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中国导演在拍“外国片”?

娱乐硬糖 2023-11-28 16:44:32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点映期间就掀起舆论高潮的《我本是高山》,真正上映后反而哑火了。“黑红”的巨大关注度未能给影片带去票房红利,以目前的票房预测,恐难破亿。

回头再看《我本是高山》上映前的宣发势头,谁能料到这部在短视频屡创数据新高的准黑马,居然就在点映上翻了车。点映不但没能把口碑点出来,还差点把电影给“点”没了。

或许直到现在,《我本是高山》的主创也未能真正理解、接受问题出在哪。面对观众提出的性别与信仰问题,尤其针对“酗酒母亲”一角的合理性问题,主演海清的回应是有做调研。编剧袁媛则发文列举电影刻画的女性正面例子,回怼网友是“女权对抗女权”。

而抛开各执一词的社会议题,仅从专业角度看,硬糖君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拧巴,问题还是出在创作方法上——它套错了“国外”的叙事模板。

商业电影“套”国外商业电影的模板,艺术电影“套”国外艺术电影的模板,日韩近年代表性导演是枝裕和、洪尚秀的作品更是被“抄模板”的重灾区。这种现象早已是国内影视行业的通病,只是《我本是高山》因其题材特殊性,集中暴露了问题。

因为太糊而比较隐蔽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胡歌今年出演的另一部电影《不虚此行》——胡歌参演电影犯这种“洋为中用”毛病的概率未免过高,还是找个了解中国国情的助理帮把关剧本为宜。

《不虚此行》和《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来中国拍的《我爸没说的那件事》完全是同一个水土不服的味儿,我们中国人的婚丧嫁娶,有坟头蹦迪的,还真没专门写悼词的。

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中国电影的故事背景移去日本、移去美国,一切就都合理了——当然,咱也不知人家美国人、日本人是不是就爱看。

百家借鉴独缺本土

有网友戏称,《我本是高山》里的很多角色像是跑错片场。“酗酒母亲”应该是美剧《大小谎言》里的白人母亲,“逃课去网吧的学生”应该是日片《垫底辣妹》里的弃疗差生,“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是《死亡诗社》里的奇葩老师。

一部国产片里,能看到这么多国外影视角色的影子,就是看不到国内真实人物的样子。你要非细究真实不真实,以中国14亿的人口基数来看,广袤的农村大地一定是能找到酗酒母亲、网吧学生、奇葩老师的。但这绝不是普遍现象,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因此也很难让观众理解、共情。

而主创之所以顺利成章把这类“非典型”角色表现出来,并委以“有调研”的借口,只能是因为——“剧情需要”。

一位编剧朋友告诉硬糖君,编剧创作的确很难摆脱“顺撇”思维。明明真实资料就摆在那,但编剧很容易遵循那套西方戏剧理论,为了所谓的张力与吸引力,强行制造二元对立与冲突,制造不真实的人物。而人物的原型,自然也是习惯性参考国外影视作品。

明明张桂梅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人人都知道她信仰的是一种绝对理念,电影却偏偏要改成她信仰的是一个具体的人——胡歌所饰演的亡夫。因为西方戏剧理论就是这么教的,那么多经典外国电影也是这么演的,一个有伟大理想的人,也会困于自己的私欲,最终都要回到个人问题上来。

开头提到胡歌的《不虚此行》则更离谱,男主角从事的写悼词行业在国内压根不存在。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都发出了质问,“真有写悼词行业?”更有观众直言,明明“道士包场”才是丧葬行业的普遍现象,但凡识字、有手的普通人,都不会专门找人写悼词。

连胡歌自己都曾质疑这个职业。在《人物》杂志采访里,胡歌称看完剧本就问了导演刘伽茵这个问题。胡歌自己还去淘宝搜了,帮写悼词的都是套用模板,不会像电影里呈现的有采访调研环节。

他和导演讨论了很多次该职业的现实性问题。后来,他显然是被导演说服了,现实性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物”,参照的是意大利影片《幸福的拉扎罗》里“天使”拉扎罗一角。

但依硬糖君看,《不虚此行》可不止参照了这一部。胡歌的人设和影片拍摄风格完全在复刻是枝裕和的电影,胡歌更像是《比海更深》里靠家里救济的颓废作家。但有一说一,把北京的景儿拍出东京的味儿也是种能力,去小红书绝对能打出一片天。

