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用“朕”来称呼自己呢?将“朕”这个词分开来读,却是另有深意

艾麦尔说历史 2023-05-12 08:31:26

秦始皇一统天下,修建万里长城,维持边疆安宁,同时也制定了货币制度,为大秦带来了巨大的繁荣,这一切都是功德无量,让人敬佩。不过,秦始皇残暴,残杀众多贤人贤才,甚至还下令焚书,使得整个儒学受到很大影响,这一切都是他的缺点。因此,在史书上,关于秦始皇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一代英才,有人说他是一代枭暴君。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在后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比如“朕”,世人只知它为帝王所用,却没几个人知道,所谓帝王之尊,皆以“朕”为尊,乃是秦始皇所制定的规则。所以,那个“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还是把它打开吧。

“朕”一字的起源。其实,在秦以前,“朕”一词并不是皇帝的专属,只是百姓们对自己的一种尊称,就像对“我”的一种尊称。“朕”一词,在春秋、战国时代,无处不在,古人互相问候、交谈,都是以“朕”自称。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并非发明了“朕”,只是将“版权”据为己有,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专用词语。可是,表达自己身份的名字有很多,为何秦始皇只取了一个“朕”?事实上,这个“朕”,只是一个简化版的,而不是秦代的。从现存于秦的小篆书式,我们可以看出,“朕”这个字,其实就是“灷”与“舟”的结合体,它本来就是指一艘大船,上面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的火焰。

关于“朕”一词的运用。大家都知道,咸阳是秦国的首都,黄河又是中国人的母亲,黄河流经咸阳,为秦国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咸阳的居民都是依河而建,依河而住,船只自然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大家都以船只出行,捕鱼,交易,船只都是富有的标志。而在“朕”的左侧,还有一个“舟”,则是一条大船。著名的学者荀子曾经说:“水托起船,也能把船打翻入海里。”君者若舟,民者若水,以水为支撑,使其平稳航行,亦可卷起巨浪,把船身卷入海里。以“舟”为例,将君者与民者的联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至于“灷”,则是一种源源不绝的火焰,在古老的传说中,火是远古之神,遵从天意,将火焰带入凡间,是至高无上的力量。而由“舟”与“灷”组成的“朕”,更是集二者于一身,代表着富贵与尊贵。秦始皇一统六国,一统天下,自以为所立之功,可与三皇五帝比肩。俗话说得好,“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在秦始皇看来,天下间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于是秦始皇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千挑万选,只取了一个“朕”,并把这个“寡人”当作自己的专有名词,不许任何人改用。从那以后,历代皇帝都会以“朕”相称。

皇上的尊称。在影视作品中,除了“朕”,还有“寡人”,“孤”,“咱”,“俺”等等,都是帝王自己的代名词。所谓“寡人”,并非指独来独往之人,而只是在品德上尚有缺憾之人,此乃帝王自谦之语。因为在古时候,“以德治国”是很重要的,君王如果没有德性,那就是失了人心,也就不会有什么威望,因此在古时候,很多君王都会自称“寡人”,以此来激励自己,让自己重视德性。到了明代,更是改换了称呼。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当上了皇帝,所以他没有什么文化修养。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依旧用“咱”来称呼自己的原因。但这种做法,却给朱元璋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在许多官员和平民眼中,朱元璋就是一个“布衣皇帝”,一个慈眉善目,爱民如命的人物。而朱元璋四子朱棣登上皇位后,性格更加狂野,甚至公开自称“俺”,这让他和下面的人更加亲近。

1 阅读:61
评论列表

艾麦尔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