颗“准卫星”或者“小月亮”。

按照科学家预测,在未来几百年,这颗小行星会同时运行在环绕太阳和地球的稳定轨道上。

通过对该小行星采样返回之后,可以进行对该小行星形成了解,甚至还可以了解到是否与地球生命存在关系。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性的点,那就是为了确保火星采样返回的技术稳定性,其实这一次任务也将成为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重要环节的先期验证。

所以,看上去是小行星任务,但是与后面我国火星采样返回也有意义。

天问三号中俄合作?

没错,在我国执行嫦娥六号任务的时候,关于天问三号任务的发执行其实已经备受关注,来自外媒都公开指出了,中国在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之后,下一步最大的任务目标就是在火星,进行火星采样。

并且公布了相关性的目标,天问三号的预选着陆采样区域优先选择较为古老的、具备较高科学价值的区域,具体表现为远古湖泊盆地及富含沉积矿物和潜在地下水的地点,且着陆地地质最好为火成岩。

而火星采样最为关键的是,这一次任务有可能是我国全球首个火星采样的国家。

虽然不少人也看到了,我前面说欧美启动了关于“火星采样返回计划”,但是他们的时间也不是在中国前,在不断泽腾之后,欧美的火星采样返回计划——预计在2027年发射轨道飞行器。

2028年发射着陆器,并计划在2033年将火星采样的样本带回地球。而我国是在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可能比欧美还快。

如果中俄在天问三号上有所合作,那最快也只可能在这个任务上了,但现实的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我国天问三号任务,从未宣布过国际有效载荷,至少我还没看到过,当然不清楚大家看到过没。

但无论怎么说,天问三号都不太可能执行联合任务,这个项目我国已经实施很久了,可以说基本都完成了整体的任务,那么,就算是要合作,也只能继续等待后续的任务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3 阅读:1575
评论列表

南蓉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