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卖,中国也不买!中美芯片终于实现“双向奔赴”

大国科技观 2024-05-24 16:12:44

自从2020年5月美国修改半导体行业规则以来,中美之间的“芯片大战”已持续了4年之久,且随着ASML公司的突然表态,“芯片大战”已进入白热化,而最终的失败者必将是美国!

为了巩固自身的科技霸权,自2018年12月开始,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多轮制裁,手段一次比一次狠毒,先是通过长臂管辖权逮捕任正非爱女孟晚舟,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在国际上散播华为设备存在“安全后门”的谣言,采用“军事+经济”的手段裹挟盟友阻止华为进入当地5G市场,并不惜打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平衡,修改芯片行业规则,禁止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巨头代工麒麟芯片。

美国作为半导体的起源地,掌握着大量先进核心技术,在行业内拥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但让拜登等人没想到的是,在美西方如此严密的技术封锁下,华为强势跨过封锁线,在去年8月发布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打破了美国的芯片封锁计划,而在华为Pura 70的问世,标志着美国的芯片禁令已成为一纸空文。

对于华为麒麟芯片的强势回归,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美国会认清“中芯”崛起的事实,从而改变策略,结束这场没有赢家的“芯片大战”。但老美已经走火入魔,不达目的不把求,在前不久撤回了高通、英特尔向华为的芯片出口许可,彻底断绝这两家美企与华为的合作。目前,已有英伟达、高通、英特尔三家美企不再与华为有任何合作关系。

美国此次打压力度相对前几次有着巨大的提升,不过,对华为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华为早在去年底就宣布将在今年不再采购高通的芯片,全部以麒麟芯片取代,从华为几年发布的几款手机来看,华为兑现了诺言。至于英特尔,华为完全可以采用自研的芯片或龙芯等国产芯片替代,反而,美国此次制裁,会加速国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崛起。

芯片封锁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拖慢华为等中企的发展速度,但也让高通等美企损失惨重。四年前,国家下达“铁令”,要求在五年内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半导体相关企业十年免征税等。国内企业也意识到打造一条自主可控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性,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携优势科研力量进军半导体领域。

据媒体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制造7nm及更高制程工艺芯片的能力,且芯片的日产能突破10亿颗,对外出口芯片规模不断提升。由于国产芯片产能和制程工艺的不断提升,深受国内企业的青睐,如中芯国际八成以上的订单来自国内客户,让台积电始料未及,台积电总裁为争夺这些订单,曾亲自带队拜访这些客户,但结果并不理想。

国产芯片的崛起,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芯没人要!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8个月里,我国进口芯片同比减少了1920亿颗,其中,美芯降幅最为严重。可以说,现在并不是美国卖不卖的问题,而是中国买不买的问题了,国产化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当然了,美国也并未放弃,拜登曾在去年签署“芯片法案”,允诺向在美建厂的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给予520亿美元的补贴,但这些企业发现了美国的“陷阱”,并不热衷领取补贴,如台积电,刘德音在去年底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不修改部分护栏条款,台积电将终止申请补贴。刘德音的表态,意味着美国如果不放弃将台积电转变成“美积电”的野心,台积电将不再帮助美国提升芯片制造能力。

另外,拜登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局面也出现了。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制裁,也让世界各国意识到了危机,纷纷斥巨资打造半导体产业链,如韩国将以三星、海力士为中心,在首尔建造一个大型芯片集群,投资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英、德、意等欧洲十国也成立了欧洲芯片联盟,旨在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提升本土企业抗风险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美半导体协会在前不久预测称,我国将拿出1420亿美元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其实,中美之间何止在芯片方面达成了“美国不卖,中国也不买”的共识,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自给自足。相信,随着国内企业彻底转变“买办思维”,身体力行的实现国产化替代,用不了多久,就再也没有人敢轻易的欺负我们。同意的请点赞!

0 阅读:9

大国科技观

简介:最新科技资讯,第一时间为你精彩、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