今年还有部拼盘电影《长沙夜生活》,同样也是参考了大量国外电影模板——包括《真爱至上》《爱在黎明破晓前》等等,唯独没有参考真实的长沙人生活。

有观众吐槽,谁大晚上去岳麓书院,莫名其妙跳湘江大桥?电影里,男女主角在书店相遇,对谈哲学、诗歌问题,像极了很多欧洲爱情片的开场。嗐,让咱网友出个“长沙版”《花束般的恋爱》,都比这剧情靠谱。

学院派的“原罪”

那么,贵圈谁最容易犯这种拿来主义的毛病?根正苗红的“学院派”作品,可以说是“套模板”的重灾区。

《我本是高山》导演郑大圣是上戏毕业、芝加哥电影学海归,编剧袁媛毕业于中传电影硕士,《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毕业于北电,还是北电文学系老师。

可以说,他们不仅是资深的“学院派”代表,还带出了很多徒弟。子子孙孙无穷尽矣,也就不难想象,有多少中国导演在拍“国产外片”。

更何况,作为一名电影学子,进学校学的教材或者考学参考书,几乎一半都是美国人写的。比如编剧常用参考书有《剧本结构设计》《基本剧作法》《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等。剩下一半参考书,则大多是本学校老师写的。这些书很像是他们近些年被分配的任务,研究出来的“成果”,实际参考价值并不大。

硬糖君的编剧朋友透露,国内许多编剧在实际创作中,更喜欢参考那本《救猫咪》——被很多人奉为编剧实用宝典,出自好莱坞编剧、导演布莱克·斯奈德之手。除此之外,老师们开给电影学子的片单,外片占了80%以上,很多片被老师拿来逐帧拉片分析,是影响学生甚远的样本。

当然,这不是中国独有现象,全世界电影学子都是如此。因为电影虽然起源于法国,但是美国人最先在全世界建立起商业发行体系,研究出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叙事模式,比如连贯流畅的零度剪辑、缝合叙事体系等等。这些基础理论,深刻影响着世界电影的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的叙事理论能够直接放之四海皆准。往深了看,中西戏剧的起源以及所承载的文化与思想,都是有本质区别的。看看老美拍的华人故事,哪个能被我们本土观众接受?

北美爆火的《摘金奇缘》,对中国观众来说实在老套,在晋江闭眼点都能找到更好的“灰姑娘”和更好的“小时代”。事实上,《摘金奇缘》完全是拿“美国梦”女主,来和华人老钱传统家长对抗,最后“美国梦”险胜,完成世纪大和解。好莱坞大银幕现在一遍遍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从《青春变形记》到《瞬息全宇宙》,传统刻板的华人家长如何一步步走向妥协,放飞子女去拥抱自由世界。

咱也明白,老美不是拍给我们看的,是拍给在美的华人ABC看的。但对我们来说,这种海外华人电影的“猎奇感”往往比纯粹外片更强。我们能对一部纯粹的美国白人电影感同身受,但美国人拍中国人,真的怎么看怎么别扭。由此推论,大概一些中国导演按西方模板拍的中国片,比如早年的中式大片《夜宴》《长城》,在外国人看来也是古怪得要命吧。

何以有“中国叙事模板”

总的来说,老美研究出的叙事模板,虽然是在全球应用最广的模板,但毕竟有文化差异存在,每个国家都需要辩证使用,令其符合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任何叙事模板到了印度,必须要融入“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情节。

回顾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明显有两个趋势:一是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式微,观众对经典的叙事模板进入了审美倦怠期。二是国产电影的类型也在迭代,出现了被市场验证成功的东方叙事模板,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就是《流浪地球2》和《长安三万里》。

《流浪地球2》可谓是东方文明下的诗意科幻。西方科幻故事大多围绕着抗击外敌与人性善恶展开,几乎都是在二元对立的冲突下推进情节,战争与厮杀是必不可少的桥段。而《流浪地球2》却开辟了另一种可能,科学家图恒宇和马兆俩人虽有对立,但最终都是为了人类与集体利益。说起来主角们所面临的最大敌人与困难都是“自然灾害”,解决问题的办法则是号召人类团结,寻找生存的可能。

电影也戏剧化隐喻了东西方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当地球面临生存危机,西方讲究个人主义,决定号召每个人躲进虚拟世界,像《黑客帝国》所呈现的一样,安享虚拟的永生。中国则是我们熟悉的集体主义,希望全世界人民能团结起来,一起去创造一个人类生存的可能。

