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北元”和“南明”的历史脉络那么像?

俇攘 2023-10-20 23:18:27

历史仿佛一直在一个维度里转圈。

秦扫六合,建长城、修驰道,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但是二世而亡,真正在这基础上取得辉煌的却是西汉王朝,通过一系列战争,将华夏推向了历史的一大高峰,并且奠定了华夏作为东亚核心主流文明的基础,所以我们的民族叫汉族。

隋朝南灭南陈一统天下,北破突厥解决了草原威胁,然后兴科举、建东都、开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经营西域开发河西走廊,但是也二世而亡。真正在隋朝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却是大唐,唐朝代表着整个华夏古代史的巅峰,可谓是万国来朝,站到了当时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巅峰,领先世界数百年,唐朝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朝代,所以才有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再有,南匈奴崛起灭西晋,司马家宗室南迁江南,建立了东晋,最后传承至南朝四代后被北方统一;而北宋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所灭,赵氏宗亲南下建立南宋,传承百余年,最后也被北方统一。

还有很多相关历史故事,在纵向的维度里都能找到很多相似性的故事,仿佛历史的事儿和沉浸其中的人,都被困在一个圈子里,也许这就是喜欢总结经验的民族一个重要特性吧。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两个更加相似的历史往事,中国封建历史末期的两个流亡政权,南明政权和北元政权。

北元

虽然南明和北元间隔了两百七十余年,而且一个越打越南,一个越遁越北。但是从历史脉络来看,确实有很多相似性。

北元,其实是对元朝北遁之后的一个统称,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解决了南方群雄陈友谅的汉政权、张士诚的吴政权和定都重庆的明夏之后,正式开启了针对元朝的北伐战争。当徐达和常遇春带着身经百战的大明精锐正式北伐之时,元朝当时还忙着内斗,皇帝和太子各自拉着一支队伍内斗,最能打的王保保对外作战的意图不强。汉族势力也圈地自保,不参与元朝的纷争,等明朝大军一来,象征性的抵抗一下,然后等明朝开出的条件合理之后,迅速投降。

明朝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一路杀过黄河,一路所向披靡,很快就拿下了山东等地,常遇春眼见形势有利,继续高歌猛进,一路杀到了北京周边,而元顺帝却没有办法调来兵马勤王,迅速逃出大都,来到了上京开元,明朝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元大都,而逃离大都之后的元顺帝,尽管仍自称元朝,但是历史已经不再容忍这个混乱的王朝,从此只能以北元的称谓见于史册。

蓝玉灭北元

北元最初撤退回草原后,内部斗争剧烈,元顺帝去世后,各方势力重新整合,倒是团结了一段时间,但是面对巅峰明朝的武装力量,还是力有不逮,在前期还能够勉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随着王保保等一众名将的凋零,北元再度陷入混乱的政治中,很快走向了衰落,在洪武中期再面对明朝,已经只能够被动挨打了。当明朝派出蓝玉为帅,开启剿灭北元的战争时,当时的北元已经衰落到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断向北逃亡,结局就是被蓝玉雪夜突袭,那个称雄大半个亚欧大陆的美梦,最终醒在了贝加尔湖畔,北元凋零。之后北元分裂为鞑靼、瓦剌等诸部,黄金家族名存实亡。

南明

再来说南明,明朝后期,内有连年大旱引发的中原农民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天下,然后外部女真崛起于东北,努尔哈赤带领着八旗子弟在东北予以明朝史诗级别的压力,导致了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格外严重。偏偏又赶上了急性子皇帝崇祯,迫切希望扭转大明衰亡的现状。

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之下,大明王朝人心尽失,然后百姓和文官集团都已经格外疲惫,当大部分人都不想再坚持的时候,大明王朝最终也走向了末日。所以,当李自成从商洛山中走出来,很快就汇聚了百万大军,之后连续击破明朝几股主要军力,明朝已经没有能力再做点什么事情了。只能放任李自成在关中成了气候,当李自成在西安建国,顺势开启北伐时,明朝已经被历史封上了棺材盖。

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了北京城下,崇祯没有办法调集兵马进行勤王,坐守空城却无能为力,最终君王死社稷,随着崇祯帝在煤山的自缢,曾迸发过无限光芒的大明王朝走到了终点。随着崇祯的去世,在南方的那群书呆子组成的六部突然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这群人捧着明朝宗室,建立了南明王朝。但是南明的文官没有继承优良传统,却沿袭了明朝文官集团内斗的喜好。南明内斗,导致了没有及时稳定人心和军心,而清军入关后,南明也没有及时调整战略,反而与清朝联合围剿农民军,失去了抵抗清朝最大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南明没有具备大局观的领袖,也没有任何一个名将能够支撑大局,空有一个左良玉掌握着数十万大军,却因为意见不合而不能用。所以,南明在掌握着人口、经济、军队、土地优势的情况下,却被满清一路突破,史可法空有为国捐躯的决心,却没有任何军事才能,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被清军轻而易举的突破,给扬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永历帝之死

