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二皇子为何执意要推举范闲主持春闱考试?

努力飞翔的胖头鱼 2024-05-24 13:03:06

《庆余年2》最新剧情中,被禁足半年的二皇子还是少不了想给范闲找些事情做。联合叶家一同上奏推荐范闲做了春闱考试的居中郎。

正是这次春闱考试让范闲看到了,他所处在的庆国:哪有公平这种东西。

01

考前内定,考场如过场

在得知范闲将作为春闱的监考官后,第一个让他震惊的学子,还是五年前在第一季中替郭宝坤做律师的贺宗纬。

为了能够拜师范闲门下,极力撇清与郭家父子的关系,更是各种谄媚吹捧。甚至为了能够攀附上范闲,给范闲下跪,扬言要做范闲的义子,愿意天天侍奉范闲身边左右,为他尽孝。

范闲将他赶出去并告诉贺宗纬读书人不能做狗,也不该做狗。可是在贺宗纬的意识里、庆国多数读书人意识里都是一句:话好说,人难做。

作为一个甚至比范闲年龄都大的读书人,已经没有丝毫文人风骨。在竞争激烈的春闱之中,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的实力,所以提前选择投靠名士大家。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可以在春闱中走捷径的道路。

在考院翻修处,范闲从同为参加春闱的考生侯季常口中得知:每年春闱参与的考生成千上万,可是每科取得人就只有那些,街上人人传言—朝中大臣选几个,宫中定几个,太学选几个,然后再选些名士,最后留在考场的能有几个名额?

所以对于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有人关照,胜过文思泉涌。

看着满京都大街小巷上,埋头苦读的青老年考生。春闱,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本来应该公平的考场,变成了一个过场。

范府前门,被送礼的人堵的水泄不通;就连太子也走后门前来送礼,太子对范闲说他主要是送礼,其次才是一个小纸条上面的几个小名字,并且告知范闲,他什么都不用做。

后被林相叫去,送来一张纸条,上面抄写几个人的名字。并告诉他,这是一些真正的有分量的名单。林相告诉他,这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京都的人情世故。

所以一场本应该各凭本事的春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阶级壁垒”。上位者永远可以依靠权力扶持自己人,底层学者永远认为是自己学问不足。

02

考院翻修,提高政绩

在翻修的考院工地上,从史阐立口中范闲得知考院翻修,使用的原料反而越发不好。

原来的金砖换成了普通的砖块、普通的木头换下了金丝楠木的柱子。

户部拨下的资金,结余的银两也都登记在册,拆下来的砖木都在礼部库房。

主持考院翻修的郭尚书看似没有做一丝一毫贪腐之事,口中声称为官之人就应该多做一些实事。所以在大考之际翻修考院,为自己做出一个政绩。让画师,画下自己装模作样干活的模样,用来证明自己确实做过此事,以后也好留个纪念。

庆国盛行的贪腐之下,怎会在面对如此诱惑之下存在两袖清风之人?只不过是一个会钻法律漏洞的蛀虫罢了。

剩下的银子,则用于礼部官员逢年过节置办酒肉;剩下的砖木,用于礼部“为官清正”的各府家中破败房屋的整修。好处都进了官员身上,但却都合规矩,不违律法。

所以他不怕别人知道,更不怕那些学子知道。为了避免今后一些学子可能会金榜题名,在殿上参他一本,于是将参与翻修登记在册的学子参与考试的稿子,全部沦为废稿。

此时对比最为讽刺的是,这些前来做工的学子除了是为了在监考官面前混个脸熟外,还有一部分学子确实是家境贫寒。只为防止部分心存杂念的人,就断送了那些真正十年苦读的底层学子前程。

“读书人最重要的就是品行高洁”,这是郭尚书用最虚伪的嘴脸说出的最讽刺的话。

拥有现代人思维的范闲,终究做不到同他们一样同流合污。在这个贪官受贿、强权横行、平民受辱,一个百姓为鱼肉、权力为刀俎的世界,范闲想要实现母亲的“遵法如仗剑”, 就注定与其他人逆行。

他也只能是个孤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