从《流浪地球2》到《封神》,让不少观众开始重新审视中西神话体系,重新发现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底层差异。我们的神话故事里,神仙都是因为心怀天下而去做某件事,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都是为了造福百姓,强调的是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西方神话强调的则是自我与理性,比如北欧神话中知识之神奥丁为了喝到“智慧的泉水”,甘愿牺牲一只眼睛。

《长安三万里》的成功,绝对不是追光动画进程中的一个偶然。从《小门神》到《长安三万里》,追光之所以能在票房上实现量级“大跃进”,是因为他们的叙事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追光终于抛弃了西方叙事模板,明白了中国传统故事该怎样讲。

追光早期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等等,个个都是在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但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套了一个中国人物壳子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后来追光努力探索将古典文化融入现代语境,做出了《白蛇》与《新封榜》系列,但最成功的作品也只能卖到4亿多票房。

直到《长安三万里》出现,追光启用新导演,放弃了海归派、香港派,冒险创造出一个新的动画类型、一套新的叙事体系。上映之前,谁也没想到一部全程念诗,没有我们熟悉的核心冲突与故事线的电影,居然能卖到18亿。

《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的成功都在告诉圈内创作者,别盲目迷信教科书、奉西方叙事为圣典,咱得开发自己的叙事模板。

52 阅读:10863
评论列表
  • 2023-11-28 23:55

    精准解惑!用中国人物形象、中国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 2023-11-29 15:00

    俺家亲戚有个小孩就是某知名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在读研究生!过年时候回老家一大桌子人吃饭喝酒,老少爷们儿其乐融融吹牛逼撒酒疯插科打诨乐趣无穷,这孩子全场低着头只顾扒拉饭菜,几口吃完下桌躲屋里去了!全程不参与任何话题,不与任何人谈话,一副曲高和寡的孤冷相!你说就这样的孩子毕业成了编剧能讲好中国故事???能写出中国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那才是奇了怪了[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愤怒的爱国青年 回复:
    跟你们有啥说的?
    陳獨銹 回复:
    但是楼主说的这个人是电影行业的人,你又不是,没影响
  • lzhxc 19
    2023-11-29 22:28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我真不觉得好看,却偏偏有那么多人吹捧,难说也是受了这类道不明说不清的影响。不说演技不说情节,电影里的事情人物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主角就一定是被陷害的?配角一定有闪光点?狱警和监狱长就一定是自私自利且心毒手狠的反派?我做项目,也涉及公安和监狱看守所,我从未在任何一间中国警局和看守所监狱听就过类似的人物和事件。而这些就是我不觉得这片子好看的原因。同理,动作片悬疑片的翻拍还好,这种文艺片剧情片,就算搞个魔改也改不掉那些味。难看!

    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回复:
    同感,就算被冤枉自然有法律给你公正,而不是越狱,这种三观不正的还有人说好
    用户10xxx59 回复:
    近年这么多冤案要拍成电影吗?
  • 虚包 16
    2023-11-28 21:00

    文艺界是西方文化入侵的重灾区,该整顿了

  • 2023-11-29 08:37

    一气看完,写得有理有据,同感

    腰宽八尺 回复:
    要不是找人写过悼词我就真信了[笑着哭]
    用户15xxx49 回复:
    以前国企退休员工去世了,都会贴讣告,开告别会,念悼词。
  • 2023-11-29 20:34

    张校长的事迹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片。为什么要改编?画蛇添足了。

  • 2023-11-30 09:07

    它写的是李白和高适么?不是。它写的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割不断的风骨。长安的诗还在,长安就在。

  • 2023-12-01 10:18

    说真的,虽然香港电影落没了,但大陆的电影也还是赶不上人家屁股,是不是真的很悲哀?

  • 2023-12-03 07:01

    突然想起了郑渊洁的《训兔记》!这些名导其实都是出国留洋海外回来的人物,把西方的模式,理念奉为标准,,,,西方的东西就是高尚的高雅的,怪我们不懂的审美和欣赏,,比如说就像一个在外面吃了一碗剩狗食,回来却说自己老妈做的饭难吃,没有那个肉味,,,,,[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 2023-11-30 00:43

