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引失业担忧!未来变革势在必行,如何应对?

艾牛科普君 2024-06-11 22:05:33

汽车的出现逐渐替代了马车,提高了交通效率。马车夫虽失业,但汽车的出现伴随创造出新职业,比如汽车驾驶员、汽车生产工人等。

对于智能机器人替代人类干活这事,有人用汽车替代马车做比喻,认为无需担心。其实这个比喻用在这里不对,无论是汽车还是马车都需要人来操作,但智能机器人替代的是人,存在本质区别。

可能有人会说,生产机器人需要人类,需要有人给机器人上机油、做维护。现阶段来看,在许多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还没有使用人工的成本划算,这些工作确实仍然需要人来完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目前只是起到辅助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

然而,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成熟、成本大幅下降、自动化程度极高时,智能机器人必然可以替代绝大部分体力劳动岗位,那些重复性的、缺乏创造力的、低级的脑力劳动岗位,大部分也将会被替代。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所创造的岗位将远低于被其所替代的岗位数量。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就业岗位,而是为企业主和股东创造利益。因此以最小的代价攫取最大的利益是所有企业的追求。机器人的效率远高于工人,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如果机器人的使用成本与用人成本相差不大,或者更低,那么企业主必然会选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

如果那时仍然执行现有的工作制度和分配制度,将有大量人员可能会失去工作岗位,他们将面临生存难题!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能有人会说,那不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不就完了,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或者禁止用机器人完全替代人工,保留一定的工作岗位。

这其实是因噎废食,治标不治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操作反而会限制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其担心被机器人替代,会失业,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改革分蛋糕的规则,让人在收入和生活不缩水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工作量,最终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红利,而不是只有一小撮人能享受到。

比如,执行三天六小时工作制,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进行二次分配,让大量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当然,也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再培训和教育,让他们能够与新技术协同发展,不至于被淘汰。

如果真到了机器人大规模取代人类完成各种工作的那天,那意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已获得了极大提升,各种生活资源极为丰富,完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那时整个人类社会的资源分配制度肯定会出现大变革。因为当大部分人的生存都是问题时,这种变革早晚都会出现。

而且如果大部分人都失业了,没有了收入来源,那消费市场肯定会急剧萎缩。没有了消费的支撑,那企业提供的服务、生产的商品将会面临销售难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最终恶性循环,届时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将陷入停滞。

0 阅读:35

艾牛科普君

简介:科普创作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