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军队开火了,与全世界为敌的内塔尼亚胡,正将以色列拖进深渊

文昊破局 2024-06-02 21:05:02

军事力量是国家的核心基石,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兴衰,任谁也不能小觑。战争不仅能改变国家的未来,甚至可以决定其存亡。作为双刃剑,战争既可推动国家崛起,也可能因滥用而导致其毁灭。以色列在中东的多次胜利或许让其忽视了这一隐患:这一武器帮其在中东立足,却也有可能将其推向危局。

5月27日,拉法口岸爆发了严重冲突,埃及军队向以色列士兵发起攻击,导致双方交火并造成一名埃及士兵死亡。英国媒体“中东之眼”报道,这次冲突缘自埃及军队对以色列军车的袭击,激发了以色列士兵的反击。

《埃及每日新闻》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这次冲突与“拉法大屠杀”事件的阴影关系密切,埃及士兵的行动更像是基层部队因情绪失控而发动的,而非政府指示。

这是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埃及与以色列之间首次出现的军事对峙。在中东,若提及哪个国家在对以色列的战争中遭遇惨败,答案无疑是埃及。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不仅投入巨大,也是损失最惨重的国家。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尽管试图收复西奈半岛,但最终失败,不得不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以此换取西奈半岛的归还。然而,这一举动也让埃及失去了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

当时的埃及必须在以色列在西奈半岛的定居点完全建立之前收回失地,否则,即便有美国调停,也难以让以色列妥协。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军方对以色列的恐惧深深根植,通过建立外交关系最终“赎回”了西奈半岛。

然而,如今这支曾在战场上败北的埃及军队竟敢主动发起攻击。尽管表面上看似偶然事件,实际反映了中东地区日益高涨的反以情绪。一旦这种积怨达到临界点,第六次中东战争或将不可避免。去年,哈马斯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已经表明,以色列军队并非不可战胜,他们在面对攻势时也显露出慌乱和脆弱。既然装备简陋的武装分子都敢向以色列挑战,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军队自然不愿屈服,没人愿意被视为以色列的败将,尤其是在武装到牙齿之后。

埃及军队的开火事件,乍看之下像是一次意外的碰撞,实际上是长久矛盾积累的产物。在拉法口岸,每天都有以色列士兵对巴勒斯坦平民进行暴行的惨剧上演,这种暴行逐渐摧毁了埃及士兵的心理防线。武器不再只是摆设,当他们再也无法忍受,情绪失控时,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导致埃及士兵心理彻底崩溃的导火索,可能是5月26日的“拉法大屠杀”。当晚,以色列军队向拉法市西北部的一个难民营发射了八枚导弹,导致45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超过200人受伤。令人震惊的是,该难民营早已被以色列划为安全区,并曾鼓励巴勒斯坦人搬往那里避难。

然而,以色列军队无视这些所谓的安全区。证据显示,他们明知攻击目标是安全区,仍然毫不犹豫地发射导弹。根据以色列军队的公开声明,战机在国家安全局的配合下空袭了拉法西北部地区,声称目标是消灭两名哈马斯高级指挥官。

这类事件在过去几个月中频繁发生。以色列常以哈马斯指挥官藏匿于难民营为借口,进行空袭而无视平民的安危。事后,西方国家往往只是发表象征性的谴责声明,却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种态度实际上纵容了以色列军队的暴行,而这次对拉法难民营的空袭则是这种纵容的直接结果。

这场以色列制造的惨剧终于激怒了西方国家。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次西方国家对以色列发出了更为严厉的批评。5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深切愤慨”,呼吁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并立即停火。

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也直言:以色列已经失去了正当性,彻底无视了无辜平民的基本权利。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同样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批评。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得不公开承认此次行动是一个“悲剧性错误”,同时表示以色列已经展开调查。

然而,仅仅道歉远远不够解决问题。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一贯依赖强硬手段,因此“拉法大屠杀”的发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以色列不调整其策略,类似的悲剧可能还会再度上演。

内塔尼亚胡表示,他绝不退让,决心彻底打败“哈马斯”。尽管美国对此表示异议,他依然继续推动对拉法的攻势。当前的内塔尼亚胡几乎可以说是在与整个世界对抗,即使没有国家支持以色列的行动,他仍然打算坚持,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美国无法继续保护以色列,以色列在中东的立足之道何在?

