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阵亡3000人,英法联军才5人,八里桥之战成骑兵最后的绝唱

李楠峰 2024-06-02 14:46:56

清军阵亡3000人,英法联军才5人,八里桥之战成骑兵最后的绝唱

战斗双方武器存在巨大代差,后果是什么?落后的一方只有挨打的份!

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打到通州八里桥时,遇上了僧格林沁的阻击部队。英法联军是5000多人,而僧格林沁的部队有27000多人,此外还有胜保的部队6000多人,合计34000多人。其中直接防守八里桥的是万余彪悍的蒙古骑兵。

英法联军装备了27门大炮,而且是后膛开花炮,这是新式线膛炮,射速快,射程远,精度高。八里桥之战,才半天的功夫,英法联军消耗的炮弹就高达5400发,这是相当恐怖的数据。5400发炮弹,相当于最前线的万余清军平均每2个人就要摊上一发炮弹。即便放在欧洲战场,这样高的炮弹密度也相当少见。由此可见,当时的西欧军队对火炮的倚仗程度有多高!

当时,英法两军都使用发射“米尼耶”子弹的前装线膛击发枪,这是前装枪的巅峰之作。这种枪的有效射程差不多有200米,甚至更远,射击精度很高 ,射速也比较快。

僧格林沁的骑兵部队用的是冷兵器,不可能装备先进的骑枪。步兵有热兵器,但那都是百年以前甚至更早就在使用的老式武器,主要是笨重的抬枪和射程在百米左右的滑膛枪,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僧格林沁的骑兵采用了对付冷兵器军队的战法,那就是直接正面冲锋。这种愚蠢的战法,正好给了英法联军发挥火力优势的机会。清军的骑兵打不到对方,而对方则可以通过密集的炮火和枪弹给予清兵巨大的杀伤。战马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即便没有被射中,也会受到惊吓,转过头来就会冲击己方的步兵,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根据统计,北京通州八里桥之战,清军约有3000人阵亡,受伤更多。而英法联军呢?法军阵亡3人,伤17人;英军阵亡2人,受伤29人。阵亡加受伤,一共才51人!

绝对的实力就是绝对的碾压!大清骑兵确实很勇敢,但面对武器的代差,勇气根本就没什么用。不仅勇气没有,智商也没什么用。

大清的武器落后英法联军至少100多年,有几代的差距,这仗根本没法打。所以,才半天的战斗,大清的军队阵亡了3000人,而对方只阵亡了5人。不要质疑人家的数据,这就是武器的巨大代差造成的。

有人说,一支营级建制齐装满员的现代部队打不过白起领导的50万秦军,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相差2000多年是什么概念!杀光白起的50万秦军可能有点难,击溃是很简单的,不要半天就可以分出胜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的一个重装合成旅,重装坦克就有100多辆,轻轻松松就可以打穿整个非洲,这还是在人家也有现代武器的情况下,只是人家跟你有代差而已。一个重装合成营,光坦克都有几十辆,还有履带式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用来对付白起的秦军,说实话,太浪费了。

不要觉得50万人很多,其实跟5千人、5万人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是人就会怕死。把前锋屠杀干净,把中军主帅和幕僚全部击毙,其余的部队自然就崩溃了。

大清的军队和英法联军只差了100多年,最多不超过300年,就已经没法打了。让现代的军队打白起的军队,跟你拿开水去烫蚂蚁没什么区别。

不要尬吹秦弩怎么厉害。秦弩再厉害,有宋弩厉害吗?大明军队用火绳枪就淘汰了宋弩。如果宋弩比火绳枪更好用,明军不会傻乎乎地弃宋弩不用而选火绳枪。而面对现代武器时,火绳枪不要太落后。一支最新款的191突击步枪,可以轻轻松松压制上百支火绳枪,无论是射速、射程、威力还是精度,都没法比。

装备了红衣大炮、佛郎机还有火绳枪的明军,或者入关以后的清军,不要太多,只要一万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击溃白起指挥的50万大军。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如果这还理解不了,那就该反思一下了,你的思维是不是停留在僧格林沁时代?

(2024年6月1日于武汉)

0 阅读:79

李楠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