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和郑州谁更强?济南用了943万人口创造了1.28万亿GDP,郑州呢

包包说过去 2024-05-31 11:48:56

济南地处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区,是山东省省会,辖区总面积高达10244.45平方公里。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根据考古发掘得知,早在9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人类居住。

商周时期,这里属于东夷人的古谭国,春秋时期被齐国所灭。

作为一个人文荟萃之地,济南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座名城,有着非常多独特的人文风情。

《老济南的那些事儿》这本书里列举了非常多关于济南的民俗民情,书中介绍,早先老济南过年的时候不是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几天,而是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五,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叫过年。

腊月初八的时候,不光喝腊八粥,也吃腊八蒜。

把大蒜拨开,放到醋坛子里泡着,等到过年的时候吃饺子用。

二月二的龙抬头相传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爷也叫社神,是神仙里和凡间社会联系最多的神仙,就是西游记里动不动被孙悟空用咒语召唤出的白胡子老头,在济南称作土地爷,在江南称作土地公公。

二月二这一天,老济南人在吃上有不同的花样,要吃“蝎子抓儿”,就是吃炒黄豆。主要分甜的和咸的,甜的炒黄豆是在黄豆快炒熟的时候放上白糖,利用锅中的热量融化白糖,裹在黄豆上。咸的就简单了,把黄豆先泡在盐水浸透,然后拿出来炒熟。

之所以吃炒黄豆,是为了讨个彩头,俗话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进入农历二月,就预示着春天来了。炒黄豆的时候豆子遇热噼里啪啦的响声,代表着春雷滚滚,万物被惊起,有“惊蛰闻雷米似泥”之意。代表着济南人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

济南丰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当地上万年来勤劳勇敢的济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他们把济南建设成了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和经济之都。

2023年,济南以943万人口,创造了1.28万亿GDP,成为我国26个万亿GDP城市之一。

在这1万多亿的产值中,农业只有3.4%,大约430亿;工业占到了33.8%,大约4300多亿;服务业业占比62.8%,超过8000亿。

农业产值虽然不高,但意义非凡。2023年,济南的粮食产量302.9万吨,约合人均0.3吨,大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对于一个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来说,这个成绩还是很厉害的。

工业方面,四大主导产业智能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代表着济南的产业规划正在向高端迈进。

只有强大的高端制造业才能有效刺激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整座城市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充满活力。例如,日本汽车产业每一个岗位,可以刺激3-4个服务业岗位,汽车业要是完了,不只是几百万汽车工人失业,还有上千万服务行业从业者失业。

当然,济南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全国发展的大背景。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济南的GDP只有28.8亿人民币,还不到现在济南一个大型企业一年的产值。

坦白来说,济南的发展算不上一枝独秀。

在济南的隔壁省份河南,其省会郑州在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和济南不相上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和济南上千年来一直作为大城市不同的是,郑州虽然地处中原,当地自古文化繁荣,早在东魏孝静帝时期(公元549年)就已经发展成为州级行政区。但到清朝的时候,这里已经没落为一个小县城。

乾隆7年,当地人丁只有7178人。

清朝的人丁指的是16岁到59岁的男子,所以当地的总人口估计在2万左右。

当时的人们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座城市会因为铁路而再起崛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没有铁路的修建,就不会有此后郑州的辉煌。

清末,是一个古老文明和工业革命激烈碰撞的时期。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在1830年之前,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英国还是以运河物流为主,随着铁路的修建,火车以超过运河8倍的速度迅速崛起。

到了1870年代,英国的铁路里程便超过了2万公里,每年输送旅客3亿+人次,运输各种物资1亿多吨。

而在大清这边,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也开始进入铁路大修建的时期。

1897年,清朝开始修建从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当时称作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其中的郑县站(后称郑州站)被当时的督办盛宣怀列为甲等车站。

因为,这座车站除了位于中原腹地之外,未来从兰州到连云港的陇海铁路也会在此地设站。

也就是说,当卢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建成的时候,郑县站将会成为沟通大清国东西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这意味着,郑县将会成为全国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906年4月1日卢汉铁路通车,清朝在2年后批准郑县开埠的申请,当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13年郑县人口6.1万,到1916年便达到25.5万人。

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企业来当地投资建厂,仅豫丰纱厂在1927年就有员工5000多人,当地所有工业从业者超过2万。

真正的高速发展来自于改革开放之后。

1980年,郑州的GDP是26.8亿,和济南差了2个亿。

2023年,郑州的GDP高达1.36万亿,反超济南800亿。

那么,济南和郑州相比谁更强呢?

从经济规模来看,郑州略有优势,比济南多出了800个亿。

不过,这主要得益于郑州的人口优势。

2023年的郑州常住人口1300万,远超900多万的济南,所以人均方面济南超过了郑州。

从农业来看,郑州2023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47万吨,人均只有100多公斤,也就是济南的1/3。主要是因为郑州面积只有7567平方公里,远低于济南,而人口又超过300多万,缺少农业耕地。

从工业产业结构来看,郑州的优势产业为汽车、电子、物流,电子产业以富士康为主,占到了当地出口的大头;汽车产业以省内的宇通汽车为主,比亚迪也正在郑州航空港区兴港新能源产业园内设厂;物流是郑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清末就做起来了。

在产业结构方面,济南和郑州互有优势。

郑州的优势是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济南的优势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

济南的产业更全,发展更稳,但上限比较低;郑州的布局更专精,没那么稳,但上限比较高。

笔者认为,两座城市属于同一梯队,竞争力不相上下。

未来谁能胜出,主要看高端产业布局方面谁更成功。

0 阅读:1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