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和体重有什么关系?50岁后,体重越接近“这个数”,越是健康

沈大大科普 2024-04-13 16:03:03

对体重的关注,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观,更是对内在健康的重视。细心的人或许已经发现,身边很多人,尤其是步入50岁之后,体重超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更是因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长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01

什么时候称体重最准?

一般来说,早晨起床后、排便后、早餐前是较为理想的称重时间。此时,身体已经经过一夜的代谢和排泄,水分和食物残渣相对较少,因此体重较为稳定。

此外,早晨的称重时间也更容易让人们对自己的体重变化保持警觉,从而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

相比之下,晚上称重可能会因为一天中的饮食和水分摄入而导致体重波动较大,不利于准确评估自己的体重状况。

此外,在运动后或大量出汗后称重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偏低,因为这些情况下身体失去了一定的水分和电解质,而非真正的脂肪或肌肉质量。

02

寿命和体重有什么关系?

《流行病学年鉴》于2021年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历经73年,横跨半个多世纪,对4576名受试者进行了详尽的追踪观察。

在经过细致的性别、病史、生活习惯等多维度调整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年轻时维持健康体重,而在年老时适度微胖的人群,其死亡率竟然更低。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入BMI(身体质量指数)这一概念。

BMI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的BMI值应维持在20~25之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BMI的控制范围应有所不同。

对于年龄小于60岁的人群来说,将BMI控制在18.5~24.9之间,将更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实现健康长寿。

而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由于其生理机能的变化,可以适当放宽BMI的范围,控制在25~29.9之间,此时的死亡率也是相对较低的。

03

老人太瘦或虚胖,存在哪些健康隐患?

当老人过于消瘦时,往往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可能缺乏足够的营养,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骨骼疏松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他们跌倒、骨折等意外的风险。此外,消瘦的老人还可能出现贫血、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可能隐藏着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

相比之下,老人虚胖同样不容忽视。虚胖往往是由于老人身体代谢率降低,运动量减少,同时又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所致。

这种情况下,老人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同时,虚胖的老人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老人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太瘦或虚胖的问题。

04

50岁后,体重越接近“这个数”,越是健康

曾几何时,瘦削身材被视为健康的代名词,而如今,“微胖”却逐渐成为了长寿的新宠。那么,怎样的“微胖”才是老年人的理想之选呢?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常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重指数(BMI)。BMI的计算公式简单易懂: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以张男为例,他身高180cm,体重70kg,那么他的BMI值为70 ÷ 1.8² = 21.6,属于健康的范畴。

然而,BMI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中,BMI超过30被视为肥胖。但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个标准或许稍显苛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适度的体重增加反而有助于保持健康。因此,专家建议50岁后的老年人,维持体重指数在25-29的范围内,这样的“微胖”不仅有助于抵御疾病,更可能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05

保持健康体重,医生建议做到以下4点

首先,要合理控制饮食。我们应该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而是选择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果、全谷类食品以及低脂蛋白质。此外,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暴饮暴食,尽量让三餐规律有序。

其次,增加身体活动量。久坐不动是现代人的常态,但长时间缺乏运动会导致新陈代谢降低,身体容易积聚脂肪。

因此,建议大家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热量消耗,保持健康体重。第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对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激素水平,导致食欲增加和体重上升。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尽量让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最后,要关注心理健康。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导致人们通过食物寻求安慰,从而增加热量摄入。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3 阅读: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