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九号技术大突破!首飞时间来了,成功后,“太空三峡”会更快

南蓉谈军事 2024-05-30 06:02:41

好消息!中国长征九号重大数据披露,已经实现了多重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大突破,这可以说是绝对性的好消息。

因为它的突破意味着我国该火箭的实际性运用,再次进了,一旦成功完成研发并且进入到运用阶段,那我国整个长征火箭家族再次扩大。

并且对未来我国各大太空航天发展具有帮助,那下面就来看看,该火箭对我国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情况,会带来什么变化,而这一次又会给我国带来什么成果,一步一步看看情况。

这一次披露出来的消息,是来自“2024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科技教育校长论坛”上的披露。

所以,能够如此高调的宣布,那意味着该火箭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时期。

虽然说这一款火箭很早就在传了,但对于大部分来说,是又熟悉,又陌生的情况,反正说不出的味道。

那么,这会看到该火箭的新消息,应该又是高兴的状态,好,详细看看。

中国长征九号技术大突破!

没错,中国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其实研究时间还是较早,但由于其技术突破性较多,所以大家很少看到该火箭的说明。

不过,在今年4月的时候,该火箭就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进行座谈会的时候,进行了披露,当时就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以为这一块火箭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甚至还有说可能会继续缓慢研究。

这不,5月再次报道出来了该火箭,也说明了其新的成就也出现了,长江九号的确较为强悍,一款比长征五号还要强很多的火箭,长征五号的高度大约为50多米,而长征九号是110米高度,这个大型火箭的构型已经定了。

而在4月的披露上,主要是习惯于其发动机的突破说明,那就是200t级全流量补燃循环甲烷机YF-215已经完成技术验证,进行了长达千秒的试车。

这说明了长征九号已经全面能实现了大突破。

而这一次在2024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科技教育校长论坛上,龙乐豪院士就我国的火箭发展事业进行了讲解,在讲到长征九号火箭的时候,再次透露了一些突破性的说明,那就是长征九号在2010年8月倡议立项,2016年8月进行了重型火箭首次制造技术研讨会。

2024年4月,国家航天局已通过总体技术方案优化评审,目前包括10米级直径短箱制造等12大关键技术已经获得突破,所有要使用的发动机也已经热试车成功。

看到没?除了继续披露4月说明的发动机问题,在短短1个月之中,又实现了技术大突破,这也说明了此前说——2024年年底立项,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看到这技术突破,也说明了长征九号面世也就越来越近了。

那长征九号到底有什么用处?

长征九号的实力还是较强,属于我国研究之中顶级火箭之一了,它的箭体直径为10米级,芯一级配置4台500吨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二级配置2台220吨级推力高压补燃氢氧发动机,芯三级配置4台25吨推力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每个助推器配置2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44吨。

然而,对于这一款火箭来说,我国定义的是将其作为月球和火星基地的建设,火星载人登陆和一些大型深空探测器的发射任务等。当然,不少人可能也看到了,其实最初它也具有执行载人登月的任务。

疑,这不对啊,我国不是在研究长征十号吗?的确,长征十号可以说是专业打造载人登月的火箭。

按照长征十号的方案情况来看,它的总体方案为5米芯一级并联7台YF-100K发动机,第一级3个芯级并联装有21台发动机,第二级两台高空型YF-100K发动机的方案,为了支持载人登月任务,第三级将使用三台YF-75D液氧液氢发动机,提供足够的速度增量。

它的实力是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可达70吨,奔月轨道(LTO)运载能力27吨,运力和美国SLS Block1火箭相当。

大家对比一下,其实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就算是长征九号如果未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它具有发展多个版本出现,但大概率也只会执行少数任务,我国竟然提出了长征十号,那这可能是主流。

当然各种长征火箭“互相备份”才行,只有在真正发展出来了,才可以清晰看到,这里大家看下就行。

反正主要任务应该是深空探测,火星任务等问题上为主,而对于这一款火箭的首飞,按照进度来看,至少要到2032年才能首飞,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透露的首飞消息,并且是在4月的时候说明的。

当然,此前也说过该火箭首飞,那就是在2030年左右首飞,这也说明了变化空间还有,主要看研究的情况。

然而,对于长征九号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建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一旦成功的话,那讲开创中国太空新历史。

长征九号重大突破!成功后,中国“太空三峡”也更快

没错,长征九号的未来重要任务之一,那就是进行“太空三峡”的建设,而看到它的突破,也将是实现我国下一步计划的关键,成功后,中国“太空三峡”建设也会更快,因为这是支点。

只不过,建立“太空三峡”也并不是大家想得那么简单,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这一步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从太空的利用率来讲,空间太阳能利用率可达1366瓦/平方米,是地面平均太阳光照功率的7~12倍,且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空间太阳能电站在99%的时间内可稳定接收太阳辐射,向地面固定区域传输能量。

如果建立完成了“太空三峡”,那必然可以推动能源格局的改变,但难点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比如:收集能量的手段除光伏发电外,还有将太阳能直接转为激光能量的技术路线,其次在收集之后,能量转换和传输也存在诸多技术路线,如何传输到地面上来,进行使用,也还是建立在对微波、激光两种方式传输的研究之上。

所以,要打造一个“太空三峡”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才行,但我国提出来了,那必然也会想到办法,所以,先把长征九号搞好了,那也才会有后面更多的事情。

0 阅读:5

南蓉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