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至中国,后代骄傲称:我们是中国人

诺言的卿史录 2024-06-24 13:46:5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你到东北境内的一些城市,会发现那里的大街小巷上白人随处可见,他们的相貌与当地土著对比,实在是非同寻常。

但是他们却穿着汉服,并且说着当地的方言,这就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的俄罗斯族人。

俄罗斯族人最初来源于苏联的白俄罗斯,早在20世纪初,他们就以难民的身份,大批涌入我国东北省,前后居然达到20万之多,让边防士兵都难以阻拦。

接着他们又辗转涌入内地的其他城市,并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从此在我国扎下根,以至于他们的后代还骄傲地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

那么,这些苏联难民们,为何会大量逃难到我国呢?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俄罗斯民族的三次入华

在我国清朝时期,沙皇俄国曾经与我国爆发大大小小的战争,最终在康熙年间,中俄双方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虽然沙俄与我国停止了纷争,但是沙俄统治者却没有放弃对外扩张,以至于发展到19世纪,他们到处征战,以至于国内民不聊生。

很多普通的沙俄老百姓不堪国内动荡局面,开始了往外逃难。

早期,这些沙俄难民大多居住在我国新疆、黑龙江、蒙古等地,算得上是我国境内第一批的俄族移民。

后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沙俄再一次觊觎我国的国土,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沙俄更是在我国东北境内建立了商圈。

沙俄在东北建立的商圈,也吸引了一些俄国人到我国东北来居住。

俄国人还在我国东北省境内建立了有俄式特色的建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因为长期和俄国人接触,久而久之也开始接纳了俄国文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俄军被德军打得溃不成军,连年的战争造成俄国国内民怨沸腾,最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作为苏维埃的领导人列宁,他迅速对俄国国内进行整顿,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法规。

对于与我国在清朝时期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列宁从大局出发,宣布废除,使得中俄之间过去领土的纠纷问题得到改善。

就在列宁忙着训政时,俄国保守势力开始联合各方力量,准备推翻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他们组建了一支被称为白军的军队,与苏联红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白军与红军的战斗,打得国内民不聊生,一些白俄罗斯的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朝着我国境内逃亡,这就是俄国人第三次的大规模入华,那么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逃往我国东北省呢?

原来,彼时,朝鲜半岛正处于日本人的控制下,这些白俄难民们认为地大物博的中国,才是他们的栖身之地,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朝我国进发,前后的数目多达20万人。

白俄难民在我国的生存

有人会感到奇怪,这些白俄难民全部都是为了逃避战乱的老百姓吗?

其实在20万的难民群中,有很多都是俄国富族、溃败的白军士兵和对苏维埃充满敌意的人士,只有三分之一才是真正逃难的白俄老百姓。

因为人数众多,身份错综复杂,后来北洋当局就干脆以白俄难民来称呼他们。

面对这么多难民涌入我国,北洋当局一开始并没有下令严防。

随着边境地区反馈说,乌泱泱的人群来势汹汹,根本拦不住时,北洋当局干脆下令,直接打开国门,“欢迎”这些难民。

这些白俄难民涌入我国东北境内后,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当地文化环境,并且从东北省开始,又向我国其他城市进发,去寻找新的栖息地,并且把原来的文化习俗也带进来。

为了更好地融入我国的社会,他们还积极学习中文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

刚开始,很多白俄人会选择前往我国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发达城市,与当时在我国活动的嚣张外国人相比,白俄人似乎知道自己是难民。

尽管他们已经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但他们还是清醒地认识到是“寄人篱下”。

所以他们行事作风都非常低调,也逐渐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很多中国人对于白俄难民的印象都不错。

为了更好地安置白俄人,北洋当局甚至下令,让地方上专门给白俄人划分出社区,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圈,靠自食其力来生存。

白俄人由于基因的缘故,他们身材高大,并且力气充足,在码头干苦力上就比我国工人显得得心应手,甚至还一度影响了我国工人的就业率。

白俄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奋斗,在我国闯出了一片天地,白俄社区也被他们建设得越来越充满活力。