即使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迅速向中东派遣航母舰队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以色列仍然面临一个现实问题:美国战略重心正在调整,特别是在特朗普可能倾向于孤立主义的情况下。尽管美国对以色列的保护承诺看似坚固,但历史上,美国对阿富汗前政权也曾作出类似承诺,最终美军撤离,塔利班推翻了前政权。

以色列持续滥用武力,可能正走向深渊。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亚太,与中国展开竞争的准备下,以色列必须提前考虑在失去美国支持情况下的自我防护策略。内塔尼亚胡选择通过战争展示实力。作为一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国家,以色列的狭小领土不允许任何战略失误。哪怕一次战争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其在中东的地位瓦解。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试错成本相对更高,即便实际开战,他们能够承受多次失败,而以色列却难以抗住一次。例如,虽然埃及在四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击败,但仍然是中东的重要国家,拥有大量军事力量。以色列根本无法彻底消灭埃及。

总的来说,以色列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如何在大国和小国之间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成为了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最大挑战。

尽管美国一直鼎力相助,以色列在武器装备方面遥遥领先于阿拉伯国家,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从中国购买先进武器,以色列在装备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可能逐渐消失。鉴于此,以色列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国防策略,以确保即使缺少美国的支援,也能在中东地区维持其主导地位。以色列选择了“杀一儆百”的策略,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面对哈马斯攻击时,以色列决定彻底消灭这一威胁。尽管这可能会导致加沙地区大量平民伤亡,并引发西方国家的强烈谴责,以色列仍然坚定执行自己的立场。以色列希望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任何对其进行的侵略行为都将遭到无休止的报复,无论是联合国还是美国,都无法阻止他们的反击。

以色列目前采取的强硬态度可能会增加阿拉伯国家对它的畏惧。一旦阿拉伯国家意识到美国无法有效约束以色列,他们将更加谨慎地处理与以色列的关系。因此,在以色列领导人内塔尼亚胡看来,巴以冲突不仅是消灭一个武装组织的事务,更是关乎以色列生存和安全的关键战斗,以色列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继续战斗,直至实现其目标。

以色列依赖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分裂的阿拉伯世界对它构不成威胁,但如果阿拉伯世界实现团结,那将成为以色列面临的最大危机。

以色列能够在五次中东战争中获胜,除了美国的支持外,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从未真正团结,分散作战使得以色列能够一一击破。

当前,内塔尼亚胡在加沙的举措被认为过于激进,这让阿拉伯国家逐渐意识到这个犹太邻国与过往的纳粹政权竟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随着以色列对外的威胁逐步超过内部的宗教纷争和利益矛盾,阿拉伯世界有可能重新趋向团结与一致。如今,甚至连伊朗和沙特的关系都已恢复正常,阿拉伯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共同立场似乎指日可待。

近日发生的埃及军队开火事件虽然可能仅是巴以冲突中的一个细节,但它象征着阿拉伯世界的愤怒正在累积。以色列试图以强硬手段解决所有问题,但这种策略极有可能事与愿违。即便成功铲除哈马斯,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终将在适宜的时机和条件下萌芽。届时,以色列所面对的恐怕不再是零星的哈马斯武装袭击,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全面的愤怒与反击。

4 阅读:6499
评论列表
  • 2024-06-02 22:56

    哈马斯就是个借口,哈马斯一成立之前对巴解那是一样的炸一样的抢。

    傲骨撕犢剴摋 回复:
    拉宾死前有两年时间。这两年,拉宾活着的时候巴勒斯坦人都没有停止过袭击。你还能说拉宾是对的?
    空速星痕 回复: 傲骨撕犢剴摋
    总之感觉以色列没有国家生存智慧,拉宾实际上看的比较透彻,以色列这种小国如果不和周边搞好关系,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周边都是大国的情况下。现在以色列四面皆敌,美国想强压沙特和以色列和解。可是就是停战这种最低的要求他都不想遵守。一旦美国衰落以色列大概率亡国。像拉宾这样的拥有清醒认知的政治家以色列已经没有了。
  • 2024-06-03 19:47

    以色列总理里叫内塌你丫糊!😝

  • 2024-06-03 16:38

    与恶为邻,哪怕十年磨一剑也要胜利一次

  • 2024-06-03 23:13

    生在地球谁也逃不了丛林法则!

文昊破局

简介: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