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押上全部身家后,富士康在印度翻车了

BT财经数据通 2024-06-21 16:30:08

作为全球代工界的巨无霸,富士康凭借其在大陆的庞大产能和与苹果等科技巨头的紧密合作,一度风光无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波动,富士康的决策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印度,期望在那里续写传奇。但未曾想到,这场精心策划的“印度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

近日,印度政府为了降低停电风险,突然宣布要求富士康等工厂减少30%的用电量。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电力危机,就瞬间击碎了富士康在印度扩张的美好愿景。原本精心筹划的生产计划被打乱,数千名工人面临停工的困境,而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布局也岌岌可危。

回首过去,富士康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从一个小小的代工厂到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凭借其对大陆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果敢决策,实现了惊人的飞跃。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复杂,富士康的决策者似乎逐渐迷失了方向。郭台铭开始将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与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合作,而忽视了自身在大陆市场积累的深厚底蕴。这种心态的转变,也影响了富士康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向外扩张的浪潮中,富士康决定进军印度市场。然而,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却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从政策环境到文化背景,从基础设施到劳动力素质,印度与中国大陆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富士康在进军印度时,似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如今,面对电力限制令的打击,富士康在印度的发展计划陷入了困境。原本寄希望于印度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的他们,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这场“印度梦”的翻车,究竟让富士康何去何从?

富士康被印度市场忽悠了

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富士康一度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佼佼者。

然而,在华为遭遇打压、苹果订单转移的双重压力下,富士康的决策层似乎有些慌了阵脚。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印度,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看似无尽潜力的市场,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增长点。

郭台铭毅然决定投入巨资,在印度建设多座工厂,并将3000亿的产能从大陆转移至印度。他坚信,这将是富士康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将让公司在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上再次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当富士康真正踏入印度这片土地时,他们才发现这里的挑战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成为了富士康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尽管印度人口众多,但劳动力市场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许多印度工人在技能、工作态度和效率方面都无法与中国大陆工人相提并论。这导致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只有可怜的50%左右。这意味着,富士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质量控制和返工,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让原本就紧张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其次,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富士康大失所望。 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频发,给富士康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印度的电力需求急剧上升,而电力供应却难以满足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印度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大型工厂减少用电量。这一政策无疑给富士康的生产计划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近期,印度德里的气温更是飙升至47.4摄氏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伴随高温而来的是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和电力供应的紧张局势。印度政府预计,随着夏季的到来,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避免去年因热浪导致的大规模停电覆辙和高达约1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政府再次采取了严格的限电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富士康的印度工厂成为了重点监管对象。政府要求富士康削减北部组装厂30%的用电量,以缓解潜在的电力短缺危机。 这一政策对于富士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就因生产效率和基础设施问题而头疼的他们,如今还要面临电力供应的限制,这无疑让他们的生产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如今,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处境可谓是步履维艰。他们原本希望通过在印度建厂来实现产能的转移和市场的扩张,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电力供应的不稳定等因素都让他们倍感压力。

富士康被苹果抛弃了

在科技圈,富士康与苹果的关系曾是一段佳话。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凭借其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高效的生产能力,成为了苹果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然而,如今这段关系似乎走到了尽头。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频频失利,让苹果对其失去了信心,转而将部分iPhone手机的订单交给了立讯精密、比亚迪等大陆代工厂。

故事要从富士康与苹果的结缘说起。多年前,当富士康决定来到大陆寻求发展时,它看中的不仅仅是这里广阔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更是大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以及大量廉价且高素质的工人。这些优势让富士康能够快速完成建厂、投入生产,并赢得了苹果的青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富士康似乎开始有些迷失方向。它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而是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订单。于是,富士康将目光投向了印度市场,希望通过扩大投资、增加产能来赢得更多的苹果订单。

然而,现实却给了富士康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印度市场,富士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远不及中国大陆工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只有50%左右。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交货期。其次,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频发,给富士康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苹果开始对富士康失去信心。 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苹果不得不将部分iPhone手机的订单交给了其他代工厂商。这一转变不仅让富士康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更对其在印度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

事实上,富士康只是苹果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一枚棋子。虽然富士康在大陆拥有庞大的产能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但苹果并不会因此而对其产生依赖。相反,苹果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订单分配。当富士康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时,苹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他代工厂商。

对于富士康来说,这次被苹果抛弃的经历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让富士康意识到,仅仅依靠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并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然而,对于富士康来说,想要重新赢得苹果的信任并不容易。一方面,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它还需要面对来自其他代工厂商的竞争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和价值,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场与苹果的博弈中,富士康以为通过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就能赢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却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性。

富士康业绩面临巨大困境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面临的困境比想象中更大。

据财报数据显示,富士康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为新台币1.32万亿元(约合412亿美元),但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却大幅下滑了28.58%,这一数字远未达到经济学家在LSEG(前身为Refinitiv)调查中的预期。在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富士康举步维艰的困境。

曾经风光无限的富士康,如今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印度这个看似充满机遇的市场,让富士康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电力供应的不稳定……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富士康的肩上,让其喘不过气来。

