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国公祖地】“凹脑土星”出公爵

三僚地师曾庆良 2024-06-20 15:31:04

地在乐平县,地名大汾潭(又名鹅塘),其龙来历甚远。沐国公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沐英的故事很是传奇,这里与江西乐平其祖地风水有关。

在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水国师名叫吴景鸾,他是江西德兴人,本是一个民间实战派风水大师,在方园几百里内都是很有名气,因为凡是他点的穴地,没有一处不发贵的,正因为功夫了得,所以被推荐给朝廷,成为国师。

有一次他来到乐平,看到一块好地,周边的龙、砂 、水、穴形峦实在是太好了,因此写下了钳记,具体内容如下:王大山前两条龙,百里隐其踪。直奔万岁(地名)过金充(地名),方始认雌雄。神后行来龙百里,三度失其踪。恰如龙虎乱纵横,真个得人惊。要知此龙为官位,一 一为君指。胜光神后列其方,世代贵朝郎。贪狼文曲现童子,出双选功曹。传送水来雄,清秀出神童。寅申相对便封侯,官职在梁州(今云南乃梁州分野)。三座禄存高高照,才子文章好。不以文章达御科,久远管山河。连天乙并太乙,本出侍朝职。为逢驿马太雄高,所以管山河。雌雄欲遇要研对,所以不行文。审申巳亥有来踪,所以出神童(英童年统兵)。此地为官世代泽,莫惜与千金。

自吴公记后,乡人皆知为大地。廖金精在熙宁二年来到德兴乐平后,也被国师吴景鸾所留大地所吸引,为了找到该穴的,廖金精在此地盘旋月余,才确定穴的,埋下石刻,故做标记。 南宋乐平丞相马廷鸾也知道此处有大地,多次派人寻找,但未果。

元朝德兴名师梁饶经过此地,遇到大水,留宿沐英祖父家,因沐英爷爷善待梁饶,梁饶感动,为其点扦该穴的,并告诉沐英爷爷先凶后吉。

吴国师的钳记里讲是王大山,乐平现在没有叫王大山的地方,通过了解所谓的王大山就是现在乐平的坜居山,主龙脉在乐平的小下坑、茶坞场这里分有两条龙脉,结沐英祖地的这条龙脉向西边行去,在大坞口水库处过峡,凡是大龙行走,必有三落五局,这里应该属于初落。

将入首时,大幅度地跌断穿出帐幕度峡,接连起贪婪星,山势挺拔飞扬,形势雄伟,又冲起形如玉枕的土星结咽束气后,耸起凹脑土星,垂下短的乳突,乳突又张开凹窝,凹窝的左右,两个实质的“钳体”非常精巧,当中地势却十分平坦,天然的大小仅可容纳下棺椁。

龙穴下面余气形成的山体,则是陡峻顽硬,龙虎两山虽然山顶高昂,但山脚却低伏插落,拱抱穴场很有情致。

大河的水流自辰巽位,流至午位转向,从龙穴的正面流过来,绕过穴场脚下流去,河中巨石磷磷,形状如兽如禽。远处的朝应峰数十里外耸入云霄,如军旗、展帐、带甲马剑戟,形状似金甲、金鼓、御伞、将台、屯兵、列阵、贵应重重。

右边隔着大河有一座山峰,从千里之外前来,与龙脉在此大规模的汇聚,卓然挺立形态端正恭谨,如同侍卫之臣,真是一个孕育公侯的穴场。

只是形态威武的曜星发露于外,巨石险峻,青龙山顺水离去,白虎山雄强高昂,龙穴前方山势陡峻,元辰水倾泄而出,因此穴场形势怪异惊人。周围的山体有飞走之态,穴场位置陡峭,龙脉横来入首,落脉过程模糊。

而顺着龙脉来势而去的山峦,似乎没有停止之意,况且穴星没有山顶,龙穴的位置又正当穴星的凹陷处。后面没有乐山,元辰之水又倾泄而去。

初见之下没有人不大为惊骇,却不知大的主干龙脉融结的龙穴,禀受的生气厚重,力量强大,山势险峻山形粗陋正好与之相称;全身都是恶石是威武的兆应;白虎山雄强高昂兆示着杀伐之权;青龙山顺水窜离兆示着离乡而贵;穴星没有正中的山顶是所谓的“凹脑”格式,龙脉的去势不住是余气旺盛的表现;穴场陡峭、水流倾泄是先要遭逢凶祸的应照;没有乐山、水口低远,是因为主干龙脉的护从之山,往往隔州、隔县,无须计较距离的远近。

因此各种所谓的丑拙之处,最终都是兆示吉祥的工具。只是未葬时,梁公说过:“福在三十年后,祸在初葬之时。”如果不是李公有高出寻常百倍的见识,岂能下葬于此?总是积善之报。

该地发沐英,由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子女,能成为皇帝的义子,建立武功,被封为西平候,后封为黔宁王,配享太庙,赠三代王爵,此等荣耀在历史的王朝中很是少见,沐英有四个儿子,长子沐春袭侯,次子沐晟以功封定远王,三子沐昂为都督总兵,四子沐伒尚公主,授驸马都尉。沐英子孙袭黔国公爵,世代镇守云南,有几百年的历史,著名的木府风云就是讲述他们家的故事。

1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