他们在社区里开设了各种商店,举凡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琳琅满目的商品还一度吸引了我国人民的观摩和购买。

有些自身文化素质高,并且有一技之长的白俄人,还会选择从事教育和文艺的工作,他们会去学校里应聘教师的工作,并且为当地的白俄人建立学校,来培养白俄人才。

不过白俄人普遍都有艺术细胞,他们能歌善舞,在当时上海的一些音乐队中,就有很多白俄音乐家的身影。

他们用自己的音乐技能为当地文化活动赋能,以至于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赞赏,一时传为佳话。

白俄艺术家的才华,让当时的上海文艺界为之倾倒,也让很多人对白俄人的好感倍增。

芭蕾舞女演员可彼马克列佐娃就在我国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芭蕾舞学校,将俄罗斯的宫廷艺术——芭蕾舞引进了中国,使得我国人民也开始接触和掌握芭蕾舞的艺术。

一些白俄翻译家,对于我国的文学也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将我国的古典名著翻译成俄文,而且还将我国当代作家,如老舍、鲁迅、艾青的作品也译介到苏俄去。

一些白俄文艺工作者,也会将俄罗斯的经典文学名著传播到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俄文化的沟通。

还有些白俄人则会选择从商,他们在我国各地繁衍生息,不仅成功融入了当地环境,而且还在我国社会氛围的熏陶下,逐渐掌握了中文。

以至于在二战结束之后,很多白俄人说话已经与当地土著无异。

有些白俄人选择离开了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当他们回到自己的母国时,他们还将在中国学习到的一些文化习俗带到了苏俄。

还有一些白俄人则选择留在我国,他们的后代,在混杂中俄基因的前提下,吸收了我国的文化营养,变成了新的俄罗斯族人。

白俄移民对我国的影响

白俄难民在涌入我国之后,他们靠着勤奋的作风和低调的性格,为自己在我国争取了一席之地。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让当地的很多人对他们好感激增。

他们还为我国带来了文化上的影响,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还向我国人民传播了俄罗斯民族的风俗,增加了我国人民对于俄罗斯的认识。

在我国,芭蕾舞的走红,就离不开这些他们的推广,同时俄国的很多芭蕾舞剧,比如《天鹅湖》《吉赛尔》《胡桃夹子》等剧也受到了我国观众的喜爱。

白俄人民还为我国建立了很多俄式风格的建筑,在东北境内,各种俄国风格建筑比比皆是。

比如上海的淮海路,天津的俄罗斯风情区,还有哈尔滨的圣菲索亚大教堂,以及东北白俄风格的村落,这些建筑见证了白俄难民们在我国生存繁衍的全过程。

随着苏维埃的发展壮大,一些白俄人民思乡心切,便开始携带着家眷和亲属回到了俄国。

但是留在我国境内的白俄族人,他们彻底融入了我国的社会当中,我国也考虑到他们的存在,给予他们自治权,并且出台了很好的民族政策,让他们受到了优待。

如今在东北,有一个白俄村落,他们都是中俄混血儿,尽管他们有着俄国的基因,但是他们却骄傲地宣称“我们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给予了我们祖辈全新的生命”。

这些俄罗斯族人民,并没有停留在口头宣传,而是切实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其中有的人还成为了劳动模范。

白俄难民为了躲避战乱而融入我国社会的故事,是俄罗斯历史上一段惨痛的历史。

但对于我国来说,他们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白俄难民们一直发扬着朴素的奋斗精神,与我国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支可歌可泣的民族交融诗篇。

结语

白俄难民在我国扎根繁衍的历史,仿佛也是中俄友谊的见证。

如今,在国际上,中俄之间更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维护人类的和平,才能助力两个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俄罗斯族

《黑龙江民族丛刊》 “十月革命”后中国政府对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管理

《俄罗斯学刊》 在华俄罗斯人群体、结构及自治组织

0 阅读:3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