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霸杨元元,带母同住后宿舍自缢,没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小阿猫旅游 2023-03-02 16:08:39

杨元元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考上了北大法律系。还在西北大学获得任教资格,考上了两次公务员,最后在上海海事大学读了研究生。

这样一个终级学霸,为什么没有印证“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话,反而在读研不久选择在宿舍卫生间,用残忍的半蹲式自缢结束生命?并留下“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的遗言。

那么,能把花样年纪的女孩逼到这一步。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真相浮出水面

在这个案件发生后,当时,学校虽然怕事情传出去影响声誉,也进行过消息封闭。但是互联网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很快大家对此事发出了无数猜想,有人说她可能是因为“失恋”受不了打击自杀的。

还有网友说,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等等的说法,但最终经过大家对杨元元的细节拼凑,发现她并不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大学生,在学校里,早已是“名人”,而结合她留下的遗书内容发现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承受的现实,那就是真正害死了杨元元的“凶手”,不是别人,而是生她养她几十年的亲生母亲!

二、导火索

1998年,杨元元顺利从高中毕业,以超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大连海事学院法律系,她正想象着自己以后当上律师,能为好人伸张正义时,却被强势母亲望瑞玲拉到了现实。

“大连?不行,离家太远了”

“可是,我一直都想去学法律专业,以后当律师”

“律师有啥前途?还不好找工作,要我说,你就应该学经济,学习不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赚钱!我看离家近的那个武汉大学就是不错的选择”

懂事的杨元元并没有反抗,她知道母亲这么多年一个人抚养她和弟弟长大成人也不容易。母亲就这点要求,希望儿女离自己近点也是能理解的。

1979年,杨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父亲是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师的工作,母亲是工厂里的普通员工,虽然没啥学历,但还算把孩子照顾的很好。

从小杨元元在邻居口中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和弟弟俩出生起就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也好,按理说一家四口人应该就这样平安喜乐的过简单的小日子,可天不遂人愿,杨元元六岁那年,父亲被查出重病,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夜之间他们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一个母亲白天上班挣钱养家,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两个孩子照顾好,也因此对他们报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取得高学历,挣大钱,这样下半辈子就能享清福了。

可能是孩子俩看到了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回家都累到不行,想好好学习用成绩报答母亲。亦或者遗传了父亲的优良基因,姐弟俩都没让母亲失望,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慢慢长大的杨元元也开始在学习之余力所能及的帮助年迈的母亲。

这也是,杨元元在考上大连海事学院时,母亲不同意,她没有反抗,妥协去附近武汉大学的直接原因。留在离家近的地方也好,不放心母亲孤身一人留在家里。

三、埋下自杀的伏笔

刚来到武汉大学的杨元元,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而且学习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学校举办的各项比赛奖杯都拿到手软,奖学金更是没有错过一次,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她。

而且杨元元非常懂事,知道母亲辛苦,赚钱也不多,所以在学校一直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来担负自己在大学校园的生活开销。母亲对此非常满意,把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杨元元弟弟身上。

可是,看似表面的风平浪静,却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里,被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

这天,门外传来宿管阿姨的声音,“杨元元,你妈妈来找你了”

杨元元听到这个消息,惊讶不已,昨天晚上还和母亲打电话,也没听她说要来呀,来不及多想,杨元元赶忙放下手头上的事情,跑到宿舍楼下,看到母亲正眼巴巴的望向她的方向,身边放着大大小小的包裹。

杨元元不明所以的问着母亲:你这是干什么?

望瑞玲大声说到:“元元,咱家那要搞拆迁了,说换新房子,需要再交3万块钱,我哪有那么多钱”

“再说你弟弟 也来武汉上学了,我也不用呆在咱老家了,就把工作辞了,想着跟你一起住了。这样可以照顾你,也省钱了”

杨元元突然得知这个消息,有些手足无措,毕竟之前学校里也没有这样的先例,但转念一想。

母亲一个人没钱又没地方住,心一软,想着让她住在自己寝室,应该也没有什么。就答应了下来。

在杨元元母亲住到寝室后,虽然室友们表面看起来很有礼貌,笑脸相迎,但是背地里却是闲言碎语,毕竟,本来大家都是同龄人,在一起住一起相处,就是很随意,什么玩笑话都敢随口说出,可是来了一个长辈,就没有这么自由了,生活上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每天白天除了上课时间,母亲总是和杨元元形影不离,吃饭上厕所都在一起,这个20岁左右的女孩子,正是需要有自己的小空间,小秘密的时候,却只能带着自己的老母亲。