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富士康不得不加大培训和管理的投入,增加备用电源和物流设施的投资。然而,这些额外的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让富士康的成本负担越来越重,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更令人担忧的是,富士康在代工领域的地位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备受瞩目的iPhone 15系列为例,富士康需要与立讯精密、和硕、印度塔塔集团等三家企业共同分担订单。其中,立讯精密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这家企业不仅拿下了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的大部分组装订单,还成功跻身iPhone 15 Pro Max的代工行列。要知道,去年立讯精密还只能代工部分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如今却已经能够触及苹果的高端产品线。这一转变无疑给富士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代工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被瓜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直以来都被外界视为苹果的“御用工厂”。然而,这个标签并没有给富士康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在苹果订单的驱使下,富士康的业绩曾经一度飙升,但如今却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困境。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富士康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从电动汽车到数字医疗,再到机器人等新行业,富士康都在尝试涉足。然而,这些新兴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要想在其中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富士康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一方面要应对印度市场的挑战和代工领域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在新兴领域寻找增长点。然而,无论选择哪条路走下去都不容易。富士康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富士康可能会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地位。

如今面对困境,富士康想要回到在中国大陆那样舒服滋润的日子,难了。

作 者 | T800

18 阅读:8999
评论列表
  • 2024-06-21 21:09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撞进来!——莫迪老仙[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用户13xxx07 回复:
    听说国内专供的是印度苹果
  • 2024-06-24 09:50

    郭老板去给印度人赏饭吃去了,谁料人家直接掀桌子,嫌弃饭太难吃[笑着哭]

    老铁 回复:
    后面还得把锅桌子碗都拿走[笑着哭]
  • 2024-06-22 00:38

    郭台铭等着,过两天塔塔来“收购”你。

  • 2024-06-22 12:07

    印度的营商环境,作为大的厂,连这些都搞不清楚,是很难生存的

  • 2024-06-22 15:29

    由前年开始一直在抹黑富士康,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啊,值得你三头两天就在网上喷

    summer123 回复:
    郭台铭:我给大陆人赏饭吃,你吃吗?😂
    小新666 回复:
    活该被骂[得瑟]
  • 2024-06-24 19:22

    中美恶斗的结局就是阿三得利

    用户10xxx99 回复:
    那没办法,总有个会得利,但是能否一直得利要看本事[得瑟]
  • 2024-06-24 19:40

    一个代工厂而已,做大了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 2024-06-22 23:29

    恭喜郭生

  • 2024-06-23 10:20

    既然在印度吃瘪了那人家还义无反顾的把国内的设备往印度拉?

    登风逐浪 回复:
    有退路自然要止损,没退路就只能一条道
  • 2024-06-25 09:04

    说得太偏见了,刚开始这样没有什么的,看后面五年的发展势头。其他现在印度代工的苹果手机也买的挺多,据说主要是买到亚洲这边,欧美那边目前还不太认可。所以说印度产能可以

  • 2024-06-25 18:11

    不信,富士康傻吗?不考察就投资,有这么傻吗?

    浅果果piupiu 回复:
    那你得问问小米,福特,可口可乐
    展哥 回复:
    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能有来自美国的压力,或许还有我们这边处理一些事情导致富士康不满,
  • 2024-06-27 06:01

    很多从我国大陆出去的企业,都有一种错觉:离开了中国照样会很好。。但是现实给他们一记耳光。稳定的电力供应以保证生产,高质量的硬化路面以保证超载重卡通过,大量的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保证工人能迅速上手开工,完备的基础工业保证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品能当地生产而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合适的气候能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性……这一切,只有中国

  • 2024-06-24 13:44

    印度政府的“关门打狗”确实用的好 !有些人就是想试试 ,最后只能成为印度人的咖喱 ,被吃的一点不剩 ![点赞]

  • 2024-06-25 12:43

    电力随着经济发展是可以有效改善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无脑唱衰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可笑

    浅果果piupiu 回复:
    中国已经不出口大型火力发电设备,不向外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了
  • 2024-06-25 08:34

    全文一张现场照片都没有,全靠文字现在应该不多见了吧

  • 2024-06-24 18:23

    我们不用为富士康操心。作者阴阳怪气

  • 2024-06-25 13:40

    最终印度工厂被塔塔集团收购

  • 2024-06-23 00:51

    立讯很牛么?靠的是机械式和无人性化的管理,比外资和富士康还严格。管理层更是牛气哄哄一幅不可一世的死鱼脸

  • 2024-06-24 20:29

    去印度投资没一家公司得利的,美国公司都不例外,富士康去印度到时候就是印度的公司了[得瑟]

  • 2024-06-23 07:30

    报应

  • 2024-06-24 19:20

    富士康的结局就是被阿三强制收购

  • 2024-06-24 22:22

    不作不死,作呗!

  • 2024-06-25 20:40

    去了印度还想回来,,西天取经的四个人,后面没故事了!!实际上回来了吗?

  • 2024-06-25 23:07

    平台的赋能加持让它起来!他还真以为是自己能力强了~

  • 2024-06-24 16:01

    你要利息,他直接拿本金。看谁手段硬。

BT财经数据通

简介:亚洲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