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拿手“绝活”,解放军也在练:数架战机在高速公路狂飙

鼎盛视频 2024-06-21 17:00:48
各种型号的战斗机,在高速公路上狂飙,这项“绝活”已经成为中美俄角逐的新方向,是打造空军快速出动的“必修课”。

瑞士空军最近的一次演练,在一处高速公路上展示了其F/A-18C“大黄蜂”战斗机的战备起降能力,这次活动距离上一次此类演习已有33年之久。这种训练手段虽在中美俄等军事强国中早已成为常态,但其对于提升任何空军单位的快速反应和战场适应性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公路起降的概念其实很早就出现了,二战时期,由于传统军用机场易成为敌军首选打击目标,各国开始探索更为隐蔽、灵活的起降方式,以保障空中力量的有效存续。

德国在1930年代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高速公路网络,无意中为战机提供了备选的起降场地,尤其是在二战后期,传统机场遭到频繁轰炸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利用高速公路作为临时跑道并不能根本改变战局,但其对增强战时应急反应能力的思路,无疑为后来的空军战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并非所有的高速公路都适合作为军机起降之用,可行的路段需满足一系列严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路面质量、长度、宽度及两侧无障碍物等,同时周边区域还须有足够空间布置必要的辅助设备。

北欧国家,由于地理和战略局限,特别重视提升公路起降能力。瑞典空军的例子尤为突出,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意识地将公路起降能力整合入战机设计之中,从J-35“龙”战机到后续型号,均显现出这一战术思想的深远影响。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高度灵活和快速部署的能力对空军来说至关重要。美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空军历史的国家,非常了解这一点,并将公路起降能力视为其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军对此一直非常重视。

1984年的西德A29高速公路上的演习便是一个明显证明,那时北约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公路起降演练,旨在考验在空军基地遭袭后的应急响应能力。这场演习涉及多型美制军机,如F-15和F-16战斗机、A-10攻击机、C-130运输机等,显然美国军方对于公路起降的战略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西德当时准备了近30条可以迅速改造为临时机场的高速公路,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展示了公路起降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优势。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与俄罗斯关系的紧张,美国及其盟友如瑞典、芬兰等国家再次加快了公路起降演练的频率,显示出这种能力在冷战后仍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考量。挑选与俄罗斯接壤的区域作为起降地点,无疑是向对手展示了一种难以预测和快速部署的能力。

俄罗斯方面,也清楚公路起降的战略意义,在公路起降演练上不甘落后。2018年,俄南方军区的演练就向西方显示了俄罗斯空天军的这一能力。采用苏-34、苏-30M2等重型战机在极具挑战性的条件下成功完成起降,展示了其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空军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便开始探索高速公路作为战备跑道的可能性。通过在沈大高速公路上的成功演习,中国空军展示了其公路起降的能力,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这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公路起降能力的范围正在扩大。俄罗斯已经开始演练固定翼无人机的公路起降,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动向也备受瞩目。未来,无人机的公路起降能力或将成为评估一国空军实力的新标准。

1 阅读:344

鼎盛视频

简介:解析热门动态,奉献原创视频