本来关系很好的室友们,也开始逐渐生疏,不愿给杨元元多说话。

每天晚上杨元元还和母亲一起挤在一个一米二的小床板上,只能侧着身子,一躺就是一晚上,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加上望瑞玲因为年纪大了,晚上经常起夜,上厕所,还磨牙说梦话,这让室友们总是休息不好。

忍无可忍她们只能把这件事情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去,也是因为这,让杨元元“带母上学”的事传的沸沸扬扬,什么风言风语都有,这让杨元元每次走在校园,都被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她在哪里,哪里就是话题的中心点。

好在武汉大学还是挺好说话的,没有因此撵走望瑞玲,而且念着杨元元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并且查到她入学时的学费都没交全,确实家庭条件过于贫苦,所以在学校找了一个空出的房间,供母女俩居住。

这样一来,望瑞玲是高兴了,白捡了一个房子住,自己也没闲着,完全不在乎外面的风言风语,也不顾及女儿的感受,整天大摇大摆的走在学校里,更是干脆找个地方摆起摊儿,每天卖点自己煮的茶鸡蛋,打的豆浆什么的。

杨元元课余时间也会来帮帮忙,但就是变得越来越孤僻,没有朋友,不愿和别人多说话。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想着等找到了好工作,就能带母亲出去住,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扛着一家人重担的杨元元,真能如愿吗?

四、一次次与机会擦肩而过

正值毕业季的杨元元,对自己未来做了打算,她这几年来学习经济学,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并不感兴趣,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纷纷不是出国,就是考研,她也想为了梦想再努力一把。于是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

但是需要3万块钱的学费,杨元元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想寻求母亲的帮助。望瑞玲态度强硬。

“什么?你还要上学,上这么多学有什么用啊,都学傻了,早点步入社会,早点去挣钱,比啥都强。”

杨元元无奈再一次放弃自己的梦想

同样,西北大学看到她优异的成绩后,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只要面试通过,就能在那里当上大学老师。杨元元激动的不得了:

“那可是大学老师啊。和公务员差不多的铁饭碗,工资不少,休假还多,母亲肯定会答应。

人家学校让三天后就去面试,我要先把车票买好,回去再给母亲说。”

没想到这么好的工作也被母亲否决。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大把的应届毕业生,都不挑,偏偏挑上你。就是你傻,还当真,想往那去,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妈,我都多大人了,再说这是个机会,万一是真的呢,我是去那个大学里,他们的学校领导怎么可能是骗子”?

望瑞玲眼看杨元元这次像是下定了决心,非去不可,开始不讲理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其实一心向往繁华生活的望瑞玲,只想留在大城市。

怀有私心的望瑞玲就想让女儿和自己待在一起。如果女儿去了西北,自己岂不是也得过去了?

看着母亲这样,心软的杨元元有些不忍心,把车票退了,彻底打消了去西北大学面试的念头。这时望瑞玲才舒了一口气。

杨元元心想,既然不让去这么远,又害怕被骗,那就考个附近的公务员,这次总不会有啥话说的吧。

于是她考了两次公务员,全都考上了,分别是广西的,还有一个就是湖北枝江的。

可这一次望瑞玲又有了新的理由:

“干嘛要去这么小的地方当公务员,既然来的大城市,就没有回去的可能,就算留在武汉扫大街也不要回去”。

这时,望瑞玲根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每次不经意说出的话,对初入社会的女儿是多大的打击,每次杨元元报起的希望,都让她浇灭了。

杨元元不再有其他想法,老老实实的在武汉本地找起了工作,可当时,她上大学学费是在学校贷的款,还没有还,导致现在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手,这让杨元元找工作时十分费力,处处碰壁。

一个学识渊博,上学时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却找不到一个好的工作,杨元元也是备受打击,又不敢给母亲说,怕她担心,只能在心里自己消化,在多少个回去的路上,自己一个人默默流泪。

最后杨元元被生活的窘状所逼,也逐渐磨平了棱角。

在这期间她什么工作都愿意做,只要能赚钱,发过传单,卖过房子,卖过保险,也给初中生当过家教。甚至同时打几份工,就是这样,终于用了5年时间还清了大学时的贷款。为什么几千块钱还了五年?

