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一少年确诊白血病,死缓父亲千里转监,顺利拯救儿子

唠叨的三哥 2024-06-24 10:40:20

2018年3月15日一早,成都医院门口,一群手持长枪短炮的记者正在等待着什么人。

早上八点,警笛声中,一辆印有司法字样的警车平稳驶进了成都总医院的大门。见状,所有记者纷纷围了上去。

随着车门打开,一名身着囚服,戴着手铐和脚镣的男人从车上缓缓走下,见男人下车,所有记者都把手里的摄像机齐齐对准了男人。在周围特警的层层包围下,男人坐着轮椅进了医院。

这个男人是谁?他又何故能引来大批的记者在医院门口蹲守呢?

酒后杀人 被判入狱

据了解,男人名叫郭伟(化名),24岁那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郭达在一次聚会上得意忘形喝多了酒,醉酒后的他因一点小事和别人起了冲突,在扭打过程中,失手将人打死。

案发后,警察迅速将郭伟缉拿归案,因为案发地在甘肃兰州,所以经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郭伟犯故意伤害罪,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因改造态度良好转为有期徒刑。既然郭伟一直在兰州监狱服刑,又为何会突然坐火车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成都呢?

天各一方 父子分离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郭伟刚入狱时说起,那时郭伟的儿子小华刚刚五个月大,为了赚钱养家,郭伟的妻子张丽不得不丢下孩子外出打工。所以小华从小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

小华的内心因此非常孤独,他时常询问妈妈为什么自己没有爸爸,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张丽不得不编出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小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幼稚的孩子,对于爸爸到底去哪了这个问题,他的心里也有了自己的猜测。

父爱的缺失没能小明觉得异于常人,相反的,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小华非常知礼懂事,学习也十分刻苦,小学时就因为成绩优异跳级被重点高中录取,中学毕业后又被保送到了成都的重点高中。

突发重病 心神交瘁

按理说,小华应该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保持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拥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未来。可天不遂人愿,在一家人好不容易摆脱阴霾即将揭开生活新篇章之时,厄运却再一次悄然降临。

这天,张丽和儿子小华约好一起在家吃午饭,因为大多数时候儿子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张丽则因为工作太忙很少能陪儿子吃饭,所以这次的午饭她精心准备了许多儿子爱吃的饭菜。眼看午饭时间马上就要过去,饭菜都已经放凉,却迟迟不见儿子的身影,张丽心里不由得着急。

就在这时,张丽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见是儿子打来的电话,张丽赶紧接通,电话里儿子说自己走到二楼走不动了,让张丽下去接他,听到儿子这话张丽十分疑惑,自己家住在五楼,儿子一个十七岁的大小伙子怎么可能会走不上来呢?儿子的异样让张丽担心不已,她立即下楼把儿子接了上来。

回屋以后,张丽看儿子脸色苍白,还以为是孩子长大爱美,在脸上涂了粉,可儿子却一口否认了,说没这回事,虽然儿子一直表示自己身体没问题,让张丽不要担心,可张丽的心里还是感到隐隐的不安,于是,吃完午饭之后,张丽给她当医生的姐姐姐夫打去了电话,描述完儿子的症状,姐夫让张丽测一下小华的脉搏,结果显示小华的脉搏竟高达每分钟137次,听到测量结果,姐夫当即意识到不对,他催促张丽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给小华做了心电图、彩超、抽血等一系列检查,考虑到检查结果最早要下午四点才能出来,看着儿子愈发苍白的脸色,张丽心有余悸,她让儿子先回家休息,自己则守在医院焦急的等待。

下午四点半,张丽终于拿到了儿子的检查结果,可是看到报告单上儿子身体的各项指标竟然都远远低于正常值,张丽一下子慌了神,医生通知张丽让她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急诊,他怀疑孩子体内正在出血。

听完医生的话,张丽赶紧赶回家,推开门,她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儿子整个人都瘫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识,惊惧之下,张丽飞速把儿子送到了医院,进一步检查过后,医生发现,小华的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小华的血小板数值只有400,而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值应该是10万到30万之间,医生虽然已经竭尽全力救治小明,却依旧于事无补,一天的时间里,小华的病情迅速恶化,当晚就高烧四十度,陷入了昏迷当中,医院甚至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危急情况下,医生对小华进行了长达五天的抢救,凭借经验,医生初步判断,小华患的应该是某种血液方面的疾病,为了确定病因,医院找来了这方面的专家给小华做了一个骨髓穿刺检查,诊断结果表明小华患上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据专家介绍,这种白血病是属于危险性偏高的一种类型,不管是治疗难度和复发的可能性都非常高。

这个惊天噩耗彻底摧毁了张丽最后一点希望,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乐观坚强的儿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但是事已至此,她必须强迫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即使倾家荡产,她也一定要把儿子救回来。

下定决心 移植骨髓

其实小华的病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有所预兆,那年小华刚上高二,在学校时,他时常觉得浑身乏力,每次跑完步后都会脸色发白,好一会才能缓过来,起初,小华本以为是因为自己缺乏锻炼才导致了这种情况,所以他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因病入院,小华和张丽才终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可惜为时已晚。