    今年唯一好看的电影推荐是流浪地球,满江红是真看不懂,虽然它加入一些河南戏曲这种民间艺术显得有国学文化。

  • 2023-11-29 19:56

    拍给中国人看又不能获奖

  • 2023-11-29 20:09

    其实近年来国产电影质量有相当程度提升的,再加上欧美电影这几年因为政治正确因素拍的都是什么玩意,套用国内的说法拍个电影还要限定必须有哪个民族的人当主角,哪个民族不能当坏蛋,哪个性别不能当坏蛋,剧组的人还要规定种别,好多明星粉丝还觉得国内对明星管控严,起码我们没有干预明星的性取向[笑着哭]

  • 2023-11-29 17:58

    真要本土的,就着吴天明的《百鸟朝凤》

  • 2023-11-29 21:02

    留学生带回来许多文化理念,与中国格格不入,偏偏一副咖啡高级的执念。

  • 2023-12-01 10:07

    导演出发点就是为了获得国外奖项

  • 2023-12-03 02:05

    这莫不正好是学以致用的反面例证?话说“戏剧性”这个词在中国真的不适用,它适用于有理想性的和信教的国家,中国的文化都是实干的信自己的和真实的和人情味儿的务实型故事风格,我认为。

  • 2023-11-29 09:36

    长安三万里。用外国思维不可能拍的好。

  • 2023-11-28 23:14

    夹带私货的电影坚决抵制!

  • 2023-11-30 09:57

    前面猛夸猛炒作某某演技的,十有八九都是烂片。

  • 2023-11-30 11:55

    逐梦演艺圈[得瑟]

  • 2023-12-02 19:32

    酗酒母亲就离谱,就跟开船上泰山一样离了个大谱

  • 2023-11-28 20:02

    明明就是个人水平不行就不要怪西方模型

    非老猫 回复:
    明明是你没有脑子就不要怪中国教育[得瑟]
    炽天使之韵 回复:
    是个人水平不行,所以只会用西方模板,这个逻辑对你来说特别绕吗?[笑着哭]
  • 2023-11-30 16:10

    长安3里一堆事实不符,也配叫好?这是个架空电影我可以理解

  • 2023-11-30 23:20

    一部电影好坏还得看编剧剧情,演员演技只能锦上添花

  • 2023-12-01 09:40

    四处抄袭,抄的越多收到的律师函越少,越安全

  • 2023-12-02 14:30

    赞!国内真是崇洋媚外太严重了!

  • 2023-12-03 10:58

    太是了,没见过悼词?中国没有酗酒的女性?还逃课去网吧都是日本?

  • 2023-12-01 07:49

    中国真的没有写悼词的职业吗?我明确的告诉你,我们老家是有的,我们称之为写祭文。小编写文还需要多调研[得瑟][得瑟]

    老丁 回复:
    道士兼任哈,或者就是阴阳先生!专门写这个的确实没有
  • 2023-12-01 09:30

    明明张老师和丈夫喜欢二胡!你拍一段西洋舞,成假洋鬼子了!

  • 2023-12-01 08:09

    说得好听点:导演编剧套用国外的叙事模式。说得难听点:就是装,关键是装给谁看啊。

  • 2023-11-29 08:24

    《我本是高山》的点映失利令人唏嘘,这也提醒我们不要只看短期的热度,而是要更加注重电影质量和观众口碑。只有真正打动观众的作品才能在票房上取得成功

    非老猫 回复:
    真正打动观众唯一的方法就是牢记你和你的观众都是中国人
  • 2023-11-28 23:52

    长安三万里。用外国思维不可能拍的好。

    李三保841898 回复:
    这样的浪漫只有中国人才懂
  • 2023-11-28 17:53

    《我本是高山》的票房表现让人感到意外,点映时的高关注度并未转化为票房红利。这也许是一次让人深思的教训,宣发策略和口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非老猫 回复:
    大家关注的是什么?期待的是什么?看到的又是什么?眀明是大禹治水你非要大禹上诺亚方舟?没朝你扔砖头就不错了,你还意外?[得瑟]
    杳杳 回复:
    最大的错误是用活人来讲故事,而这个人还是备受尊重,有影响力的人物
  • 2023-12-01 11:48

    [点赞][点赞][点赞]

  • 2023-12-01 18:46

    不这么拍怎么去西方拿奖呢

  • 2023-12-01 21:06

    现在的电影都是垃圾

  • 2023-12-01 01:12

    还真不是拍不出中国故事,只是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没有一个在认真做事的

  • 2023-12-02 08:47

    郭帆好像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难怪能拍出小破球。

  • 2023-12-03 04:55

    导演水平太低,多研究研究许安华导演怎么拍现实生活

娱乐硬糖

简介: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