因为她不但要担负起她和母亲的花销,连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她给。

五年后,她在不负债的情况下一身轻松,于是在贷款平台上借了一些钱,准备创业,想着只有自己当老板钱才来的快,就开了一家杂志社,但当时 ,正赶上信息化时代,人们用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看报纸杂志的人越来越少,坚持了几个月,房租的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了,只能以失败告终。

本来是想改变生活,带母亲过好日子,结果却搞砸了一切。

这时杨元元看着弟弟这些年来,在学业上步步高升,已经考上了北大直博,在毕业后,前途无量,工作好找赚的也多。

于是杨元元想重新拾起自己当律师的梦想,在毕业八年后,她终于如愿入学上海海事大学,学校公费让她攻读研究生。

这次,望瑞玲第一次肯定杨元元的决定。

也是这次,把女儿逼上了绝路......

五、缘起缘灭,压死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杨元元去上海读研的时候,弟弟已经在读博士,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多次提出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让姐姐安心求学。

可是望瑞玲死活不答应,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在上海打过工,对那个浦江外滩有特殊的感情,这次多年后终于可以再踏入这个地方,所以说什么也不愿放弃这次机会。

就像一个“寄生虫”一样黏着杨元元来到了新校园,住进了新宿舍。

她们娘俩还以为这次学校会像之前武汉的那个一样,对她们宽容,可事与愿违。

入校几天,宿舍的新舍友对这个素不相识的杨元元,很是冷漠,对她带着母亲一起住在寝室的做法很是反感,纷纷申请换宿舍,这也让学校高度重视。

虽然杨元元事先也写好了一份申请书,把自己的情况详细说明后交给了学校,但是学校也有规章制度,贫困学生很多,学校又不是慈善所,没有责任和义务收留学生家长。

第二天下达紧急通知:尽快搬离出去,不然取消学位证。

这时杨元元拿的有学校的贫困补助,母亲也有退休工资。所以说租个几百块钱的房子还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望瑞玲死活不愿意,自己之前尝过甜头,就不愿意再去花那个租房的冤枉钱,于是和学校大吵大闹。刚一开学,就闹的人尽皆知。

杨元元在新校园受到排挤,和之前在武汉大学时,如出一辙。

没办法,为了能在这个学校继续念下去,最后杨元元只能带着母亲在寒冷的上海街头找房子。

11月的上海,冷风呼呼的吹着,看着母亲冻得发紫的嘴唇,和颤抖的身体,杨元元内心五味杂陈。找了一天的房子,不是太贵,就是便宜的,里面什么都没有的毛坯房。

最后她们娘俩无奈只能将就,把带的被褥铺到地上,凑合着睡觉。

夜晚,看着母亲冻得久久不能入睡,这么多年一幕幕的场景就像过电影一样从眼前划过,想着自己这30年,过的是多么悲哀,一事无成,就连母亲现在还跟着自己受这种罪。

杨元元看着睡在身旁的母亲,喃喃道:

“妈妈,我该怎么办?我好像坚持不下去了。”

“对不起,妈妈,这次让我自己做决定吧。”

第二天杨元元早早的就起来,径直走过自己最爱的大学校园来到宿舍的卫生间,在水龙头上绑上了两条毛巾,含泪告别了这个世界。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当时的她是多绝望?毛巾紧紧的卡着她的脖子,但凡在这个过程中有丝毫的求生欲,也不会致死。

结语:

如果当时,杨元元没有听母亲的话,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如果当时,母亲要来与自己同居寝室时,果断拒绝......如果,如果,结局是不是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呢?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母亲和杨元元这种关系,就是一种“病态共生”也叫“寄生”关系,父母入侵孩子的生活,即使孩子长大成年了,他们也无法分离。那些影视作品里,被寄生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能全身而退的,要么是寄生的脑部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寄生的人死掉了。

事实上,很多孩子自杀,都是因为“寄生”父母的残害。作为父母,第一任务是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第二个任务则是学会和孩子分离,使得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

如果做不到,那么身为父母既会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感到窒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不是紧密相依,而是在孩子们渐行渐远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放手。

0 阅读:5

小阿猫旅游

简介:带你领略阿猫阿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