确诊白血病以后,医院给小华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三个月的时间里,小华经历了四个化疗过程,痛苦的化疗让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变得形销骨立,精神低迷,可即便如此,收效却仍旧微乎其微。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小华进行了原发病的微小残留的白血病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小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在逐渐增长,这就说明如果单纯依靠化疗,这种白血病很难被治愈。

为了挽救小华的生命,医院专家组为小华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

就目前来说,对于这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强度最大的一种治疗方式。

可是对于这种方法,张丽却难以接受,在她看来这种方法实在是过于危险,多少人进了无菌仓就再也没能活着出来。化疗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是起码自己能陪儿子再多待半年。

可是,虽然张丽在情感上不想让儿子冒这种风险,但是理智告诉她,化疗已经对儿子的病没有任何用处,只有接受移植才能留存一线生机。深思熟虑以后,张丽同意了移植方案。

据国际规范指南推荐,选择造血干细胞供者一共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选择同胞全相合供者,但是鉴于小华是独生子,并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张丽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中华骨髓库里寻找和儿子匹配的供者。但是经过几天的焦急等待,张丽并没有得到匹配成功的好消息,可是儿子的病情已经迫在眉睫,被逼无奈,她只好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因为第三种方案的造血干细胞供体只能是父母,但是经过检验,张丽并不符合供者要求,眼见着事情已经陷入走投无路的地步,张丽不得不再次提起了那个尘封已久的名字。

配型成功 千里奔赴

监狱中的郭伟骤然得知了儿子患病的消息,十分悲痛,他看来一定是自己的罪孽;没有洗涤干净才连累了儿子。

为了争取时间,张丽主动找到了兰州监狱的领导,小华身上的特殊情况引起了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在兰州监狱的大力协助下,郭伟来到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了配型检验,黄天不负有心人,配型非常成功,郭伟能够成为小华的造血干细胞供者。

这个结果让张丽和郭伟都松了一口气,可是事情到此并没能告一段落,新的问题再一次出现,虽然配型成功,但是两人一个在兰州,一个在成都,中间隔着数千里的距离,要怎样才能把郭伟的造血干细胞完好的运送过去呢?

就在这时,小华的主治医生刘芳提出了一个方案,可以让兰州军区医院帮忙采集郭伟的造血干细胞,并由家属负责运送到成都。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小华正处于清髓状态,根本没有一点免疫力,最多只能支持一天,如果运送路上出了哪怕一丁点的意外,那么等待小华的就将是必死的结局。

可是细胞的活性和小华手术的成功率息息相关,而只有运送距离越近,细胞的活性才能越好,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此时的张丽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办法“让郭伟到成都来!”

时间不等人,2017年底,张丽马不停蹄地向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发出求助,申请让郭伟回到原籍四川成都服刑,这段非同寻常的父子重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志诚下达了指示,马上向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汇报情况,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请求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几天后,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根据特事特办的原则同意了郭伟由甘肃转回四川服刑的申请。

知道这个消息,张丽和郭伟都激动不已。2018年1月11日,在兰州监狱民警的押送下,阔被家乡18年的郭伟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为了方便医院后续治疗工作,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特地把郭伟安排在了距离城区更近的四川省崇州监狱。

骨髓移植需要供者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状态,为此,崇州监狱管理局动员人力物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郭伟在术前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手术前三天,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医生给郭伟注射了术前动员剂。但是由于动员剂的副作用,郭伟全身酸痛,但是想到能救儿子的命,郭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手术成功 父子重逢

2018年3月15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积极筹备,终于到了手术移植的日子。

早上8点,郭伟乘坐的警车在一众押送人员的保护下驶进了成都总医院的大门。

8点30分,郭伟进入采集室,采集造血干细胞。

下午1点,采集完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进手术室输进了小华体内,手术进行顺利。

下午2点,郭伟提出想和儿子见一面,为了避免小华遭受刺激,崇州市监狱领导特许顾伟穿上便装去见儿子。

10分钟后,郭伟坐着轮椅来到了小华的隔离舱外,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郭伟既心疼又激动,他提出想和儿子说两句话。

电话里,郭伟鼓励儿子,说自己的干细胞质量很好,让儿子不要害怕。这是相隔了十八年,父子俩的第一次对话,

幸运的是小华的手术很成功,2018年5月23日,在无菌仓治疗80多天后,小华的一切检查指标正常,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后的小华很是兴奋,他对妈妈说,“我好像看到爸爸了,以后我们一起去看他吧。”

听到儿子的话,张丽的眼中闪烁出莹莹泪光。

如果说父母的爱是一捧不灭的火苗,重新点燃了小华的生命,那么司法政策的人道主义关怀就是为小华一家人指明前路的灯塔。

人间有情,法亦容情,人性的光辉和法理的思辨在此次事件中完美地融合,我们推崇情感,敬畏法律,但情感和法律并不冲突,真挚的情感让法律拥有温度,威严的法律保护人们脆弱的情感,两者相辅相成才造就了这个美好的社会,才构建了这个让我们所有人为之骄傲的国家!

0 阅读:99

唠叨的三哥

简介:听三哥唠叨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