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单传的传家宝,居然变成国宝?

欣赏传播传统文化 2024-06-03 13:29:53

提到“国宝”,相信没有人不为所动。无论是因为它们本身具有无与伦比的珍贵价值,拥有一份独特而非凡的艺术魅力,还是背后承载着那一段段或瑰丽动人或惊心动魄的如烟往事,都愈发使得它们显得更加不朽和神秘。

今天向我们款款走来的这件国宝,可以说本身就是“传奇”代言。它从一户普通人家的传家宝,被扬州文物商店收购,又摇身一变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又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级宝物,据传有巴黎藏家甚至愿以40亿天价收购。宝物“成名之路”上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它又贵在何处呢?如下这份《国宝档案》为你来揭秘!

1国 宝 档 案1

中文名称: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出生时间:元代(1271年-1368年)

出生地:江西景德镇

现居住地:扬州博物馆国宝厅

平生经历:这件宝物的命运浮沉说来相当传奇,它曾历经三次辗转迁移:一是作为民间传家宝;其二成为扬州文物商店贵重珍宝;最后被扬州博物馆奉作“镇馆之宝”,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宝物。具体是如何转变的?一起来看看:

▲ 六代祖传 600年悉心保存

这件梅瓶曾经的主人为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传宝贝,此瓶传到他手中时,已经是第六代了,朱家历代先祖因觉此瓶色彩艳丽,并绘龙纹,且造型丰满优雅,对其爱护有加,悉心保存,从不示人。

1945年期间,曾有人想用18石米向朱先生的母亲购买此梅瓶,按照当时物价水平,18石米的价格已经是相当高了,但还是被老太太一口拒绝。

后来十年动乱期间,为保护梅瓶不受破坏,其母亲用墨汁将瓶上白龙纹涂抹起来,再用泥巴包住,藏于床底,终得护其周全。可以说,从梅瓶诞生再到成为朱家祖传宝贝,600年来,不知历经几番变故,几番浩劫,宝瓶依旧完好如初,可见主人爱宝之心。但谁能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地震之殇,让朱家做了个艰难决定。

▲ 18元卖给文物商店 为其有更好归宿

那是1976年,谁都不会忘记那场大地震,而除了震中心山崩地裂,这一声震耳欲聋,让其他很多地区都颇受影响,比如家在扬州的朱立恒就特别担心,家里祖传的那件白龙纹梅瓶遭到破坏,为给宝瓶一个更好安置地和良好归宿,朱立恒决定,不如将此梅瓶拿到扬州文物商店看看。

当时扬州文物商店收购部人员接待了朱先生,在端详了该梅瓶之后,初步认定其为珍罕宝物,但因瓶底没有官款,就以18元的价格买下了宝瓶。

▲ 安家落户 成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1978年,北京举办“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当扬州文物商店收藏的这只梅瓶在展览上一亮相,立即受到广泛关注,后经多位专家鉴定,它即为景德镇生产的元代蓝釉瓷器精品,不仅工艺价值精彩独到,而且存世稀有,堪称国宝。

此番定论之后,引发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各大博物馆纷纷与扬州文物商店协商,争相欲以收藏。后来原扬州博物馆馆长晏炳森先生,经多方交涉,并在得到扬州市政府支持下,最终得以收藏。

宝瓶经扬州博物馆藏下后,每个前去参观者,都为其气势颜值倾倒不已,为其传奇经历感慨万分,据说有法国藏家更是愿意开出40亿元天价求购,当然,如此重器,是不会出售的。那么,回到宝瓶本身,它到底贵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工艺价值,整器造型优美,蓝釉颜色纯正鲜明,腹部白龙环绕瓶身一周,龙首上仰,双角微微后翘,龙眼突起,张口吐舌,在蓝色的映衬下有叱咤风云之势,仿佛腾飞于万里长空之中,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

而覆盖在器物表面的一层玻璃质感薄层蓝釉,晶莹又有光泽,隔着数百年光彩不减,无不反映出它代表着元代制瓷超高的烧造水准。

其次,举世珍罕,同款仅三。元代蓝釉瓷器传世屈指可数,目前全世界仅存12件,这12件里面,白龙纹饰的梅瓶有且仅有3件。除了扬州博物馆这件,另外两件分别收藏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

再者,这件梅瓶是存世里器型较大、品相最完美的那个。此件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比其他存世的两件高出10厘米。

而且据看过的专家称,另外两件都有明显瑕疵,藏于巴黎的那件,白龙头部有黑点;颐和园收藏的那件,瓶身则有一道明显裂痕。唯独扬州博物馆这件,不仅器型更大,而且品相如初,保存最完美。

因为以上种种,扬州博物馆在陈列此瓶时,特设数百平展示空间,如此高规格待遇,在整个国内博物馆界绝无仅有。而现在当我们再次走进博物馆,全方位瞻仰瞩目这件宝瓶,不能不感念的是,一位普通人户密不示人的传家宝,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级珍藏,由小家情怀蜕变成大国重器,曾见证历史风云,也将滋养后世无穷。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