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95岁入党,曾任政协副主席,儿子曾是侨联主席!

坦率趣谈 2024-05-26 11:33:16

1982年,一场庄重的入党仪式在全国侨联的小礼堂内举行。这天,党组织吸纳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党员——庄希泉。95岁高龄的他,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毫无疲态。这位被誉为民族英雄的老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庄希泉,出身于商人家庭,其父在华南多省拥有产业,家境殷实。庄希泉自幼受父亲期望,接受良好教育,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与抱负。

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6岁开始启蒙,12岁时赴日本人开设的学馆求学。然而,在学馆的日子里,庄希泉对日本人的歧视感到强烈的不满,这种不公正待遇让他经常选择逃学。面对儿子的困境,庄希泉的父亲决定请名师来家中为他进行家教,教授他文学、数理、英文等课程。

庄希泉在父亲的安排下,16岁时进入银行担任会计。这段工作经历让他结识了许多革命党人,其中包括黄兴等革命领袖。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与黄兴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为了他们的挚友。为了支持黄兴的革命事业,庄希泉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瞒着父亲挪用银行公款作为革命经费。1911年,庄希泉成功加入了同盟会,正式成为革命阵营的一员。

北洋政府成立后,庄希泉被袁世凯聘为银行董事。两年后,他远赴南洋开拓业务,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建立联系。1917年,他在新加坡创办了一所华人师范学校,教授国文和数理等课程。此后,他积极参与抗议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组织工人和学生游行示威,表达对英国殖民政府的不满。1920年,殖民政府试图将他遣送回国,但在华侨的支持下,他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1922年,庄希泉回到国内,在厦门继续创办教育事业。大革命时期,他加入国民党,散尽家财支援北伐军,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大革命失败后,作为国民党左派,他被迫逃往东南亚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庄希泉先生毅然转往香港,与爱国华侨一道组建抗日后援会,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支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侵略。他的努力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展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坚定信念。

然而,当日军入侵香港后,庄希泉先生成为了他们的通缉对象,处境十分危险。在生死关头,他得到了地下党人的帮助,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成功逃离了险境。这段经历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海外华侨之间的深厚情谊。

解放战争期间,庄希泉先生重回香港,他一边经商维持生计,一边积极支持中共与解放军。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为中共在香港的地下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庄希泉先生入选全国政协,担任华侨联副主席。他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动员他们捐资建设新中国。他以身作则,将个人产业全部无偿捐给国家,展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庄希泉先生积极推动侨胞回国投资,为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努力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加深了海内外同胞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庄希泉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斗,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1982年,庄希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入党仪式,以9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体现了他对党的热爱和忠诚。1987年,他因病离职,1988年在北京去世。

庄希泉的儿子庄炎林也是一位杰出人物,曾参加抗战,建国后在福建省委和外交部工作,晚年致力于推广全民健身运动。2020年,庄炎林去世,享年98岁。

庄希泉的一生,是一段充满传奇和英勇的历史。他不仅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更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真实写照。庄希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0 阅读:16

坦率趣谈

简介:“观今宜赏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