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半生》到《玫瑰的故事》,亦舒笔下的“她们”变了

娱乐硬糖 2024-06-13 23:02:20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那些奔着浪漫偶像剧去看《玫瑰的故事》的观众,难免“败兴而归”。它固然有着浪漫的开端和浓情的细节,但却有着急转直下的收束。如同那一幅绽放在红酒印记上的玫瑰画,热烈地照亮了两个人的生活,又快速被白漆遮盖,仿佛从未存在。

“对海外精英男祛魅了”、“感觉自己也谈了一场”、“这就是亲密关系中的我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多偶像剧,都是因为你加上的滤镜”、“女生真的要好好爱自己”、“主动在爱情里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当微博、豆瓣、小红书纷纷就着《玫瑰的故事》讨论起女性成长和亲密关系时,不得不服气,亦舒作品真有穿越时间的共鸣。不论是两性关系的通透、个人成长的曲折,还是对家庭和职场的真实刻画,这是最标准的都市故事、都市情感和都市病,让我们很多的小言霸总显得城市化进程不足。

可以说,《玫瑰的故事》里的一些议题不但是经典的,更是超前的。题中要义依然是爱情里的哀兵必胜,是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度洞察。不仅有让人情意迷乱的彩色,更有鲜少被提及的灰色。

而这些都市男女的浮世悲欢都围绕着一个玫瑰一样的女子展开。无须避讳,从亦舒原著到同名改编剧、从黄玫瑰到黄亦玫,女主的人设是让一些人着迷、也让另一些人迷惑的——是否真有这样造化所钟、倾倒众生的女郎?

在硬糖君看来,《玫瑰的故事》小说由于采用了四个男人的第一视角叙述,里面的黄玫瑰更像是种种男女和种种爱情的一面镜子。玫瑰是爱与美的化身,众人在她身上投射了自己对诗意生活的想象,因此这些人的人性和欲望是真实的,玫瑰的形象反而是相对模糊的。

而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的改编剧无疑极大增强了黄亦玫的主体性。她是典型的成长型女主,在事业、爱情、亲情中磕碰成长,过尽千帆,斜晖脉脉。这一次,世界是大女主的镜子,让她照见自己的本心,也让屏幕外的生活女主角们感同身受了一次自我发现之旅。

亲密关系万花筒

很难想象黄亦玫(刘亦菲饰)这样的大美女也有因为恋爱“破防”的时候,当看到《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因为男友不接电话而切换“第二人格”时,网友纷纷感慨美女在演我自己。不过这很正常,饶是你家世再好、颜值再高、追你的人排到了法国,也难逃“爱情新手期”的魔爪。该甜蜜的甜蜜,该酸楚的酸楚,可不就是初恋的滋味。

《玫瑰的故事》用“玫瑰”的恋爱史映照出了多种现实情况。它不是悬浮在半空的幻想式浪漫,而是恋爱与现实困顿交织的真实刻画。几位在黄亦玫人生里先后经过的男性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对照组。

庄国栋是天雷地火的激情,方协文是经济适用男的围城,傅家明是短暂相守会者定离的遗憾,何西是历尽千帆后依然勇敢炙热。他们是如此的不同,宛如人生协奏曲里错落排置的音符,既是黄亦玫人生的一道道风景,也是她借以阅读自我的一面面镜子。

彭冠英饰演的庄国栋,承载了前13集观众的主要火力。看似优秀得体,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却容易逃避疏离,甚至让网友品出了一点NPD的味道。庄母强势,庄父懦弱,庄国栋想反抗母亲而无力。遇到家庭幸福性格明媚的黄亦玫,他被强烈吸引,却没有相守的能力。两人隔空闹矛盾时,他冷静的像个客服。

陷入爱情时,最容易看不清对方,却也最容易看清自己。必须承认,黄亦玫被庄国栋吸引,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职场精英的魅力。这正因为初出茅庐的她,也渴望成功和建立自己的事业。可当她发现两人渐行渐远,才明白自己的事业已和爱情无法调和。就像黄亦玫对苏更生说的,“爱情很重要,但人不能只有爱情,否则它就会反过来消耗你。”

别有韵味的是,《玫瑰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对照组,也是爱情的怀旧组。玫瑰和国栋互发短信诉忠肠,振华和更生QQ斗气、论坛帖子battle均让人想起古早时期恋爱模式的质朴和真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恋爱,而逝去的总显得格外浪漫。玫瑰和国栋举着手机让对方听雨声的场景,竟让不少年轻观众感到羡慕。也许当通讯媒介无远弗届、视频电话可以连打两三小时,反而是穷形尽相、少了余味。

都市感与体面人

不少都市剧的一大弊端,是明明在展露“钱”却始终讳谈“钱”,好像一旦捅破了窗户纸,就让爱情多了算计的意味,变得不纯粹了。可我等俗人最是知道,谈钱伤感情,但谈感情哪有不花钱的。似乎只有在亦舒的作品里,我们才能找到爱情与物质的真切纠缠,以及爱自由又讲体面的都市新女性。