在清军凌厉攻势下,南明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南京城破,南明只能学着南宋末年的苟延残喘,一路向南,甚至避难海外舟山。最终被清军层层推进,从东南逃亡西南,然后被赶出华夏,在缅甸遭受灭顶之灾,南明在坚持了数十年之后,走到了尽头,亡于吴三桂之手。

总体而言,南明和北元的兴亡脉络格外相似。

1、都是首都失陷后,撤退到了另一个重要都城。

首先来说兴起,元朝和明朝,基本都实行的两京制度,元朝主要的行政单位分为元大都北京和元上都开元府,大都虽然是主要行政单位,但是蒙古贵族也保留了部分游牧风格,所以皇帝每年夏季会迁出关外,到达水草丰茂的蒙古草原避暑,然后进行一系列游牧活动。元朝末年,元顺帝没有勤王的军队,只能选择撤离元大都,大都丢了,元顺帝就逃亡回到了上都,从此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北元。

元上都遗址

而明朝实行的三京制度,除了朱家的龙兴之地凤阳,没有什么行政意义。另外两京都具有重要的行政职能,朱元璋本就是以南京为根基起的家,在建立明朝之后,南京自然就成为了大明的都城首选,不过因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威胁均来自北方,南京因为偏居南方对北部边境辐射力有限,所以从明太祖后期开始,就考虑迁都中原,朱元璋之后,明朝迎来了一次权力大洗牌,也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朱棣造反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登基称帝后,因为其大本营在北京,在江南根基不深,所以在统治稳固之后力排众议,将大明王朝的都城迁到了北京。

但是当时明朝为了均衡南北,在迁都之后,仍然在南京保留了全套的政府系统,包括了六部九卿,尽管除了户部和兵部之外的大部分部门基本都是闲散部门,在明朝的绝大多数时候,在南京的官员,基本都是在北京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被发配的官员。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南京的官员们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了南明的主人,而从北京撤下来的精英们,反而要看南京六部的脸色。在北京失守之后,身处南京的政府迅速反应,守着半壁江山,另立新皇,史称南明。

满清南下

2、两个偏安政权都没有守太久

元顺帝在被大明赶出大都之后,逃亡上都。而大明双子星徐达和常遇春并没有第一时间北上,而是回师先解决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元朝的势力,历时一年多,明军先后两次重创王保保的军队,统一了中原并将蒙古军队赶出了河西。之后常遇春突袭开元,元朝在丢掉大都两年后,1669年又被常遇春突破了开元,元顺帝北逃应昌。次年,明元沈儿峪之战爆发,北元大败,扩廓帖木儿由宁夏奔和林。同年,元顺帝病逝于应昌,随后李文忠围攻应昌,北元昭宗率部逃亡蒙古旧都和林与王保保汇合,之后北元江河日下,在洪武中后期,亡于蓝玉之手。

而南明也一样,在北京失守后,于南京重建了宗庙,但是没守多久,1644年建立弘光政权,1645年便丢掉了南京,1646年丢失了福建,1647年已经被赶到了广西深山老林,1661年永历帝被缅甸王所擒,最终亡于吴三桂之手。

明朝北伐

3、都被自己民族的叛军造成了巨大伤害

蒙元虽然都遵从于黄金家族的统治,但是内部也分为了很多派系,明朝北伐之后,随着元顺帝北遁,蒙古很多边缘实力都选择了自力更生。留在东北地区的朵颜三卫就选择了脱离了北元政府,1387年,明朝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纳哈楚被迫投降,随后成为了大明朝的打手,屡次参与北伐。

而满清这边也有汉人武装集团,这就是著名的三藩,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这是满清入关之后以汉制汉的策略下,拉拢的汉族势力,三藩算是满清扫荡南明的先锋,一路追杀南明,直至将南明势力赶到无容身之地,在剿灭了南明之战中,算是绝对核心。

4、南明和北元都内斗严重

北元因为内部存在很多部族,所以在失去中原回归漠北之后,很快就陷入了分裂,也就在元昭宗初期还能勉强维持下表面的和平,但是当明朝攻势放缓之后,北元又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斗,很多部族都脱离了黄金家族的统治。

而南明更是如此,刚成立的时候就面临着左良玉和南明中央的矛盾,而南明中央也在拥立小皇帝的决议上分歧很大,直接造成了南明没有办法统一战线对抗清军。而在弘光之后,南明各方势力都相继拥立了自家心仪的小皇帝,互相之间没有统一阵线,被清军各个击破,最终丢掉了整个江南。

1 阅读:101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