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白银之战:英军如何巧妙转败为胜,嘲笑大清的自大无知!

黄四狼读史 2024-01-06 11:02:20

18世纪末,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风靡英国市场,而英国商品在中国却难以销售,令英国商人愁眉苦脸。

大清决定对英国商品加征两成税收,引起英国政府的不满。在双方难以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英国提议用黄金交易,但大清坚持只用白银,使得英国只能将黄金卖出,购买白银与大清进行贸易。这导致英国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剧,令英国政府颇感不快,然而他们仍默许了这一情况。

随后,英国以恰烂钱的手段向大清推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并在虎门销毁,引起英国外交部的强烈不满。英国决定以武力解决分歧,于是义律和懿律率领战舰抵达广州,展开第一次鸦片战争。

业余军与专业兵的悲剧

战争爆发后,英国军队迅速占领关键港口,形成对大清的压倒性优势。大清的军队数量虽庞大,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形成有效抵抗。清军八旗中央军、地方绿营军、军政官员和士兵各自为政,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

清军在人员素质、战略思想和武器装备上均远逊于英军。军队素质低下,战术思想落后百年,采用的排队枪毙战术在面对英国先进的面性排队枪毙时显得束手无策。武器装备更是落后数百年,清军的火枪和大炮在威力和射程上远远不及英军的先进装备。

战败的根源:人、战术、装备

清军的人员素质问题,包括八旗军与绿营军的不合作,军队内部的权谋等因素,导致了战局的不利发展。战术上,清军采用的传统排队枪毙战术在面对英军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时显得力不从心。而武器装备方面,清军的火枪和大炮明显落后于英军,缺乏有效的对抗手段。

鸦片战争成为大清的悲剧,不仅揭示了中国封闭自守的局面,更凸显了清朝的软弱与堕落。第一次鸦片战争让大清深刻认识到,要想保卫家园,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军事素养,拥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和武器装备。

然而,这场战争的教训却并未引起清廷的重视,继续保持对外封闭的态度。这导致了中国在后来的历史中屡次面临外敌入侵,揭示了封闭自守和不思进取的代价。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警示,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149

黄四狼读史

简介: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