《玫瑰的故事》正是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勾勒了“女性自己的房间”和不被爱捆绑的自由价值取向。我爱你,但我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着独特节奏不受干扰的向阳玫瑰。投入职场时努力做到最好,找到新目标后又再度回到校园。永远服从内心的指引,不做爱的附庸,也不被社会刻板印象拘束。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看到《玫瑰的故事》里细节化的生活方式展现与深度的金钱关系描摹。黄亦玫随时用花束装点房间,面试衣服弄脏巧妙以围巾遮挡,都是标准的都市女郎做派。

她有不俗的品味,对物质关系的处理也大方得体。还苏更生丝巾时,她小声说刚工作没什么钱,以后再买条好的给你。姜雪琼离婚时被问后不后悔,明确表示“从你这儿获得了眼界、资源、爱情”。大大方方谈钱,在硬糖君看来确实更容易让观众触摸剧集的现实质感。

而即便跳脱了港式的豪门恩怨,落地化的都市家庭戏仍是《玫瑰的故事》的一大看点,看惯了家庭剧的鸡飞狗跳,这种体面、温馨的家庭还真挺治愈的。母亲的口是心非爱在心头,父亲具有智慧的巧妙点拨,哥哥暖心的守护,都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看到父母生气关黄亦玫“禁闭”,她金蝉脱壳从窗户逃走的情节,谁能不会心一笑呢?

黄亦玫生气住在学校,父亲带着饭盒去劝和,她问父亲自己画得如何,父亲一如既往地夸赞。在黄亦玫的回忆里,从小到大她无论想做什么事情,父亲似乎都给予正向反馈和鼓励。在“打压式教育”里长大的硬糖君,真的很吃这种朋友一样的亲子关系。

这些家庭线索,让人联想起《流金岁月》和《我的前半生》,不局限于爱情,而是多维度描写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职场线上,独立策展的黄亦玫也让人看到了女性的突围和成长。她冲劲满满,能够不断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同时保持独立的想法,拒绝老板姜雪琼的安排,也让打工人直呼清醒。谈不上整顿职场,而是时刻保持思考和对自己的清晰规划,不屈从权威不随波逐流。

都市剧如何“与时迭代”

继《与凤行》和《庆余年2》后,《玫瑰的故事》是新丽今年第三部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破30000的爆款作品。同时,开播四天破30000也刷新了腾讯视频都市剧热度值增速纪录。自6月8日开播以来,《玫瑰的故事》市场反响热烈,不仅斩获了多平台热度日冠,抖音剧集相关播放量也达到了90亿+。与话题度一同攀升的,还有观众的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一时间,剧集已在互联网掀起一股“玫瑰风暴”,打破了前期古装剧独占头部的局面。

虽然《玫瑰的故事》(首版于1981)小说距离当下已经有几十年的时差,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它的改编是与当代同频共振的。就像硬糖君初看《我的前半生》的惊艳,仿佛那就是一个纯血的21世纪10年代上海都市故事。如何消除亦舒IP的“时差”并且熟练操作都市类型剧,新丽可以说已经有一套反复被验证成功的方法论。

首先,新丽对亦舒小说的改编紧抓时下热门话题,但又不喧宾夺主,而是和原剧情紧密贴合。前期周士辉对玫瑰的“纠缠”,就展示了一个当代女性的困境。被贴标签,百口莫辩,做什么都是错。黄亦玫和关芝芝的对话更让人拍案叫绝,“他都这么对你了,你确定还想要他?”这不就是劝分帖里的“姐妹赶紧分了吧”。

《玫瑰的故事》将当下关于亲密关系的热门议题巧妙融入剧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观众的固定认知,带来反差感。把一段本以为剑拔弩张的对峙,变成了两个女性的开诚布公和精神扶持。

在举重若轻的解构中,观众并不会觉得《玫瑰的故事》观感沉重,反而愿意参与讨论,进一步助力剧集口碑的发酵。网友利用CP名玩梗:玫瑰VS庄国栋:玫有结果(初恋);玫瑰VS方协文:玫有下文(离婚);玫瑰VS傅家明:玫有明天(故去);玫瑰VS何西:玫有希望(年下);玫瑰VS徐海乔:玫有出现。

剧集的“哥嫂线”也引发热议,观众纷纷调侃佟大为和万茜在演一种很新的暧昧。看着佟大为否认喜欢万茜的表情,真有接地气的甜蜜感。不像小年轻那么直白热烈,是属于熟龄群体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浪漫。

其次,新丽对都市类型剧已经把握得炉火纯青,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到《玫瑰的故事》,均将IP的核心价值和人物内核精准提炼,无论将女性角色放置在任何时代背景任何地点身份,新丽考虑的都是“她如何成长”的问题。经典的故事架构+当下的议题加持,共同促成了新丽改编的成功。

《我的前半生》聚焦罗子君离婚后的自立过程,《流金岁月》里南孙和锁锁经历了家庭和情感的重大变故后依然相互治愈,《玫瑰的故事》则以黄亦玫的成长为线索融入了更多具有当下性的思考。

好的表演会让角色长出血肉,好的改编也是。恰如《庆余年2》,新丽让时隔五年的范闲有了内生性的改变,观众则惊呼“剧停了,但人物没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比情节筛选和文本压缩更高维度的一种改编。

就这样,相隔四十年的亦舒女郎,庆幸的是她们仍然是一些事事以自己感觉为先的都市物种,更庆幸的是:她们这次是真工作,也是真独立了。

0 阅读:9

娱乐硬糖

简介: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